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60種入圍圖書出爐

日期:2018-04-20 14:16    來源:光明網

分享:
字號:        

  近日,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入圍圖書出爐,包含社科類、科普類以及少兒類圖書共計60種。4月23日,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將舉辦“致敬經典 面向未來——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發佈暨國圖公開課特別活動”,正式發佈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本屆文津圖書獎社會各界參與踴躍,共收到全國圖書館及讀者、專家、媒體推薦的有效參評圖書1874種。參評書目總量再創新高,共有161家出版社推薦參評圖書580余種,75家省市縣圖書館參與了推薦和初評活動,數量都比上屆增長了20%,充分體現了文津圖書獎不斷擴大的深入影響力和覆蓋面。全國81家圖書館擔任聯合評審單位,8家媒體評審參與圖書推薦和初評環節,14位知名學者進行終評工作,最終評選出入圍圖書共計60種。

 

  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60種入圍圖書出爐 世界圖書日將揭曉

 

  活動當天,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們將誦讀表演《詩經》選段。專家評審代表梁曉聲將致辭。專家評審代表賴雪梅、王渝生、莊建將分別對少兒類、科普類、社科類三類獲獎圖書進行推介。三類圖書的獲獎圖書作者代表分別發表獲獎感言。主辦方向獲獎圖書作者代表、出版社代表頒獎。

 

  國圖公開課系列叢書的首本圖書《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也將於當天正式發佈。作為國圖公開課特別活動,該書作者王寧先生、道家文化學者陳鼓應先生會在發佈現場做主題演講。同時,國圖公開課將陸續結集出版更多精品課程,讓國圖公開課以更加豐富優質的內容和更加靈活多元的形式服務社會公眾。

 

  國家圖書館為順應網際網路時代大眾閱讀習慣和學習模式的變化,在系統總結圖書館領域依託館藏文獻開展文化教育講座的生動實踐基礎上,借鑒“慕課”大規模、開放、線上理念,於2015年4月23日推出“國圖公開課”,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時代精品網路教育與閱讀平臺。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精心培育,國圖公開課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精品課程體系,內容涉及經典閱讀、歷史文化、抗戰史實、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音樂欣賞、兒童教育、休閒生活等多個專題領域,累計推出1000余場精品講座,1.5萬人參加專題課程現場錄製,網路收看人數達830萬人次,廣播收聽人數達120萬人次。特別是結合傳統文化傳承、“一帶一路”建設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重點和熱點領域,策劃了《漢字與中華文化》《絲綢之路與絲路之綢》《天地同和 道法自然——論古琴的文化精神》《中國的對日戰爭與日本的戰後處理》《崑曲》《中國大發明》等精品課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國家圖書館將繼續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在課程體系建設、平臺升級優化、傳播渠道拓展、用戶社區運營、館藏資源挖掘、文創産品開發等方面不斷創新,推進國民通識教育,促進全民閱讀,服務學習大國建設,特別是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索與搜索引擎等服務終端的深度合作,拓展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的互聯互通,建立以知識為核心的學習社區,擴大國圖公開課在海內外的傳播推廣,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資源的立體化推送。

 

  在揭曉文津圖書獎的同時,國家數字圖書館在手機客戶端和網頁端將推出“文津專區”,為大眾推介優質的電子圖書資源,更好地拉近好書與讀者距離,以面向未來的角度,將具有價值的數字化資訊和服務傳遞給讀者。此次活動將通過國圖公開課官網和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平臺同步進行網路直播。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讀者大廳將舉辦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及推薦圖書展覽,二層中文閱覽室也設置有“文津書架”,方便讀者取閱。此外,安徽省圖書館、甘肅圖書館等30余家地方圖書館將同步舉辦展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