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卿 北京市八大處公園文物工作者

日期:2022-07-21 15:37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 王少卿   北京市八大處公園文物工作者
  • 王少卿 北京市八大處公園文物工作者

王少卿,男,出生於1966年。1989年畢業于長江大學,1993年入職八大處公園至今。2006年開始專職于文物保護工作;2007撰寫《八大處傳説》非遺申報材料,成功入選市級非遺項目;2008-2010年組織完成八大處文物“三普”工作;2014-2016年組織完成八大處可移動文物普查;2019-2020年再次編撰《八大處傳説》申報材料、拍攝腳本並協助拍攝申報片,最終成功升級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17年至今,組織市區文藝界專業老師改編各類曲藝形式的八大處傳説50余個,並在園內茶館、廣場展演近百場;近年來,編寫《八大處導遊冊》、《八大處導覽圖》,策劃並配文出版《西山八大處全境圖》長卷等;編輯出版了《八大處傳説》、《八大處碑刻》、《八大處詩集》、《秘魔崖詩鈔》、《西山名勝記》、《翠微三要》等多種八大處文物書(古)籍;撰寫完成多份調研報告,其中“充分利用八大處文物文化資源,傾力打造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入選知網空間。

一、組織完成八大處公園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2008年,八大處公園管理處成立5人文物普查小組,由王少卿擔任組長,歷時三年,走遍了八大處公園內外的角角落落,對所有文物進行登記、拍照、測量、繪圖,圓滿完成了八大處公園全部野外普查及文物資料整理歸檔工作,摸清了文物家底,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文物知識,對記載歷史的文物有了更深刻認識,從此深深愛上了這份工作。

2015年,全國開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王少卿帶領兩名同志,利用旅遊淡季,對全園的可移動文物進行測量、拍照、登記、造冊、歸檔,此次普查持續兩年之久。在對庫存文物登記中,有了諸多新的重要發現。例如:通過民國時期一張帶相框的老照片,探尋出大悲寺體然老和尚和延氏兄弟因治病相交好的一段佳話,也從側面印證了“大悲寺多醫書,和尚善治病”的傳説,並由此推測大悲寺後院內塔銘被破壞模糊不清的覆缽式和尚塔,當為體然和尚靈塔;在登記一批刀叉勺等西餐食具時,發現其上有銘牌“和順昌”“呂福興”“亞東制”,經多方資料查閱和訪談,發現這居然都是民國時期的知名老字號,由此確認這一批食具是趙慶華(趙四小姐之父)在八大處所建西山飯店之遺存,彌足珍貴,也從側面證實了“西山飯店主營西餐”的記載。

二、堅持文物巡查,確保文物安全

從2008年至今,十多年來,王少卿養成了一種習慣,堅持每週巡查文物,並做好巡查記錄。他用腳步丈量了八大處的每一寸土地,對每一件文物都瞭如指掌,哪怕是一塊磚、一片瓦,每每説起來都滔滔不絕,對文物充滿了感情。

2007年6月的一天早上,上班路過長安寺,出於職業習慣,他走到野外林中的量周和尚塔(乾隆時期萬壽寺方丈的靈塔)旁,卻發現塔下部的漢白玉被人為撬了下來,他立即報告公園保衛科和派出所,現場拍照並做記錄。自此以後,每天上下班都要過去看一看。而在8月3日早上巡視時又發現,這座塔再次被破壞,並且比上次還要嚴重。再次上報派出所和管理處,此後加設了大門,並進行搶險修繕,安裝圍欄,同時委託給長安寺管理方加強管理。

2015年,王少卿聽説佛協對靈光寺廁所改造時拉走了幾塊石板,上面有文字,他隨即放下手頭的工作,立刻追尋過去,發現居然是有過記載卻消失不見的秘摩崖詩刻碑。秘魔崖題壁詩因寶廷而起,唱和者有翁同龢、志潤、宗韶等名流。這些人大都受過寶廷的恩惠,他們到八大處看望貧困中的寶廷,屬於知恩報恩,又稱“報恩詩”。題壁詩在民國時期達到了頂峰,這幾塊大約是那個時期的遺存。收歸庫房後,都登記在了可移動文物之列。

     2017年“曹雪芹學會”從資料中了解到,八大處一條山谷中有“好了歌解”和莊子“秋水篇”的摩崖石刻,認定與《紅樓夢》早期版本有關。苦於不知道確切地址,據説動用了很多人力,按圖索驥,終於找到了這兩塊石刻。後來“曹學會”聯繫到公園管理處時,才知道早在十多年前,負責文物的王少卿就和趙志欣老師一起對這塊石刻進行過多次研討。此後他多次帶領“曹學會”的專家老師們進行實地考察,並協助“曹學會”在八大處組織了一場石景山本地專家的研討會。秘書長自嘲説:“悔不當初早相識,免得滿山苦尋覓”。

三、八大處“非遺”工作拓荒人

2006年底,王少卿臨時受命負責“八大處傳説”“非遺”申報工作。他放棄了原計劃節假日與家人團聚、出遊港澳的機會,收集、篩選、整理各種資料,夜以繼日,數月的汗水,終使“八大處傳説”項目在2007年相繼入選區級、市級“非遺”名錄。多年來,王少卿收集整理了上百篇故事,出版了傳説彙編。2019年7月,他再次擔負起申報國家級“非遺”的重任,再次放棄了孩子高考後陪家人到西藏旅遊的機會、退掉所有的機票和酒店預定,夜以繼日、奮戰數月,編撰推敲申報文稿,反覆修改拍攝腳本,準備各種各樣的申報資料,終於在2021年6月“八大處傳説”以民間文學類綜合第一的排名、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為了更好的傳承“八大處傳説”,自2015年至今,他試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八大處的歷史文化,他召集市、區文藝界的老師編寫快板評書等多種多樣的曲藝形式來展示,組織專業老師在八大處的茶館、舞臺展演上百場,使得八大處傳説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傳播,同時也得到了廣大遊客的一致好評。

四、文史研究成果豐碩

王少卿一直在從事文史資料收集、整理、研究,經過多年積累,近年陸續編輯出版了《八大處碑刻》、《八大處詩集》、《秘摩崖詩鈔》、《八大處傳説》、《西山名勝記》(古籍整理),並負責校對工作。《翠微三要》是清代香界寺高僧心興在八大處撰寫的重要著作,在收集整理過程中,他查閱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市各區大大小小圖書館,卻只找到了《五經會要》《八識規矩摘要》,少了一要;歷時半年,仍無所獲,但他毫不氣餒,憑著一股韌勁,走訪市區專家和知情者,終於經包世軒老師的引薦,結識了法源寺佛教圖書館圓持法師,最終在那裏找到了《山居選要》,才得以順利編輯出版《翠微三要》,使得古籍重新煥發光彩。

2020-2021年,王少卿策劃並配文、于靜波老師繪畫的《西山八大處全境圖》長卷,經過他與相關人員的反覆溝通修改,數度易稿,即將於近期付梓出版。

近年來,王少卿多次參加各種永定河文化研討會,組織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石景山段)專家研討會;編輯出版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研究”三期,收錄各類研究文章百餘篇,為西山永定河文化研究竭盡全力,做出了應有貢獻。

五、文物文化調研工作

研究室作為領導決策的參謀,王少卿參與了“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石景山段)”多級政府機構部門的調研工作,提供了不少建設性建議。完成的調研報告有“如何讓八大處的文物活起來”“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八大處-西森旅遊聯合體”“充分利用八大處文物文化資源,傾力打造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等篇,後者已經入選知網空間。

六、未來計劃

1、發起組織八大處研究會,定期組織文物文史研究活動,每年出一期《西山八大處研究》,集腋成裘,最後編纂出版《八大處志》。

2、廣泛聯繫市區文化演藝界傑出人士,綜合八大處的歷史文化、佛教文化、非遺傳説等,通過舞臺演繹不同年代的典型事件,來展示八大處千年的歷史變遷,打造一幕歷史劇《千年蘭若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王少卿 北京市八大處公園文物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