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志書裏的大西山

日期:2022-07-21 15:29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 志説西山
  • 志説西山

“靈應萬壽宮元自開國始創建於西山”、“舊城以西,將渾河穿鑿西山為金口河”、“朱鷺,不甚為人,西山廣多”,在《析津志》裏頻頻出現的“西山”指的是哪座山呢?

如今咱們常常説到“西山文化帶”,這西山和古人口中的西山,是不是一碼事呢?《析津志》雖然沒有明説,但在古代的志書裏,早就有了明確的記錄

這是明朝志書《宛署雜記》裏有這樣一段描述:“西山,在(宛平)縣西三十里,舊記:太行山首始河內,北至幽州,第八陘(音形)在燕。”我給您解釋一下,所謂舊記,指的是晉朝的志書《述徵記》,在裏面就記錄了,西山是太行山脈的一部分,是第八個山脈中斷的地方,也是太行山的最末端,至少從明朝開始,西山指的就是太行山在幽州境內的一段了。

那大西山究竟有多大歲數了呢?

在門頭溝區有個小村子叫青白口村,就在109國道蜿蜒的山路之中,而在村口,山岩上嵌着一塊石牌,“青白口係和下馬嶺組剖面”這是什麼意思呢?

青白口和下馬嶺都是門頭溝區的兩個毗鄰的小村子,而它們的名字出現在了民國出版的志書中,震驚了世界。

話説1916年,剛剛從畢業的地質高材生葉良輔等13位同學,踏上了西山的山路,勘探地質底層。西山豐富的地質資源成了近代中國地質的搖籃,他們繪製了第一張北京西山地質圖,還寫了一本書《北京西山地質志》。

在《北京西山地質志》中,葉良輔勘探發現,青白口村附近的山岩上不是大石頭,而是一片一片的被擠壓在一起。它在6億到10億年前的新元古界就形成了,也就是説西山的地層在10億年前開始萌芽。而在五千萬年前,喜馬拉雅運動,北京西山一帶不斷抬升,河流不斷下切,千萬年的地質變遷,這才逐步形成了西山山高谷深的地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