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波 北京物資學院教授

日期:2022-08-05 16:15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 陳喜波
  • 陳喜波

陳喜波是北京物資學院的一名教授,多年來,他積極參與北京大運河文化資源的調查、研究和利用,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通州區美麗鄉村建設,是大運河文化的研究者,也是大運河的守護者。

一、深入研究京津地區的運河水系變遷,為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

長期以來,歷史上作為重要漕運通道的北運河河道少有人關注,運河河道治理以及河道變遷情況的不清晰,直接影響了大運河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文化發掘工作。自2007年開始,陳喜波通過收集各類文獻資料,自北京至天津沿著北運河兩岸進行長期的田野調查,對歷史上不同時期北運河與漕運的關係、北運河治理情況和河道變遷情況進行細緻研究。2012年,陳喜波參與通州區水務局組織的水文化遺産普查工作,通過實地調查,訪談,確定了北運河沿線的運河故道分佈,運河堤防、廟宇、碼頭、倉場、古代水工建築的地理位置和空間分佈,確認其文化內涵和遺産價值,為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提供了學術支撐。

二、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為副中心規劃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2015年,通州被確定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提上日程。陳喜波參與了通州歷史文脈梳理工作,向規劃部門提出有針對性的關於運河文化、河道水系、文化遺産、古樹名木、城鎮鄉村、歷史街區等方面的保護建議。不僅如此,他還參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水系規劃工作,利用前期積累的學術研究成果,針對運河故道遺産保護、歷史水系恢復、現代水系規劃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思路和對策,部分建議得到規劃部門的採納。在城市副中心文旅産業發展方面,陳喜波也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 

三、投身於大運河沿線鄉村調研,整理挖掘大運河紅色文化資源

2017年陳喜波開始對北京大運河沿線的傳統村落進行全面調研。在早期的運河研究工作中,他感受到運河沿線鄉村建設相對滯後,因此決定依靠個人力量先行對個別鄉村進行調研。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隨後陳喜波在通州區政協和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的支援下,利用暑假時間,帶領和組織學生深入通州區運河兩岸傳統村落進行全面調研,形成47份傳統村落調研報告,並對通州區360個保留村歷史文化進行全面收集整理,形成《通州區傳統村落村史簡編》調研報告,對北京城市副中心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陳喜波在運河沿線傳統村落調研過程中,發現運河沿線一些村落保留了豐富的近代革命文物資源。他有針對性地收集通州區近代革命史料,經過深入研讀,選取平家疃、西集村等紅色文化遺産厚重的典型村落進行調研。特別是針對平家疃村,陳喜波整理出完整的紅色事跡,製作展示材料,對平家疃村紅色展覽館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建黨百年之際,平家疃紅色展館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處宣傳展示大運河紅色革命事跡的重要陣地。

四、專注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地名研究工作

多年來,陳喜波多次參與規劃部門的地名規劃與管理工作,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地名規劃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援,主持並參與地名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地名規劃編制標準制定、城市副中心地名規劃等諸項工作。地名工作涉及面廣,與生産生活關係密切,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名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日益重要。陳喜波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運河沿線的地名,挖掘地名文化內涵,分析地名文化遺産價值,並將研究成果運用於地名規劃當中,對延續城市文脈、保留鄉愁、彰顯運河文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五、呼籲保護重要運河文化遺産,積極參加大運河文化宣傳工作

陳喜波還有一個身份——通州區第六屆政協委員。多年以來,他結合自身工作和社會實際調研,收集社情民意資訊,積極撰寫提案,呼籲保護運河文化遺産,提出建設大運河國際文化交往區、保護通州舊城歷史街區、建設通州區紅色革命紀念館等提案;利用專業優勢,撰寫關於通州區的文史資料,積極參與通州區相關部門的文化建設工作。

在從事科研教學之餘,陳喜波通過講座、講學、培訓等多種途徑進行科學普及工作,通過發佈新媒體、深入社區等方式,積極宣傳北京大運河文化,宣傳保護運河文化遺産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精神食糧,讓廣大群眾了解運河文化,知家鄉、愛家鄉,樹立運河文化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增強建設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的精神動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陳喜波 北京物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