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需要新京味

日期:2022-11-30 11:20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新北京需要新京味
  • 新北京需要新京味

原標題:新北京需要新京味 老舍戲劇節探討“構建新時代的戲劇觀”

  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以“構建新時代的‘戲劇觀’”為主題,近日邀請十位業內專家相聚線上,就老舍先生的戲劇藝術與京味話劇的守正創新、新時代戲劇創作與戲劇批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老舍先生的創作出發點,就是為人民而書寫,這也是他所秉持的一種文化立場與文化態度。”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梁國慶説。從《茶館》《龍須溝》等作品中,他看到了老舍先生對人民的苦難飽含着無盡的同情與悲憫,也看到了老舍先生對人世間美好情感的真摯讚揚,以及對黑惡勢力愛憎分明的憤怒和鞭策。“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四九城裏的平民百姓,他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一嘆一息,都被表達得那麼栩栩如生。那些對白是那麼的流暢、簡潔、生動,看似着墨不多,但是恰恰點到了人的心裏。”

  老舍先生堪稱京味話劇的開創者,他的《茶館》《龍須溝》《駱駝祥子》等經典作品,在話劇舞臺上至今仍常演不衰。文藝評論人谷海慧認為:“老舍話劇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和藝術資源,體現出了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文化關聯、城市的文化傳統和市民精神氣質。”

  同時,她也認為,京味話劇創作正在遇到一個現實問題,“隨着現代化的進程,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急劇改變,新北京需要新京味,比如,過士行的寓言化寫作為京味話劇提供了一種精神內涵層面的創新,而方旭在改編老舍作品時進行了形式上的創新,話劇《喜相逢》則以新老北京人的融合體現了取材角度的創新,這些都是京味話劇創作中的有益探索。“好的戲劇作品核心還是寫人,在人的身上表現城市文化的新元素、新精神。用地域文化密碼去塑造人的形象,是京味話劇從老舍出發、在守正中進行創新的可能道路。”

  談到京味話劇,《新劇本》雜誌主編林蔚然也認為,這不是一個固化的概念。“近年來,相當數量的話劇作品貼上了新京味的標籤,城市的格局、發展的風貌、經濟的變遷、語言的演進,催生着不同於傳統的京味話劇在大小劇場中登堂入室。”在她看來,京味話劇的創新性表達,是生活在北京的戲劇從業者們講好北京故事和中國故事的有力載體。(李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