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芭蕾《世紀》:為芭蕾語匯注入中國表達

日期:2022-11-14 09:2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交響芭蕾《世紀》: 為芭蕾語匯注入中國表達

  舞臺上,蒼穹撕裂,生靈涂炭。身着紅衣的“女媧”極力奔走,扶天際於將傾——一直以來,女媧補天的神話經久流傳,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不在少數,那份肩負天下、克服萬難的精神,也閃爍在中央芭蕾舞團交響芭蕾《世紀》的開篇。作為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的演出項目之一,11月10日至11月12日,《世紀》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何為“交響芭蕾”?“常規的芭蕾舞劇,比如《天鵝湖》《吉賽爾》等等,都有很強的戲劇性,要先有故事的框架,然後把作曲、編舞等要素系統地整合在一起,而顧名思義,‘交響芭蕾’與交響樂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它先有了音樂。”執棒《世紀》本輪演出的中芭音樂總監張藝介紹。“與舞劇相比,交響芭蕾更加舞蹈化,它的本意不在於敘述故事,而是更多地從音樂的角度去把握舞蹈的形態。”在這個層面上,旨在讓觀眾“聽見舞蹈、看見音樂”的交響芭蕾,是芭蕾藝術發展到相當水準後才誕生的一種形式,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在這裡變得更加純粹。

  《世紀》同樣是音樂先行。著名作曲家關峽的《第二交響曲“希望”》第一樂章“希冀與追求”、交響曲《浴火重生》第一樂章“悲情的慢板”以及《第一鋼琴協奏曲“奠基者”》和膾炙人口的《交響敘事曲》4段音樂將整部作品分為“擎天”“移山”“蹈海”“追日”4個篇章,進而高度抽象且凝練地展現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追日4個經典神話。波瀾壯闊的音樂為《世紀》更添了一份厚重的史詩氣質,比如在第二篇章“移山”中,張藝與中芭交響樂團奏響的《浴火重生》第一樂章“悲情的慢板”沉鬱雄渾,與愚公移山的執着堅韌相得益彰;第三篇章“蹈海”中,鋼琴家譚小棠與樂團共同奏響了難度頗高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奠基者”》,跌宕起伏、熱烈自由的旋律,如同精衛在天海之間搏風逐浪,展翅翱翔。

  以芭蕾語匯講述中國故事,為這門舶來的藝術融入更多東方美學,始終是中國芭蕾舞者的追求。從《紅色娘子軍》到《世紀》,不懈的探索仍然存在。《世紀》的編導之一張鎮新是中國古典舞出身,由他參與創作的第三篇章“蹈海”就運用了很多古典舞與芭蕾相結合的動作,中國式的身韻情態如影隨形。與此同時,《世紀》作為首演於2021年並獻禮建黨百年的作品,凸顯了古老神話在當下的時代性表達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

  以“擎天”篇章為例,在舞臺呈現上,《世紀》並未一味追求宏大寫實,而是以極簡的燈光和機械,勾勒出曙光、地平線等意象,意境曠遠深邃,為家喻戶曉的神話賦予了更貼近當代審美的表現形式。舞者的表演更要托起那份昂然不屈的精神狀態,與身處當下時代的觀眾深度共鳴。(高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