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喜慶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之際,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京繡系列作品《江山千里繡》在北京市工藝美術博物館首次亮相。
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宋慰祖,北京設計學會秘書長助理李朝陽,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館長楊燕波、書記李慕子,豐台區教委職成科科長崔宏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牙雕代表性傳承人李春珂,京繡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李鳳茹,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博士董琳,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珠寶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助理楊君,北京市龍順成中式傢具有限公司行銷總監梁建剛,北京光彩無限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娜,北京文藝家協會理事蘆倩英,豐台區職業與成人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趙愛芹等領導嘉賓參加“京”彩畫卷 “繡”美江山——豐職師生獻禮黨的二十大《江山千里繡》作品發佈暨捐贈儀式。
崔宏韜科長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豐職積極對接首都文化事業發展,守非遺、鑄匠心、育傳承,積極傳承非遺技藝,堅持引企駐校、引大師入校,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途徑,在理論上傳授專業知識,在實踐上讓學生參與作品的設計與製作,創作了寓意深刻、精美絕倫的京繡作品,用實際行動踐行文化自信、技藝傳承的初心使命。
《江山千里繡》系列作品是豐職非遺專業“京繡工坊”師生歷時8個月運用京繡技藝繡制而成,包含一副長卷和34個禮盒。據“京繡工坊”負責人何洪傑介紹,整個作品以青綠色為主色調,長卷長3.4米、寬56釐米,34個禮盒運用圓形構圖,選擇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代表性建築或標誌和各地省花,運用纏枝紋、海水紋、祥雲紋、如意紋四種中國傳統紋樣,每個禮盒包含絲巾、化粧鏡、手包、領帶四種文創産品。師生們在李鳳茹大師的指導下,設計創作京繡作品《江山千里繡》獻禮黨的二十大,“繡”不僅代表京繡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更代表祖國江山“秀”麗,“長卷”不僅體現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56個民族團結一心、黨的事業長盛不衰,更寓意着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從山西懸空寺、甘肅莫高窟到江西井岡山、浙江紅船,從桂林山水、泰山到天津港、港珠澳大橋,從貴州“中國天眼”到內蒙古“風力發電”,師生們以長卷為書、以針線為筆,描繪了一副新時代的“千里江山圖”。
在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下,京繡系列作品《江山千里繡》正式面世,學校將該作品捐贈給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楊燕波館長表示,作品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産京繡技藝,有機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寓意深刻,具有較高的創意價值和珍藏價值。
學校薛鳳彩副校長與楊燕波館長簽署合作協議。館校雙方將互為平臺與基地,為培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搭建教學實踐基地和科研平臺,探索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的館校合作模式,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宋慰祖副主任發表賀詞,對作品的成功發佈表示祝賀,對館校合作給予殷切期望,表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遺工作委員會、北京設計學會將與館校共同探索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之路,打造更多更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轉化、傳承、發展的新作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做出新時代的貢獻。
據了解,《江山千里繡》是“京繡工坊”繼“六合同春”冬奧文創産品之後的又一京繡新品。多年來,學校積極對接首都中軸文化帶發展,以着力打造中軸線非遺文化教育特色為重點,吸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技藝大師來校指導,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學校教育對接,推動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和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模式改革,助力文化傳承和創新,産教融合建立京繡工坊、景泰藍工坊等“五工坊”,打造市級大師工作室“王家飛大師工作室”,註冊“豐華蕙制”文化品牌,專注為社會培養懂非遺、會設計、能製作的高素質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