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設方案居民“拿主意” “長橋皓月”全齡公園下月亮相
一座公園,要想把周邊老人小孩的運動需求全都滿足,得建多大?通州區北苑街道給出了答案——1700平方米就夠。10月,這座擁有沙坑、球場、塗鴉墻、棋牌桌,以及廣場舞和抖空竹空間的全齡公園,將在長橋園小區東側亮相,惠及4000多位居民。
9月20日上午,沿着通惠河,從八里橋出發,往東步行不到5分鐘,就來到了長橋園小區。這座建成已有20年的小區,東西方向狹長,樓蓋得也有些密,小區內公共活動空間少得可憐。
“長橋皓月”公園小廣場效果圖。(北苑街道供圖)
“現在廣場舞隊正在北門外跳着呢。”長橋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孫立新來到這處通惠河畔的空地,雖然面積不大,但起碼不會打擾居民。環顧四週,發現這地兒有兩樣不好:第一,是個風口,到了冬天,西北風肯定呼呼地刮;第二,隨着通惠河通州段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有序推進,這裡未來將建設成為慢行系統。
廣場舞隊長王建坤迎了過來,往旁邊正在施工的公園裏一指:“甭擔心,新建的公園裏,陽光最好、最背風的地方都劃給我們了!等新公園建好,我們就搬家。”王建坤説,因為八里橋是明清時期通州八景之一“長橋映月”的所在地,所以在公園建設前的座談會上,居民代表們一致同意,新公園取名“長橋皓月”,“一聽就有文化味兒。”
沿着一段上坡路,走進新公園建設現場。月牙造型的步道已經鋪好,幾位工人正在修建兒童游樂沙坑。最南頭兒,那處鋪滿陽光的空地,就是不久後廣場舞隊的“新家”。北苑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規劃負責人宋彥學説,“長橋皓月”公園項目啟動前,街道通過座談會、問卷的形式,充分徵集了居民建議,方案改了又改,“就一個原則,請居民‘拿主意’,這樣大家才會滿意,把全齡公園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形成良性迴圈,讓鄰里關係更加融洽。”
項目效果圖顯示,公園裏除了兒童游樂沙坑,還有年輕人喜愛的籃球場、羽毛球場、塗鴉墻,中年人喜愛的棋牌桌……球場與沙坑、棋牌桌之間,還有軟性防護網隔離。宋彥學説,公園雖然不大,但通過合理佈局,有序引導,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能有舒適的活動空間,將是一處集運動健身、文化休閒、鄰里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會客廳”。
廣場舞隊“新家”旁邊,是一塊鋪着人工草皮、用幾塊廢舊木頭壓着的場地,72歲的李桂增正精神地抖着空竹。聽説來採訪,老先生停下了手裏的動作,左手拿起空竹,右手伸出大拇指説:“真沒想到,還能給我們玩空竹的建塊地方。”他説,現在這些人工草皮,是為了不摔壞空竹,幾位愛好者臨時鋪的,再過不久,工人就會給這兒鋪上塑膠地面。李桂增説,大夥兒已經商量好了,因為這裡臨近鐵路線,抖空竹時候嚴禁把空竹往天上拋,不僅如此,每天早晨9點之後,還要把這塑膠場地給騰出來,讓孩子們做游戲用。
這兩天,眼看著“長橋皓月”公園即將完工,王建坤和廣場舞隊的30多位隊員們,已經開始拉着小區裏的太極隊、合唱隊,着手組建志願小組,等公園一建成開放,志願者就上崗維護環境和秩序。(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