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與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在2022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聯合發佈了《數字人民幣無障礙及包容性設計——通過無障礙及包容性設計促進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研究》課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及數字人民幣相關無障礙産品解決方案。
該課題是數研所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立項的重點課題。課題旨在深入探索數字人民幣在提供普惠金融産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和突破,提出下一步數字人民幣在加強無障礙及包容性設計方面的産品解決方案,對於推動數字人民幣彌合障礙群體在支付領域的“數字鴻溝”及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提出了“控源頭、建體系、重擴展、有溫度”的數字人民幣無障礙及包容性設計理念和原則,針對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認知障礙、肢體障礙、老年人、少數民族、兒童、短期來華外國人等群體,課題組開展了廣泛的用戶研究,通過一對一定性訪談、調查問卷定量分析等多種形式,了解智慧産品和數字金融服務的使用情況,深入挖掘支付需求和當前移動金融體系覆蓋範圍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盲區,探索數字人民幣無障礙的有效發力點。報告並形成了軟硬體能力共生的産品解決方案,堅持從真實用戶需求出發,確保數字人民幣普惠金融服務能力落到實處。
《報告》還編制了數字人民幣體系標準規範草案,涉及産品、環境建設、客戶服務等方面。據悉,隨着實踐經驗積累和技術能力提升,數研所將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無障礙服務能力建設的統一標準和實施規範,向參與者輸出各類産品的解決方案,形成無障礙産品的研究和評價機制,打造測評認證服務體系。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設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因此從研發之初,數研所就將無障礙建設納入數字人民幣相關産品設計範疇。發佈會顯示,數字人民幣已開展了一系列産品無障礙改造:一是打造無障礙數字人民幣APP,全面相容手機輔助功能對視障用戶讀屏軟體的支援、增強視覺要素可識別性、優化交互操作提升易用性、提供個性化配置等;二是豐富錢包矩陣和支付硬體形態,形成手機、手環、胸針和手杖等多種載體形態的硬體産品,為無手機APP支付習慣的用戶或不便於使用電子支付的群體,提供豐富的産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