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明年春 南長河畔再觀柳

日期:2022-08-26 09:3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待到明年春 南長河畔再觀柳
  • 待到明年春 南長河畔再觀柳

海淀區南長河水清岸綠。(王海欣 攝)

海淀區南長河水清岸綠。(王海欣 攝)

  在北京動物園的遊船碼頭處,有一塊牌子,上寫着“天壇看松,長河觀柳,皇家禦河,時空畫卷”。這裡説的長河,就包括南長河。目前,南長河西段長3.2公里的河道沿線正在進行改造。

  多措並舉

  南長河水流起來

  “早年間的南長河,其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水。”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北環管理所副所長劉繼琨告訴記者,為了讓河水流動起來,北環管理所在南長河中游紫禦灣船閘處安裝了提升泵,通過管道將下游的水提到上游,再順着河道往下放,以達到迴圈的作用。

  幾個豐水年後,經京密引水渠、昆玉河補進南長河裏的水多了起來,北環管理所又借助紫禦灣船閘和兩側的輸水隧洞,源源不斷向下游輸水,南長河的水質才逐漸好轉。隨着“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河湖管理處在南長河沿線加強與屬地街道、水管單位的聯繫,加大河道巡查力度,水質越發清澈,現在已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劉繼琨説,為了保證南長河的水系流動,近幾年,南長河常年保持小流量放水,即使冬天也沒有停止。南長河流經紫竹院公園、北京動物園,每隔半個月左右,就要給兩個園子的內湖補水3萬到5萬立方米。而松林閘和鐵靈閘在非特殊情況下幾乎是常年開啟,平均每天為內城河湖補水8萬立方米。

  綜合整治

  歷史文化亮出來

  位於南長河北岸的五塔寺路,緊鄰首都體育館。去年春天,海淀區水務局、海淀區城管委聯合開展了南長河首體段和五塔寺路的綜合整治。在五塔寺路沿線730米長的河道內建設凈化設施,進一步凈化每次降雨初期地表徑流帶來的污染;修建石橋、觀景平臺,打通濱水步道,改河道護坡為分級臺階,讓游人可從臺階而下,到河邊與水景“親密接觸”。河道兩岸還根據“萬壽圖·川至迎長段”、《臚歡薈景圖冊》所描繪的景象,增設了浮雕等景觀節點,以展現南長河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此次改造還對河道兩側綠化進行了升級。已有的成材樹木被原樣保留,同時補種柳樹和一些耐寒、常綠的植物,並打造一條開放式林下綠道,行走其上仿佛穿行林間,真正再現“長河觀柳”景象。

  西段改造

  長河兩岸美起來

  目前,南長河西段,即長河閘至國家圖書館段長3.2公里的河道沿線也在進行改造。海淀區水務局工程科科長王東東介紹,此次改造,將對南長河西段兩岸原有濱河路進行拓寬,從現有1米寬度至少拓寬至1.5米,可兩人並行;打通現有堵點,實現沿着河邊“走到底”。還將根據古籍記載,對紫竹院對面和萬壽寺附近現存的兩座碼頭進行翻建,力求修舊如舊;沿線增設浮雕、觀景平臺等。

  “目前西段河道兩岸的護坡比較陡,除了原有的柳樹外,就只有爬山虎,這次也會對護坡進行改造,方便市民親水。”王東東説,護坡改造後,兩岸還要補植綠化,以柳樹為主,搭配桃樹及耐陰的花草。目前,工程正在準備施工,明年春天完成部分植物的補種後,即可對外開放。屆時,南長河兩岸將桃紅柳綠,美景如畫。

  背景介紹

  長河是歷代京城的引水河道。清乾隆年間,長河經過疏浚修繕,成為供皇室成員從紫禁城前往頤和園、圓明園等西郊禦苑的專用水路,因此又被稱為“皇家禦河”。長河分為北長河、南長河兩段,現在説的長河,通常是指南長河,起自長河閘,流經麥莊橋、廣源閘、白石橋,至北展後湖節制閘接轉河入北護城河,全長約5.08公里。老北京有“天壇看松,長河觀柳”之説。每年春天,長河兩岸綠柳成蔭,樹影婆娑,如簾如幕,許多人到此游春賞景,漸成習俗。(王天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