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作品數量全國第一 北京十佳群文精品決賽第十九屆全國“群星獎”

日期:2022-08-25 16:17    來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
字號:        

  我國群眾文藝最高獎——第十九屆群星獎,已在全國多地展開決賽並於9月在京頒獎。北京市共有10個作品入圍決賽,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成為近年來北京群文創作水準迅速提高的一個縮影。

  作為本屆群星獎的東道主,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視,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龐微親自領導督辦,成立了第十九屆群星獎北京地區參賽作品選拔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北京市文化館。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接到任務後,北京市文化館以突出群眾原創作品為準則,迅速建立了六個門類的專項工作小組,確立了專項負責人,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落實。根據評獎工作總體安排和藝術創作規律,制定了評選工作計劃。以突出群眾原創作品為準則,選拔工作有條不紊,紮實推進。依據初賽“專家劇本評選”、復賽“現場演出評選”、決賽“最終演出評選”的工作流程,在全市開展了本屆群星獎的評選工作。目前,10個入圍作品正繼續不斷地提升打磨,力求精益求精,力爭取得優異成績。回顧籌辦工作,特點突出:

  一是動手早。自第十八屆群星獎結束後,北京市就投入到第十九屆群星獎的籌備工作中來。2020年1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召開第十九屆“群星獎”北京地區先期工作調度會,成立了北京市第十九屆“群星獎”組委會,下設舞蹈、戲劇、音樂、曲藝四個藝術門類工作小組,並面向全市開展了藝術作品徵集工作。

  二是力度大。自第十九屆群星獎籌備工作開啟後,各區文旅局和文化館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下大力組織作品創作、人員排練。市文化館每年安排專項經費提升群文創作,各區也加大對群星獎的經費投入,不斷提升作品水準。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文化資源集聚、群文作品薈萃的優勢,走進田間地頭、衚同小巷,深入軍隊、學校和企業等單位,全方位、多渠道打破行業壁壘,不拘一格,深挖創作和表演人才。

  三是措施實。北京市文化館組織各門類專家團隊,深入相關區,逐一召開節目研討會問診開方。同時,暢通作品徵集渠道,利用自身平臺優勢,積極挖掘共青團、婦聯、工會、企業等單位的優秀創作劇本。常態化打造節目展示平臺,依託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之“歌唱北京”、“舞動北京”、“戲聚北京”“藝韻北京”等品牌活動,每年組織北京市群星獎選拔賽,持續選拔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營造全市群眾文藝創作的良好氛圍。

  四是抓得緊。定期調度,持續用力,採取三個月一大會、每個月一小會的方式,時時跟進作品創作排練進度。自“群星獎”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積極組織各藝術門類專家輔導員,提供諮詢指導,採取研討會、線上課程、線下輔導等多種形式進行作品打磨。輔導員從“群星獎”政策解讀、歷屆“群星獎”優秀作品鑒賞,到針對北京地區原創優秀作品進行點評指導,對北京地區群星獎作品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後召開研討會及節目輔導工作100余次,有效提升了北京地區群星獎參評作品的藝術水準。

  五是效果好。徵集到作品124部,其中舞蹈類作品30個,戲劇類作品33個,音樂類作品40個,曲藝類作品21個。經過全國復賽,北京市共有10個作品入圍決賽,入圍數量位居全國榜首,其中音樂類、舞蹈類、戲劇類、曲藝類各2個,廣場舞和合唱類各1個。

  入圍決賽的作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題材廣。本次北京地區群星獎入圍作品題材廣泛,各區、各單位充分挖掘了本區本單位的藝術門類創作強項和優勢,結合實際工作安排,制定出講好北京故事,體現北京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的創作規劃。創作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涵蓋三個文化帶建設、冬奧、中軸線申遺、京津冀協同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有圍繞長城文化帶的舞蹈作品《心的長城》、圍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火》、圍繞大運河文化帶的《水穩號兒不急》、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品《幸福的記憶》、關於冬奧題材的作品《一起向未來》、《情係冰絲帶》,圍繞中軸線的《詩情畫意話中軸》,圍繞紅色文化的《走近紅樓》、《顫悠悠影綽綽》,圍繞扶貧攻堅的《蘋果熟了》。

  門類全。作品門類包括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場舞和合唱等所有參賽門類。音樂作品涵蓋了聲樂和器樂,聲樂類有美聲、通俗和搖滾以及阿卡貝拉,器樂有西洋樂和民樂,舞蹈有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戲劇有話劇、音樂劇和戲曲,曲藝有鼓書、琴書和快板。

  製作精。細心謀劃,從劇本創作到排練演出和燈光、舞美、服裝道具化粧全部精心完成。受疫情影響,這兩年作品排練時斷時續。但是,所有參與群星獎的創演人員努力克服疫情困難,堅持排練和打磨,精益求精,只為呈現更好的作品。廣場舞作品《一起向未來》在首鋼大跳臺訓練並進行錄製,當天恰逢北京市暑伏,戶外溫度達40攝氏度,全體演員頂着高溫持續排練6個小時,在高溫中完成了錄製。

  品質高。入圍決賽作品得到指導專家一致認可,有的專家認為不少作品甚至超過專業作品,如音樂類作品《火》為阿卡貝拉表演唱,創作表演難度極大,是北京市群文節目的首次嘗試。

  比賽大幕拉開,北京市將充分發揮追求卓越、力爭上游、奮力拼搏的精神,保持最佳狀態,用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現最精彩的演出,在全國決賽的舞臺上展示北京群文風采和創作成果,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相關連結:“群星獎”是文化和旅游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而設立的群眾文化藝術領域政府最高獎。從2004年開始每三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八屆。“群星獎”是中國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初選、復賽和決賽,其中決賽與中國藝術節同步舉行。

  2022年第十九屆“群星獎”將由京津冀三地聯合舉辦,8月-9月進行決賽。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通知要求,各地將參加舞蹈、音樂、戲劇、曲藝、廣場舞、合唱六個門類作品的角逐,北京為本屆群星獎的東道主。

  10個入圍作品介紹

  音樂類作品

  《火》

  當北京周口店厚重岩層下掩藏的70萬年謎底被揭開——火,帶着驅逐猛獸的勇氣和炙烤食物的熱氣,點亮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璀璨源頭!作品《火》是三段體無伴奏合唱:A段以古老音階與現代和聲相融合,傾訴人類對火的原始膜拜;B段以溫暖搖曳的三拍子旋律、豐滿聖潔的人聲和弦、主復調穿插的音樂織體,讚頌推動歷史長河中人類文明驅舟向前的智慧之火;C段以動感節奏激情歌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新時代人們對生命之火、信仰之火、創新之火、復興之火的賡續與傳承。

音樂類作品《火》

  《水穩號兒不急》

  北京市通州區這段運河,也被稱為“北運河”。“運河號子”是最賦有北方地區勞動特色的號子之一,由於大運河是人工開鑿之河,沒有險灘、激流。所以其特點可概括為“水穩號兒不急,閒號兒獨一份兒”。又以“下三上二,上六下四”的音樂進行而獨具韻味,其演唱形式基本為一領眾和。音樂作品《水穩號兒不急》北曲南腔,生動鮮活,同時運用了一些通州方言,彰顯了地區特色。從創作立意上遵循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要講話精神,用音樂的手法來講好大運河故事。如今,中國這艘社會主義大船在追求全民共同富裕,民族更加幸福富強的發展大潮中再次啟航。北京城市副中心肩負時代使命,圍繞四個中心堅定方向,穩健遠航!

音樂類作品《水穩號兒不急》

  舞蹈類作品

  《暢想二魁》

  帽山滿族《二魁摔跤》,是滿族民間花會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同時也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的二魁摔跤為表演者兩手兩腳都穿上靴子,分別作為兩個滿族人的雙腳,運用各種技法來使滿族人形道具做出各種滑稽而逼真的動作。

  舞蹈《暢想二魁》以二魁師傅與年輕徒弟的傳承故事為核心,將傳統“二魁”的激烈摔跤動作在新老藝人的手中發展為和諧共舞的“機器人”舞蹈形象。將國標、爵士等現代舞融合在傳統道具表演形式中,創造的道具舞形象展現着民間藝人們的創新激情。

  舞蹈《暢想二魁》在摔打之間盡顯機智靈動,在舞姿變換間盡揚時代風采。在民間藝人與極具科技感的機器人的共舞中,讓兩個時代在舞臺上交接融合、讓兩段歲月在音韻中輝映生姿。新時代年輕人繼承北京地域民族文化的厚重、民間技藝的精巧、又將新時代的和諧精神、科技發展的風貌用躍動的節拍與舞姿交匯相融的展現出來。

  《暢想二魁》是北京地域特色與時代發展特色的暢想,更是新老藝人勇於探索的進取暢想。

舞蹈類作品《暢想二魁》

  《兩室一廳》

  《兩室一廳》借用空間的概念構建起了關於“家”的故事,通過每一次全家福照片的變化,描述着這個家庭在歲月中留下的印記。家,是生命開始的地方,也是生命找到歸宿的地方。歲月匆匆流逝,彼此的愛卻始終不變。作品傳遞出的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最深情、最柔軟、最動人的情感,珍惜當下生活,訴説人間值得。

舞蹈類作品《兩室一廳》

  戲劇類作品

  《春天網約車》

  女兒琳琳給退休老爸賈師傅買了一輛小汽車,併為他安排了豐富的退休生活。可是,賈師傅對女兒的好心表面服從,但實際卻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瞞着女兒開起了網約車。熱心腸郝大媽碰巧坐上了賈師傅的網約車,卻陰差陽錯的被琳琳發現,黃昏戀還是網約車?一系列誤會隨之發生。小品《春天網約車》展現了新時代下大北京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都市生活方式的新變化,以父女兩輩人對於“孝順”與“幸福”的不同理解作為戲劇衝突的核心,引發了人們對於老齡化社會趨勢下,尊重傳統與老年人自我價值實現的思考。

戲劇類作品《春天網約車》

  《安居樂業》

  自2021年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展開。在這一背景下,朝陽區不動産登記事務中心成立了專項小組,解決區內30余萬戶“辦證難”的問題。

  董浩是該中心的一名普通基層黨員。這一天,因為歷史問題房産證十五年沒辦下來的陳大爺、房産證辦下來卻“不想要”的李倩,還有興師問罪的父親同時到來,給董浩出了一個結實的難題。

  最終,科長拿出董浩日夜辛勞換來的工作材料,才讓大家明白了他的苦衷。董浩的責任與擔當解決了陳大爺的心病,得到了父親的理解,也讓一直暗戀他的李倩更加堅定了心意。這是董浩忙碌的一天,也是專項小組成立以來,面對紛繁複雜的群眾情況的普通一天。專項小組用熱忱的工作態度和對群眾的責任心,保障着百姓安居樂業。

戲劇類作品《安居樂業》

  曲藝類作品

  《幸福的記憶》

  《幸福的記憶》(鼓曲組唱)為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表演上採用三地最有代表性的曲藝形式北京琴書、天津時調、河北西河大鼓組合呈現。作品反映了在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京津冀28個區縣的20萬勞動大軍發揚艱苦奮鬥、勤勞奉獻的精神,修建享譽全國的密雲水庫的艱辛過程,也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創造了經典的先例。

  作品從密雲水庫普通建設參與者的視角反映為了修建密雲水庫和後續的保水護水,三地人民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歌頌了三地人民“舍小家為大家”、“先有國後有家”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作品採用的三種曲藝表演形式是第一次在一個節目上組合,中間用合唱的方式進行銜接也是藝術表演上的一次大膽創新。

曲藝類作品《幸福的記憶》

  《情係冰絲帶》

  作品以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為故事背景,以場館建設者為人物原型,作品從兩位相戀的冬奧建設者,因為場館建設幾次推遲婚期為切口,深度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工人的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建築行業的發展和大國情懷與擔當。

曲藝類作品《情係冰絲帶》

  合唱類

  北京市第四中學金帆合唱團

  北京市第四中學合唱團成立於1993年,2003年底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金帆合唱團稱號,是北京市合唱團的優秀代表之一,成績突出。自2000年以來,在歷屆“北京市合唱節”上均榮獲一等獎;2004年、2007年、2016年三次榮獲“全國中小學生文藝展演”一等獎;2018年獲得第十四屆北京國際合唱節比賽金獎;2021年獲得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之第八屆“歌唱北京”金獎等榮譽;2021年5月受邀參加了第五屆紫金合唱節開幕式音樂會;2021年獲得北京市第二十五屆學生藝術節金帆組金獎,並作為唯一的混聲合唱團代表北京市參加第七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比賽。同時,北京市第四中學金帆合唱團具備豐富的演出經驗,先後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國家大劇院進行金帆專場演出,還分赴美國、希臘、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訪問演出。

  參賽曲目

  1.《北京的秋山》秦立彥 作詞    徐鳴澗 作曲、編配

  2.《追尋》張和平作詞  舒楠作曲  徐鳴澗改編

北京市第四中學金帆合唱團

  廣場舞類作品

  《一起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舉辦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

  追夢冰雪,燃情冬奧。成功編創推廣冬奧廣場舞《一起向未來》,颳起冬奧冰雪風,人人上冰雪,助力冬奧會冬殘奧會圓滿舉辦,推動中國北京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

  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和各省、區、市的鼎力支援下,冬奧廣場舞《一起向未來》燃起全國熱情,3300多個文化館齊響應、同發力,4567萬華夏兒女一起跳、一起舞,讓冬季火熱起來,讓冰雪燃燒起來,共赴冬奧之約、未來之約。北京市市、區、街鄉、社村四級聯動,招募小教員12萬,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部隊、進機關,舉辦線下培訓班4863個,網路視頻瀏覽量達1.55億,百餘萬市民群眾紛紛參與……

  弘揚冬奧精神,展現雙奧之城魅力,冬奧廣場舞與您攜手《一起向未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