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日期:2022-08-18 18:38    來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分享:
字號:        

  8月18日,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新聞發佈會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行。隨着《俗世奇人》、《安娜卡列尼娜》等一系列重磅話劇、音樂劇簽名開票,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全面開啟。從9月14日開始一直到12月中旬,20餘部50余場中外精品劇目和50余場戲劇文化活動,將在以北京中軸線為核心的各大小劇場、演藝新空間、旅游景點、會館、街區及社區陸續展開,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來自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聯、北京國資公司的領導,以及戲劇界專家學者和藝術家代表,以及戲劇觀眾代表共計200餘人,共同見證了第六屆老舍戲劇節的啟動。老舍先生女兒舒濟先生在給戲劇節組委會發來的寄語中寫道:“這屆老舍戲劇節依然重視戲劇的文學精神,堅守住了這個宗旨,並努力展現戲劇的多樣性。看到老舍戲劇節每屆都有新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拓展;看到國內更多的劇團加入進來;看到更多的北京普通觀眾有了參與戲劇活動的機會;看到戲劇節能夠將提高水準和普及戲劇文化相結合,能夠為北京的文化事業添彩”。正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現場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陳佩斯則通過視頻邀請廣大觀眾:“很有幸《驚夢》能夠參加老舍戲劇節。大戲好戲首演戲,盡在老舍戲劇節,咱們劇場見!”。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關注民眾情感 講好北京故事 過去五年老舍戲劇節碩果纍纍

  老舍戲劇節創辦於2017年,由北演公司,並與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共同主辦。與各地文旅類戲劇節不同,老舍戲劇節始終以“呼喚戲劇文學精神”為己任,關注民眾情感,講好北京故事。五年間,老舍戲劇節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以北京豐富的戲劇資源為依託,充分發掘利用北京現有演藝空間,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建立了良好的戲劇生態。五年來已展演劇目上百部,精彩演出150余場,舉辦論壇及活動60余場,吸引十余萬觀眾走進劇院,傳播覆蓋超500萬人次,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了貢獻。

  全城綻放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到2022年,老舍戲劇節迎來了第六個年頭。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指導單位,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並被納入北京市“大戲看北京”重點項目。2022年的老舍戲劇節,作為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演藝板塊的重要活動之一,將以北京中軸線為核心,佈局全城有戲,將劇目和活動安排在鼓樓西劇場、保利劇院、天橋藝術中心、吉祥大戲院、隆福文化中心、十月文學院等位於中軸線附近的劇場和空間,並且挖掘和表述中軸線文脈內涵和價值,交匯出新時代的新鮮故事。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本屆老舍戲劇節以“綻放”為主題詞:歷經六年積累沉澱,老舍戲劇節迎來“大戲看北京”的歷史機遇,華麗綻放;20余臺“大戲、好戲、首演戲”遍佈大劇場、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爭奇鬥艷,國家及省市院團、民營戲劇機構齊聚京城,多彩綻放;主題論壇、創作分享等活動發佈行業觀點,引領戲劇發展方向,百家爭鳴,百花綻放;通過作品委約、聯合創投、共同運營,催生成果轉化,深度綻放;開展戲劇普及活動,搭建民眾參與平臺,推動戲劇走進社區、園區、商圈,讓戲劇藝術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全城綻放。

  以文學為核 “大戲、好戲、首演戲”成關注焦點

  《俗世奇人》《紅高粱家族》《驚夢》《安娜·卡列尼娜》《虛像的道化師》......在8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第六屆老舍戲劇節展演劇目一經發佈,就引得現場觀眾嘖嘖稱讚。“夠硬、夠燃、夠感動!”一位戲劇愛好者如是説。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2022年戲劇節劇目展演分為文學佳作、梨園百花、國際視野、後浪新聲和校園漣漪五個單元。開幕大戲是根據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馮驥才先生原著改編的話劇《俗世奇人》,緊接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的同名話劇《紅高粱家族》、毓鉞與陳佩斯繼《戲臺》之後二度合作的話劇《驚夢》、由東野圭吾原著,趙淼導演的《虛像的道化師》、北京人藝的經典話劇《北京人》、紀念曲劇命名70周年新創排的老舍先生原著改編的曲劇《我這一輩子》等劇目緊隨其後,而根據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原著改編的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則作為本屆老舍戲劇節的閉幕大戲為觀眾所期待。梨園百花單元則安排了具有文本性、民族性、創新性的戲曲,如江蘇省昆劇院精華版崑曲《牡丹亭》、北京京劇院《馬前潑水》和北方昆劇院的《望江亭中秋切鲙》等;國際視野單元則以高清放映的方式播放英國國家劇院《哈姆雷特》、南韓劇工坊魔方陣話劇《駱駝祥子》等海外精品名劇;後浪新聲則關注戲劇新銳人才和作品,包括《威廉與我》《象棋的故事》《吉他男》等;攜手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校園漣漪單元,以徵集高校戲劇線上展播的方式,聚焦青年戲劇人才培育。

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大戲看北京·2022第六屆老舍戲劇節正式開啟

  專業論壇亮明行業觀點 引領全國戲劇風向標

  每年的老舍戲劇節,專業論壇總是吸引戲劇人的關注,而論壇所闡發的觀點,往往都成為整個行業的風向標。2022年老舍戲劇節期間共計舉辦3場大型主題論壇,通過開放式座談研討方式,深入探討文學和戲劇、文學作品和舞臺呈現的關係。與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IATC)中國分會合作的“文學作品改編舞臺劇的觀察與思考”論壇,邀請業內資深專業戲劇家、理論家,活躍在創作一線的著名編劇,以及親歷改編舞臺劇作品的導演等人,共同展開討論將從學術角度出發貢獻行業智慧;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共同舉辦的“新時代的戲劇觀”論壇,將就老舍先生的戲劇藝術與“京味兒”話劇的守正創新、新時代戲劇創作與戲劇批評等話題展開探討,碰撞出新形勢下戲劇創作的方向和態勢;而“老舍筆下的西城”論壇將首次聚焦老舍作品裏的西城,講述老舍與西城的不解之緣,重溫彼時的西城人與事。

  戲劇活動遍佈京城 用戲劇之力踐行文化惠民

  北京市“‘大戲看北京’工作方案”中提出,要發揮大戲好戲的藝術普及和精神滋養作用。這也是老舍戲劇節一以貫之的宗旨。戲劇節發起人、主辦方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説,“北京擁有其他城市無與倫比的戲劇資源,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共識。北京的老百姓跟戲劇的親密關係,同樣也是其他城市無法相比的,戲劇是北京市民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們2022年老舍戲劇節的願景就是: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第六屆老舍戲劇節共安排50余場戲劇文化活動,將在各劇院、演藝新空間、會館和社區全面展開。主創分享會根據本屆展演劇目,邀請作家、編劇、行業專家等進行創作分享,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戲劇魅力;如《<俗世奇人>有多奇?》、《<驚夢>夢驚已是新天地》等,都將邀請主創團隊和部分演員共同分享臺前幕後的創作故事。劇目導賞主要圍繞高清放映劇目開展導賞,將聯合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在劇目放映前為受眾解讀放映劇目背景及亮點等。而劇組和演員們在展現戲劇藝術多彩魅力的同時,還會深入會館、社區、衚同,以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大眾普及戲劇知識,推廣戲劇文化,推進全民美育建設。

  不斷探索戲劇節新生態 老舍戲劇節一直在路上

  在新聞發佈會上,主辦方北演公司還發佈了第六屆老舍戲劇節觀演地圖,與相關機構聯合推出老舍戲劇節數字門票,2022年還同步精心準備了老舍戲劇節雲端劇場,進一步擴大戲劇節受眾面和影響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如何探索戲劇節新生態?這是近兩年來老舍戲劇節主辦方一直思考的問題。“大戲看北京”工作方案中指出:“要發揮首都地緣、智緣、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各類文藝要素集聚,切實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為此,2022年老舍戲劇節在以戲劇節為平臺,整合劇目展演、劇本孵化、劇目製作等演藝要素資源,運用數字藏品、新媒體直播等一系列創新手段,聯動戲劇全産業鏈,促進戲劇生態健康發展,形成“北京經驗”和“北京模式”。

  戲劇之夜提振行業信心 戲劇人年內最期待的行業事件

  第六屆老舍戲劇節閉幕盛典暨戲劇之夜擬在老舍戲劇節的出發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本次活動將着重回首戲劇節五年一路走來的歷程,集中展現近年來戲劇創作的豐碩成果,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展現首都文化底蘊與內涵。

  戲劇之夜將邀請戲劇家、文學家齊聚一堂,對前六屆戲劇節作品進行總結和評價,暢談戲劇與文學、戲劇與人生、戲劇與文化振興,通過致敬文學、致敬戲劇、致敬未來,提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戲劇行業信心,共同展望戲劇事業美好未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