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8月13日—8月14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以“品非遺之美 享創意生活”為主題的國際非遺文化周暨通州區非遺文化市集在通州運河文化廣場正式亮相。本次活動以大運河非遺文化為切入點,全面匯集通州區、北京市,乃至國際數十項非遺技藝精品,充分展現通州非遺文化聚合優勢,創新打造“非遺+旅游”線上新玩法,諸多亮點,樂享不停。
亮點一:線上平臺齊助力,全程直播雲共用
現場設置舞臺展演、沉浸非遺展、互動非遺攤位、訪談直播間、打卡景觀五大區域,以主持人親身參與、帶領參觀的視角,共邀廣大網友實時體驗非遺技藝、品賞非遺美食、暢聊非遺文化,開啟邊走邊看之旅,集合央視頻移動網、新華社現場雲、新浪微網志、網易新聞、百度、今日頭條、優酷、愛奇藝、百度九大官方平臺同步線上推出。
亮點二:匠心好物全亮相,沉浸體驗玩法新
本次活動匯集了花絲鑲嵌製作技藝、烙畫製作技藝、宣明典居百寶嵌、空竹製作技藝、面人湯、毛猴、通州玉器製作技藝、風車製作技藝、景泰藍、漆雕、魯班鎖、內畫壺、皮影等北京市、通州區非遺傳承人及其技藝精品,現場展示匠心技藝;更有大順齋糖火燒、小樓燒鯰魚、仙源腐乳、通州饹馇饸、陳記白酒釀造、椒麻鴨翅等通州非遺美食盛宴來襲,為廣大市民打造觀技藝、品美食、探風物、逛市集的暢享運河非遺文化打卡地。
亮點三:非遺展演精彩多,交流互鑒搭平臺
現場邀請了通州運河船工號子、陸辛莊少林武術、踩球舞獅、雜技、琵琶、木偶戲、魔術、變臉、抖空竹等非遺類、民俗類精品節目進行互動展演,以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現場演繹,全面激發動態非遺活力,讓大運河孕育的文化精髓更加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為推動非遺文化共用,促進文明交流、民心交融,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到了國際友人為我們帶來了非洲手鼓技藝展演,面向廣大群眾搭建一個全面立體、多元互動、精彩紛呈的魅力通州、文化運河。
非遺新實踐、喜迎二十大。通過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本年度不間斷開展的非遺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分享交流會、非遺雲樂購主題直播、市集等“品非遺之美 享創意生活”國際非遺文化周暨通州區非遺文化系列活動,在積極探索搭建運河文化與通州非遺展示推廣的品牌平臺的同時,全面推動通州區非遺與旅游融合的創新,促進“非遺+旅游”引領業態的升級,豐富優質文旅産品的供給,實現全區文旅産業高品質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