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商圈、商場裏的大型餐飲,社區周邊小店的人氣一天比一天旺。
資料圖 圖文無關(李穎 攝)
街邊餐館快速回暖
晚上7時,朝陽區雙井一條餐飲街上飄出陣陣香氣,食客們有説有笑地走進一家家飯館,讓這條小街重新熱鬧起來。
“最近一直到晚上10點還有不少人。”一家燒烤店老闆高興地説,自從堂食恢復以來,店裏顧客一天比一天多起來。客人們聊得開心,走得也晚,“顧客願意在這多待會兒是好事,我們也不着急關門。”
在大興區黃村附近,一條聚集着20多家飯館的街道也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晚上8時隔着玻璃看進去,每家都有不少人。“疫情好轉之後,最常來的就是家附近的這些小店。這條街上烤肉、火鍋、羊蝎子、日料都有,下班回來吃一頓,喝點兒小酒再回家,比到大商圈去要方便。”一位食客説。
海淀區京糧廣場裏的一家醬骨頭排骨飯,是一家以外賣收入為主的餐飲小店,周邊不少上班族常在這家店解決工作餐。老闆辛先生一邊打包餐食一邊告訴我們,堂食恢復後,門店的人氣一天比一天足,“正常情況下外賣就能佔到營業額的80%,照最近的情形看,只要人們都正常上班,完全恢復正常估計也快了。”
在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看來,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社區餐飲具有鮮明的便利性,性價比高,也是“一刻鐘生活服務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店”時代已經到來,社區餐飲正在成為市民的主流消費方式之一。從最近堂食重啟後的情況看,有熱門主打菜品和鮮明特色的小店,比大中型餐飲門店恢復得快。
堂食與外賣並重成新趨勢
儘管目前客流已經恢復,但在暫停堂食的一個多月,許多以高品質堂食為主的餐廳都挺難熬,不僅堂食收入驟減,房租、人員等成本壓力也不小。在這些店舖,堂食與外賣並重成為一種新趨勢。
“這一個月,往少了算都虧損二十幾萬。”以堂食為主的江浙特色餐廳藕遇江南風尚餐廳老闆説,以往即便是工作日,客人也要提前幾天才能訂到包間。後來堂食暫停,他們才開始在外賣上用起心思。暫停堂食期間,門店外賣收入佔比逐漸從不到一成增長到三成多,還拉來不少新食客。
峨嵋酒家也通過外賣意外收穫了不少新“粉絲”。峨嵋酒家廣渠路店品牌負責人告訴我們,暫停堂食期間,門店根據周邊辦公人群需求上線了小份菜等餐品,還針對社區居民上線家宴套餐,外賣日均單量能到150單以上。“這次恢復堂食後,很多顧客就是吃過外賣後帶着家人到店裏就餐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也要長久地留在外賣這條新賽道上。(楊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