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排《曹雪芹》跨界融合求創新

日期:2022-07-01 09:0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創排《曹雪芹》跨界融合求創新
  • 創排《曹雪芹》跨界融合求創新

  薪火相傳昆韻揚,65芳華譜新章。2022年6月28日晚,《玉簪記》跌宕起伏的傳奇愛情故事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這也標誌着為期七天的“北方崑曲劇院65芳華經典劇目展演”落下帷幕。與此同時,昆劇《曹雪芹》正式建組,北昆將在建院65周年之際,將該劇打造成為崑曲與舞蹈跨界融合的精品力作。

崑曲《紅樓夢》上本劇照。

崑曲《紅樓夢》上本劇照。

經典好戲連演七天賀院慶

  1957年6月22日,北方崑曲劇院正式成立,有着600年輝煌歷史的藝術瑰寶崑曲在首都北京“落地生根”。自建院以來,劇院匯集了一批傑出的崑曲表演藝術家,其中包括以韓世昌、白雲生、侯永奎、馬祥麟、侯玉山等為代表的崑曲表演大師,以及李淑君、洪雪飛、蔡瑤銑、侯少奎等老一代崑曲名家,他們作為奠基人,以豐厚的藝術積澱為劇院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9年,楊鳳一就任院長後,創造性地提出了“大崑曲”的理念,將崑曲藝術融匯南北、做大做強。在她的帶領下,北昆深耕傳統、守正創新,以每年三到五部作品的速度,創排了許多備受戲迷讚譽的精品佳作,其中《紅樓夢》(上下本)摘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成為北昆的代表劇目。在人才梯隊的建設上,也已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傳承有序的人才隊伍。

  此次“北方崑曲劇院65芳華經典劇目展演”以兩場獨具北昆特色的經典摺子戲、一場經典唱段演唱會、北昆代表劇目《紅樓夢》(上下本)以及經典傳統劇目《牡丹亭》《玉簪記》,生動展示了北昆近年來在傳承創新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受《只此青綠》 啟發排《曹雪芹》

  劇場裏好戲連臺,劇院幕後也有新劇正在醞釀。近日,昆劇《曹雪芹》召開建組會,這是對北昆代表劇目《紅樓夢》的完善和延續,更是一次全新的創作和突破。

  昆劇《曹雪芹》通過描寫曹雪芹後半生在北京西山的生活經歷,表現這位具有人性光輝的曠世奇才。導演吳蓓透露,昆劇《曹雪芹》不同於傳統的崑曲作品,是崑曲與舞蹈的跨界與融合,既要體現出崑曲本體的藝術魅力,又要追求唯美和創新,將傳統、現代與時尚相結合,並巧妙引用“戲中戲”的表現手法,力爭呈現出一部生活情趣濃郁、人物塑造飽滿、人文思想深刻的藝術作品。

  楊鳳一表示,這一次之所以想到在崑曲中融入民族舞蹈的元素,也是受到了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 啟發,希望能將昆劇《曹雪芹》打造成一部有視覺衝擊力、令觀眾印象深刻的作品。

  據悉,昆劇《曹雪芹》將於2022年10月中下旬與廣大觀眾見面。

線上線下推廣崑曲不止步

  2020到2022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北昆的演出減少了,但劇院推廣崑曲的腳步卻從未停下。除了開啟“線上+線下”的演出模式,進社區、進校園,辦崑曲專題講座、崑曲藝術賞析、崑曲戲迷培訓、崑曲夏令營等一系列崑曲普及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到崑曲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培養了一大批崑曲愛好者。

  楊鳳一透露,北昆將在2022年7月對其經典曲目《牡丹亭》進行多視角、多方位的線上直播,用全新的數字技術傳播傳統藝術之美。

  與此同時,備受戲迷關注的北昆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也正在建設之中。放眼未來,這裡將為北京增加一大四小共五個劇場,在藝術生産和劇場演出外,還將開拓藝術培訓、文化交流等項目,成為北京的又一個文化新地標。為此,北昆正在快步完善人才梯隊建設,2022年由中國戲曲學院代培的六十名學員即將進入劇院,為65歲的北昆增添更多青春力量。(李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