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現代京劇《許雲峰》大幕將啟

日期:2020-05-28 15: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再現經典之作 傳承流派藝術 頌揚紅色精神 北京京劇院現代京劇《許雲峰》大幕將啟 

  北京京劇院現代京劇《許雲峰》排練花絮

  藝術顧問遲金聲

  藝術顧問譚元壽

  譚孝曾、閻桂祥深入排練場進行指導

  編劇王新紀觀看聯排

  導演李青在排練現場

  譚正岩飾演許雲峰

  杜鎮傑飾演徐鵬飛

  朱強飾演華子良

 作曲艾兵在排練現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的當下,北京京劇院加快恢復了生産和創作。據了解,現代京劇《許雲峰》早于2020年春節前後就在構思和創想中,目前已進入最後排練階段,並將於2020年6月7日通過線上雲直播的方式與廣大觀眾朋友見面。

  現代京劇《許雲峰》是北京京劇院以充分挖掘歷史、學演英雄人物的方式,精心打造的一部集思想性與觀賞性于一身的精品劇目,既是為2021年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獻禮,亦是向前輩與先烈致敬。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強調,現代京劇《許雲峰》作為劇院2020年度重點創作項目,在京劇流派傳承、對優秀劇目挖掘整理及京劇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經典再現 傳承流派藝術

  1984年,由北京京劇院創作演出的現代京劇《紅岩》歷史背景深邃,文學底蘊深厚,舞臺之上更是群星輝映。如今,劇院對近40年前創演的優秀經典劇目——《紅岩》進行了充分挖掘、整理、改編,創作了現代京劇《許雲峰》,力求在保留原作歷史厚度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充分展現時代精神。劇院也希望通過講述中國共産黨黨員許雲峰的故事,勉勵更多人學習和傳承紅岩精神,歌頌和禮讚英雄先烈。

  值得一提的是,《許雲峰》也是譚派藝術研究所掛牌成立後的首部大戲。眾所週知,京劇藝術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流派藝術的支撐,流派的發展與京劇的發展密切相關:流派勃興,則京劇興盛;流派零落,則京劇衰微。北京京劇院作為規模極大、藝術底蘊極為深厚的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其前身可追溯至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先生各自引領的流派劇團匯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劇團和以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為領銜主演的北京京劇團。眾多前輩大師的流派傳統、舞颱風范及藝術成就給劇院及中華文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回顧北京京劇院的發展歷程亦可看出,數十年來,劇院在保護、傳承和弘揚流派藝術方面做了諸多努力,培養了眾多流派藝術傳承人和青年演員,流派藝術因此也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部分流派劇目失傳的問題。為了將瀕於失傳的、有挖掘價值的傳統劇目重煥光彩,為了讓流派藝術持續發光發熱,2019年,北京京劇院成立了傳統劇目工作室和譚派藝術研究所,著力於提高挖掘整理傳統劇目的藝術品質,致力於將瀕於失傳的傳統劇目以更高的藝術水準呈現于舞臺之上,通過做到傳承、保護與發展並重,為京劇藝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直以來,如何使京劇譚派藝術長足發展是譚孝曾先生最為關切的問題。從2019年“譚派藝術研究所”掛牌成立,到2020年取材譚元壽先生主演的《紅岩》,並將其創編成現代京劇《許雲峰》,這既是北京京劇院重要的藝術實踐,也是譚派藝術研究所成立以後在挖掘整理失傳劇目過程中的第一次有益嘗試。“藝術是屬於人民群眾的,要想當好人民藝術家,就要做到藝術為人民服務,多演人民群眾愛看的戲。”譚孝曾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譚門發展至今,已歷經七代,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處的歷史時期立足當下,發揚流派精神,傳承流派藝術。作為《許雲峰》的藝術指導,譚孝曾先生表示,“無數英雄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現在的繁榮昌盛,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也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傳播正能量,充分學習、傳承和歌頌英雄精神,用高品質的文藝作品回饋人民群眾,為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他進一步補充道:“未來的譚家傳人,不僅要肩負傳承和發揚譚派藝術的重任,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未來演繹出更加絢爛的錦繡華章。”譚孝曾先生本人也于去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此致敬一代代繼往開來的英雄共産黨人。

  群星薈萃 發揚“一棵菜”精神

  微光成炬,涓水成河。此次現代京劇《許雲峰》匯集了“四高”團隊。不僅有92歲高齡的譚元壽先生和98歲高齡的遲金聲先生作為藝術顧問,還有高規格的主創團隊,編劇王新紀曾三易其稿、導演李青滿懷敬畏之心忘我投入、作曲艾兵突破自我潛心創作。此外,高水準的主演陣容以及高品質的舞臺呈現也是此次劇目的亮點。導演李青這樣描述《許雲峰》這齣戲:“一群人、一段故事、一種精神、一份信仰!”

  1984年,在遲金聲先生導演的京劇《紅岩》中,譚元壽先生(飾演許雲峰)與馬長禮先生(飾演徐鵬飛),張學津先生(飾演華子良)在劇中都有精彩的“對手戲”,幾位前輩藝術家的精誠合作,充分展現了團結協作、相互奉獻的“一棵菜”精神。據遲金聲先生口述,尚遠整理:“1965年3月,我們劇組的主創和主演為了‘紅岩’革命題材的創作特地去重慶體驗了半個多月的生活。1984年北京京劇院建院以後,重排此戲並定名《紅岩》。我與閻肅、汪曾祺、李慕良、陸松齡等幾位藝術家一同組建了創作團隊,當時演員陣容有所謂‘四大老生’參演之説。演出很受歡迎,可惜演出次數不是很多。”回憶起之前的創作心得,在感覺到整齣戲情節較為緊張時,為了調劑氣氛,遲金聲先生對“茶館”這場戲加了很多內容,既有長嘴茶壺、蓋碗等四川茶館服務招待的細節,又為扮演“告幫”的演員增加了説四川話的戲份。“生活體驗很重要,如果不到四川,不去體驗當地風物,我就不可能了解這些。所以搞創作要有觀察、學習社會生活的敏感和習慣,創作時才能為我所用、有的放矢。”

  時隔近四十年後的今天,現代京劇《許雲峰》由譚派藝術的兩代傳承人譚孝曾、譚正岩出演許雲峰,馬長禮先生的愛婿、亦是深得馬長禮先生老生藝術精髓的老生名家杜鎮傑飾演徐鵬飛,張學津先生弟子、當今馬派老生領軍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朱強飾演華子良。此次各位名家強強聯合,再現前輩藝術家當年塑造過的人物形象,正是京劇傳承有序,流派藝術薪火相傳的有力見證。對於此次的改編,劇院和劇組也特地徵詢了遲金聲先生的意見,“我會全力支援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創造出新的優秀作品!”遲金聲先生激動地説。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排過程中,任現代京劇《許雲峰》藝術指導的譚孝曾和閻桂祥兩位藝術家率先垂范。他們二人深知自己對京劇藝術的傳承責任重大,這其中不僅要將唱念做表悉數傳給後輩,更要將梨園界的精神傳承下去。故而兩位藝術家以古稀之年擔當,對前期籌備到劇本架構、唱腔設計、舞美設計等諸多環節都提出了建議。同時,堅持深入到排練場,對青年演員的一招一式進行細緻指導。閻桂祥表示:“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粹藝術,要將它發揚光大,必須要薪火相傳。我願將我畢生所學所演,盡數教給青年演員們,讓他們的青春在戲曲舞臺上綻放芳華。”譚孝曾先生進一步指出,“老戲新排特別要以青年演員為主,劇目編排要適應年輕人思維,用新鮮創意為舞臺注入年輕活力,迎合年輕觀眾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延長一部經典劇目的藝術生命。”

  “非常”時期 堅守亦創新

  為了能夠讓現代京劇《許雲峰》重現舞臺活力,2020年4月上旬,劇院自上而下地發起了“總動員”,劉侗院長親自挂帥,組織主創團隊深入到劇本、舞美設計等研討工作中,確定方向的同時,提出了在劇名上要以“許雲峰”代替“紅岩”。2020年4月7日下地創排坐唱第一天,劉侗院長明確指出,以“非常”方式開展工作,劇組演職員須符合“安全標準”,排練中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進入排練場,並保持一定的安全間隔;2020年4月9日,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馬文及演出藝術處處長郭竹青親臨排練現場,在與劉侗院長一同觀看排練的同時,不忘強調復工復産過程中的防疫工作,並對疫情期間依然奮鬥在排練一線的演職人員表示慰問;2020年4月15日,現代京劇《許雲峰》正式下地排練,這也意味著北京京劇院的規模化生産開始了;2020年4月30日,現代京劇《許雲峰》完成了第一次聯排。

  緊張有序地創排工作離不開全體演職人員的付出與奉獻。排練期間,演職人員各司其職,克服一切困難,全身心投入。不僅老藝術家親臨現場、耐心指導,譚正岩、孟憲騰、周美慧、倪勝春等青年演員也並未因當下特殊的排練形式而有絲毫懈怠。青年演員們時刻謹記肩負傳承京劇的使命,他們所展現出的尊重歷史、嚴肅認真對待舞臺的新時代青年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不僅獲得了“老戲骨”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使自身的藝術水準和思想境界在此次排練過程中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除此之外,現代京劇《許雲峰》的順利創排自然也離不開幕後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例如,為保證演員能夠安全進行排練,更大限度地為演員服務,舞美中心分批對劇院十個排練廳內的二十余塊地毯進行了徹底的清潔工作。不僅清洗步驟繁雜,一塊地毯通常需要十余名工作人員才能抬動。據悉,此次對地毯的清潔、除菌、加固、防滑等工作,前後就有二十余名工作人員參與。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現代京劇《許雲峰》除了文本創新、音樂創新、舞臺呈現創新、演員表演與人物塑造方面的創新,在運作方式上也實現了創新。據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此次現代京劇《許雲峰》將聯手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劇院——東方大劇院進行雲首演處子秀,這是頂級戲曲院團首次將新創大戲以雲首演的方式奉獻給觀眾,也是北京京劇院深度開發網際網路演藝空間的開始。更為核心的是,與很多線上演出直播不同,此次北京京劇院的雲首演以線上票房市場為目標之一,在産生社會效應的同時,追求市場效益的最大化,力求真正從演藝行業生態發展的維度,探尋京劇藝術與網際網路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擴充市場容量,實現“網際網路+戲曲”的傳播價值和社會效益。

  從臺上到台下,由臺前至幕後,現代京劇《許雲峰》的創排體現的正是北京京劇院不同演出團、不同流派、不同崗位的演職人員認真負責、通力合作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彰顯的是劇院薪火相傳、精誠合作的優良傳統。

  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戲曲工作者為京劇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傾注熱血、揮灑汗水。現如今,老一輩藝術家“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青年演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奮鬥自強,都讓古老的、傳統的戲曲舞臺藝術散發出了全新的光彩和嶄新的活力。未來,北京京劇院將繼續懷揣對先輩藝術家的崇敬之心,時刻高揚傳承與創新的旗幟,以弘揚京劇藝術為使命,以流派藝術的薪火相傳為己任,不遺餘力地打造更多具有鮮明流派風格的、體現劇院水準的、符合時代審美的精品劇目。(張靜蕓)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