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ile315.jpg.jpg
旦角流派,創始人為王瑤卿。白幼從師謝雙壽,後又私淑余紫雲、梅巧玲等名家,博採眾長。在劇本、表演、唱腔、裝飾諸方面進行了大膽卓有成效的創新,集前輩旦角藝術之大成,並豐富了旦角的表演藝術,使旦行大大提高了在京劇行當中的地位,與生行並列為京劇舞臺上的主要行當。他一生從藝、授藝六十餘年,創立流傳最廣的旦行流派,世稱王派。
王瑤卿首先突破了傳統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嚴格分工界限,創造了融唱、念、做、打為—體的旦角新行當——花衫。在唱功方面,能根據人物性格變化,創出許多旋律多變,優美動聽的新腔,如《女起解》的[反二黃]、《三娘教子》的[二黃三眼]、《王寶釧》的[慢板]等。另外,他曾按“四大名旦”及王玉蓉、章遏雲等各自天賦條件,設計過不同風格的唱腔。唸白吐字真切,尖團字有序,並善用軟、硬氣口,抑揚頓挫,純正傳神。尤長於念“京白”,字字悅耳動聽,很有生活氣息,還善於京白、韻白混用,表演細膩入微,善用步法、水袖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如《武家坡》的跑坡、《長坂坡》的跑前圓場等,都是他獨有的創造。這些精彩身段至今已廣為流傳,對傳統青衣行當有很大的突破。還特別善演旗裝戲。如《雁門關》、《梅玉配》、《探母》等,表現宮廷貴婦聲容儀錶細緻入微,成為後輩學習範本。其武功亦佳,開打快而不亂,穩練準確。演刀馬旦首先廢除了踩蹺,表演更加自然,婀娜多姿。另外在扮相化粧上,如樊梨花的“觀音兜”,穆桂英的“蝴蝶盔”,均屬王精心獨創。所善劇目極多,以《樊江關》、《十三妹》、《雁門關》、《金猛關》最為出色。另外還有《得意緣》、《汾河灣》、《王寶釧》《打漁殺家》等。自編自演地劇目有《萬里緣》、《福壽鏡》、《天香慶節》等,由他編導並設計唱腔的新戲有《珍珠烈火旗》、《白蛇傳》等。
王瑤卿在教學上,對京劇藝術也有卓越貢獻,弟子門人數以百計。是京劇史上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下啟梅蘭芳、程硯秋等。民國以來,大多數名旦都出自王門。他主張“有教無類”、“傳益多師”。“四大名旦”經他指點,各自結合自身特點,創造了旦角四大流派。另外,王門弟子著名者還有趙桐珊、王玉蓉、章遏雲、華慧麟、程玉菁、雪艷琴、張君秋、杜近芳、朱琴心、徐碧雲、羅玉萍以及建國後中國戲曲學校畢業生劉秀榮、謝銳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