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寺小吃是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以其品種豐富、特色突出、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小吃品種包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馓子麻花、麻團、焦圈、面茶、雜碎湯、豆汁等八十余種,聚集了京味小吃之精華,深受京城及全國各地賓客的喜愛和國外友人的讚譽。
護國寺小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據史記記載,在舊時的每月陰曆初八,護國寺這裡酒會舉辦廟會,屆時京城有名的絕活小吃攤商人就會聚集在這裡,他們或支個棚子,或把自己的擔子、手推車隨手一停,就準備開賣。在廟會上各式各樣的小吃應有盡有,流傳至今,就成了有名的護國寺小吃。
現在的護國寺小吃在傳承北京小吃的基礎上,精心研製,挖掘創新,小吃的種類也逐漸增多。
豌豆黃: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艾窩窩:主要食材是糯米粉、麵粉做外皮,餡料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
面茶:由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有芝麻醬,吃的時候要從邊緣一勺一勺的吃。
驢打滾兒:又名豆面糕,由糯米粉、紅豆沙、黃豆面製成,成品紅、白、黃三色分明,好吃又精緻。
豆汁兒焦圈:豆汁一綠豆為原料,由澱粉濾出後剩餘的殘渣發酵而成;焦圈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