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門村:一腳踏遍京津冀

日期:2019-01-04 09:5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紅石門村:一腳踏遍京津冀

  

  

  2018年4月,空中俯瞰紅石門長城1號敵臺。 馬文曉攝

  京津冀山水相連,人緣相親。在平谷區最東端的京津冀三省市交界處,有一座紅石門村。這裡的一切,都很“京津冀”。

  紅石門村屬於平谷金海湖鎮。這座生活着270多口人的小村子看起來並沒有多少特別之處,寒冬時節,村裏一座挨一座的農家院沒什麼生意,更顯得冷清。但與村民稍稍聊上幾句,立馬就感到有些“不對勁兒”。這哪是在北京?簡直到了唐山嘛!

  按照方言分類,平谷和延慶是北京兩個不屬於北京官話區的市轄區。平谷話屬於冀魯官話保唐片薊遵小片,和唐山話一致。

  紅石門村的鄉音有多特別?村黨支部書記劉保銀深有感觸:“我們去了外地,人家都説我們是唐山的。我們説自己是北京的,沒人信。”

  位於北京平谷、天津薊州、河北興隆三地交界處的紅石門村,距離唐山遵化確實只有不到20公里,這也難怪他們的口音那麼“唐山”。

  近些年,讓紅石門村聲名遠播的,是一處遺址。從村裏出發,沿着平緩的山路翻過幾個山頭,2個小時左右就能登上海拔733米的大松木頂。萬里長城進入北京的起點——紅石門長城1號敵臺就坐落於此。這裡同時也是京津冀三省市交界點的確切位置,站在這裡,“一腳踏三省”。

  飽經風霜的烽火臺如今已僅剩基座。基座中央,豎立着京津冀三省市界碑,三面分別刻着“北京”“天津”“河北”以及“111213I 國務院 1996年”的字樣,朝着三地所在的西南、東南和正北方向。界碑下是一個水泥砌成的圓形,被界碑像切蛋糕一樣分成三塊,分別用石子砌出三地地名。北京的那塊“蛋糕”比其他兩地要稍大一點。

  “我們村有8000畝山場、4000米長城。”郭春江是紅石門村的長城管護員,2016年京津冀三地展開長城執法聯合巡查試點,就是在他負責的地界上開始的。“你看,那是金海湖,那是興隆的陡子峪鄉,那是我們紅石門村,那是薊州的下營鎮。”順着郭春江所指的方向望去,“京津冀”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採訪當天正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站在“一腳踏三省”界碑旁,甚至還可以望見有“京東第一大集”之稱的靠山集大集。靠山集大集農曆每月逢二逢七開集,已有600多年曆史,是外地人來平谷不可錯過的“盛宴”。

  記者驅車趕往紅石門村的路上,正好路過大集。只見原本就不算寬闊的村路兩邊,停滿了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各地牌照的車輛,叫賣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酸梨、凍柿子、野山楂、核桃、野花椒,還有農家養的柴豬肉、柴雞,自家做的粘餑餑、粉腸……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劉保銀告訴記者,靠山集距離紅石門村6公里,靠山集大集歷來都是三省市交界區域以至更廣大地區農戶、商販互通有無的重要場所。“集上的東西都是原生態、無污染,比網購便宜,每次都有北京市區的老年人坐公交或者自己開車來採購。”

  地跨京津冀,一腳踏三省。小小的紅石門,就像京津冀的一個縮影,不僅語言、歷史、經濟相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相連相通。劉保銀介紹,粘卷子、肉盒子這些金海湖鎮、紅石門村很有特點的美食,臨近的興隆陡子峪、薊州下營人也都常做;陡子峪的水廠、龍門幾個村的姑娘嫁到紅石門的有20來人,佔全村戶數的近五分之一。“我自己每天遛彎兒,也是早上奔天津,下午奔河北,各花二十分鐘。”劉保銀笑着説。(白波 路曉東)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