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80325387112235616.jpg.jpg
資料圖(新華社)
3月24日上午9點,北海公園遊船碼頭正式迎客了!
400多艘各種形式的遊船,讓游客們挑花了眼。趁着周末,還不快去“蕩起雙槳”~
9點半,碼頭售票處窗口前就排了挺長的隊。趁着排隊的工夫,領着孩子的家長,尤其是老人指着水面上的遊船講起了故事。多是説自己年輕時,甚至是小時候在北海公園划船的故事。
“我們那會兒一説來北海划船,都特別興奮,為了省出買票錢,我們都走着來公園,你們現在多幸福。”
不到上午10點,圍繞着白塔,水面上游船已多達幾十條,記者從園方了解到,與往年相倣,今年公園仍為大家準備了400余條遊船,其中包括手划船、腳踏船、電瓶船、荷花船和大擺渡。截至今天上午,公園內6個碼頭已經正式迎客,其餘西岸和北岸兩個碼頭,也將在近日開放。
這次記者還探訪了遊船後勤班,他們的故事對於游客們的情懷來説,是一種補白。游客們回憶中的每一絲歡樂,都對應着後勤班的一份責任感。
從手划船到電瓶船
《讓我們蕩起雙槳》不僅是一首歌的名字,對於北海公園來講,更是一份多年堅守的情懷。
今年59歲的程緒東師傅,是北海公園遊船後勤班班長,圍着北海公園的這片水,程緒東忙碌了41個春秋。每年3月,遊船正式迎客,一艘艘乾淨整潔的遊船順利駛出碼頭,這是程緒東心裏最有成就感的事。
記者有幸和程緒東聊起過往,探尋他心中的“雙槳”。
水面上的遊船款式挺多,追憶上世紀80年代初,水面上的400多條遊船,則是一水兒的木質手划船。那時人們的娛樂項目不是太多,來北海公園划船,是可選的娛樂項目中特別時尚的。時逢周末,早上五六點鐘,北海公園南門等着划船的游客已經排起了長隊,老師傅發號,游客拿了號興衝衝直奔碼頭,這樣的情景,程緒東歷歷在目。
從過去到現在,頭年謝客後與第二年開航前的忙碌,一直沒變過,程緒東説,一前一後,維護工作可能要比正式運營期間還忙。到冬天,一條條遊船拖到岸上,一條船就有幾百斤,全遊船隊90多人,不分男女,這活得搶着幹,得趕着水面結冰前,把船都帶上來。
“把這一條遊船翻過來,那得好幾個人上手。”冬日裏,木船的維護保養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船體木板的縫隙,需要“補麻”,以保障船體的密封性,幹了這麼多年,旁人説程緒東是一把好手,他卻連連擺手,“不敢不敢。”
1985年前後,北海公園的遊船迎來了第一次更新換代,多數的木船被鐵船所替代,但工作量其實沒有縮減,只是把“補麻”的流程換成了除銹、刷漆。程緒東説,直到90年代,船體從鐵變成了玻璃鋼,維護保養工作輕鬆了很多。
資料圖(新華社)
遊船的變化不僅僅是材質,到90年代,遊船的種類也有了變化,腳踏船、電瓶船的陸續出現,吸引了那一代年輕人的目光,大家的興趣點變了,“雙槳”開始向代名詞過渡,程緒東也必須鑽研更多的技術,腳踏船的動力原理、電動船的零件配置,這遠沒有“雙槳”那麼簡單了。
找回“雙槳”的感覺
今年北海公園遊船迎客後,西岸碼頭經過強化主題氛圍的施工,再過些時日,在這裡我們仍然能看到手划船,現在的手划船與過去不一樣了,它們能再度回到人們的視線中,意義也有了變化。程緒東也回憶起了2014年這批新手划船的試航。
“過去不會划船的人很少。”程緒東説,如今年輕人劃手划船,除了娛樂,更多了健身的需求,中老年人則更帶着一種情懷。不過他們也發現,如今有的年輕人用不好槳,容易在水裏打轉,中老年人比起當年,體力不太跟得上,所以從2014年開始,公園有了方案,手划船船體下方,加了助力,讓游客省了力氣,又不失感覺。
“我參與了測試,一共測了三回。”程緒東還記得,第一條樣船送回來時,他手握雙槳,立刻感覺到了異樣,船底的螺旋槳助力有點猛,助力加上雙槳的力道,船走得太快,怕有隱患。經過調整,速度慢了一些,坐在樣船上的程緒東仍然搖頭,“槳的作用仍不太明顯,更多是充當了舵,還得再調整。”終於到第三條樣船回來,雙槳與助力的力道,才算契合。之所以精益求精,程緒東説,游客們認可手划船,他特別高興,所以不只是要把形式找回來,更得把感覺找回來。
“我得對游客負責”
對於游客來説,水面上游弋的小船,好似“忽如一夜春風來”。但游客們可能並不知道,遊船的開航背後有着工作人員們不少的付出,這些日子,他們忙上幾個通宵回不了家,也是常事兒。
每年都會有舊船壽終正寢,新船交替。新船運來的時候,拉着電動遊船的大車,半夜順着平安大街開到了北海公園外。車進不了園子,每條遊船要由吊車小心翼翼送到遊船碼頭岸邊。別看程緒東快退休了,也和年輕人一樣,堅持成宿地盯着。有時候船運完了,天已放亮了,他都來不及睡會兒,又開始了新電動船的組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