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ile314.jpg.jpg
原標題:最古老的戲園子廣德樓
昔日的老戲園子與今日之劇場大不相同。老戲園子一般在臨街,門前豎有木製單門牌坊,坊額題寫園名,頂部有脊形小屋搪,以防日曬雨淋。戲園子內的戲臺為正方形,磚木結構,臺子四角有木柱,臺前兩根柱子分別挂有對聯,戲臺正面有雕刻精緻的護欄,護欄頂端裝有木刻蓮花或小獅子作為點綴,在戲臺頂部裝有垂花倒欄杆,與下面的欄杆相對稱。
觀眾座位是長桌長板凳。戲臺三面都有座位,三面都有看樓。樓下正面座位與戲臺垂直擺放,聽戲的人面對面坐著品茗聽戲,想看戲得側身扭頭。戲臺兩側的座位是斜着擺放,與戲臺成銳角形,觀眾也是面對面,看戲需側身扭頭。由此也可看出當時叫茶園、茶樓是有原因的,是以品茗為主,看戲為輔。過去一般説“聽戲”,而很少説“看戲”。樓上的座位三面都是正對戲臺的,因為地方窄。座位區域各有名稱,樓下正面叫“池座”,樓下戲臺兩側叫“兩廂”,兩廂後面靠墻處備有高木凳,叫“大墻”;樓上稱“樓座”,前面為“包廂”,樓上戲臺後兩側叫“後樓”。在後樓看戲只能看到背影,所以後樓不收費,往往是內部人員親友看戲之處。
昔日老戲園子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戲臺對面樓下後邊中間設有“彈壓席”。彈壓席設有一張長方桌子,桌子上立有一個牌子,上面寫有“彈壓席”三字。桌子上還有一個小木架,上插令箭。這是為維持園中治安而設置的,開戲後士兵全副武裝入座,園方奉上茶點,逢年過節還送紅包,以求官方多多照應。
舊戲園子這種格局到民國時期才逐漸打破,而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戲園之一的廣德樓一直延續至今。
坐落在前門大柵欄西口的戲園老字號“廣德樓”重張開業後,擁有200多個軟椅,樓上樓下共有10個豪華包廂,場館設施高雅氣派。每天都上演老北京民俗及各地民俗風情精品演出。
廣德樓戲園有着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興建於1796年(清嘉慶元年),幾乎是和法國巴黎歌劇院、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同時建成的藝術場館。是當時京城場地最火、人氣最旺、藝術最佳的娛樂場館。廣德樓聲名顯赫的原因還不只於歷史的久遠,更在於它是當時戲曲祖師爺、名流大腕們施展才藝迅速走紅的寶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女士親筆為“北京曲藝廳”題寫了巨幅匾額,因為它實在無愧於“曲藝發祥地”的光榮稱號。
這裡既可以品茶小憩,又可以參觀珍貴的曲藝史料、圖片、文物,還可以購買相關用品和紀念品。(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