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圖20160726162917副本.png.png
圓明園約始建於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原是皇四子胤禛的御賜花園,康熙帝為之題寫“圓明園”匾額,並先後多次到該園游覽進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它的影響。圓明園的鼎盛時期,當始於胤禛繼位的雍正元年。從雍正開始,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時間,都在圓明園園居理政,該園遂成為與紫禁城互為表裏的第二個政治中心,特稱為禦園。
盛時圓明園,從雍正元年(1723)拉開序幕之後,得到迅速發展。到乾隆九年(1744),圓明園四十景全面竣工。乾隆十年,開建長春園(早期曾俗稱東園)。乾隆三十二年(1767),歸併熙春園,俗稱東園,也就是今天的清華園。兩年後,又歸併春和園(康雍年間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賜邸花園,園名交輝),改名綺春園,俗稱南園。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歸併淑春園,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今天的燕園。除此之外,圓明園福園門南邊,綺春園西墻外的澄懷園,俗稱翰林花園,在圓明園盛時,也一直是南書房和上書房翰林的值廬,其看守和修理事項,都歸圓明園總管大臣直接派員經理。在管理體制上,澄懷園當是圓明園的一座附屬花園。這樣算起來,雍乾時期的圓明園,已包括圓明五園加一個附屬的翰林花園。
圓明園面積最大之時,佔地400多公頃(即6000多畝)。其著名景點最多之時,超過100處;建築總面積也有20余萬平方米,超過了故宮。在園中,僅皇帝禦制的各種牌匾就有1000余塊,這也是歷代皇家園林中所絕無僅有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後記》中,曾讚嘆該園説:其“規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風土草木之清佳,高樓邃室之具備,亦可稱觀止,實天保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
的確,就園林規模之宏闊,風景之富美多彩,文化內涵之豐厚,乃至世界影響之巨大等多方面而言,圓明園都堪稱中國古代園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1743年11月,在京的法國傳教士王致誠,曾從北京發出著名的《致達索(M.d’s Assaut Toises)函》,向友人詳盡而生動介紹並高度讚美了圓明園,稱其為“萬園之園”、“無上之園”。該函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特別是在英國,引起很大反響。圓明園的美名,從此也漸為歐洲所知曉。
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園林藝術傳到歐洲後,幫助改變了過去歐洲那種單調的、層次不足、無掩映、一覽無余、整齊對稱得有點僵硬的所謂古典主義造園藝術,使之獲得了一種新的藝術活力。在歐洲,逐漸興起一種中國式的新式花園,由於英國人較早將其引入實踐,故又被稱之為“中英式花園”。
可以説,在乾隆時期,圓明園等藝術傑作,已經開始為中國古典園林贏得崇高的國際聲譽和美好形象。不過,圓明園更為廣泛地為西方人和整個世人所知,卻還是在它遭受毀滅之後,確切地説是在其遭受毀滅之時。這不僅是圓明園的不幸,中華民族的不幸,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悲劇。當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聽到英法聯軍無恥地焚燒圓明園的消息時,他以無限憤恨和惋惜的心情寫道:“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為外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遙遠的亞洲文明的倩影。”
圓明園代表了18世紀中國皇家園林藝術的最高標準,被譽之為“中國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對於中國古代園林文化來説,圓明園無疑是一個“集大成”性的碩果,或可稱之為“集錦式”的傑作。它的這一顯著特徵,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園林整體來看,盛時的圓明園集中運用了當時中國優秀園林各種構思和技巧,綜合融會了各種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不僅匯萃南北景觀,千姿百態,情韻萬種,而且首次大規模地、開創性地吸收了西方園林的優長,整個園林,就猶如18世紀乃至19世紀初葉中西園林、特別是中國園林藝術的一個盛大“博覽會”。
當時的圓明園,遠借西山的背景屏障,近取玉泉山和萬泉河水系的綽約風姿。錯落有致的建築,與優美秀麗的山形水系、花草樹石穿插組合,相映成趣,構成一區區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一百多個園林景群,共同造就了圓明園特有的園中有園、園園相連的集錦式園林大觀。中國2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在此集中呈現。江南水鄉之明秀,與北國山川之雄奇,相生相融,代表性地體現了中國人文山水的高度美學境界。西洋樓景區的歐式園林風格,恰當地融會了東西方造園藝術的技巧,成為世界園林史上,東西方園林建築藝術相互交流、共同造就的經典作品。
對於盛時圓明園的園林藝術,前人和今人都有很多精彩的描述和評論。1860年10月7日,曾經陪同侵華法軍總司令蒙托邦進入圓明園的法軍醫生阿爾芒·呂西,在他的《旅途隨憶》中寫道:“必須有一位身兼詩人、畫家、歷史學家、美術品鑒賞家、漢學家和其他別種天才的人物,才能圖寫園景,形容盡致。”英軍隨軍牧師馬卡吉在日記中則感慨:“我從未看見一個景色合乎理想的仙境,今日方算大開眼界。”美籍華人、歷史學家汪榮祖先生稱盛時圓明園是“園林藝術最偉大的綜合體”。清代皇家園林史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王道成教授的評價則是:“圓明園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之大成,是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光輝總結。”清代皇家園林研究專家張恩蔭先生則認為,圓明園造園藝術中最為獨到與精妙之處在於,平地疊山理水,山起西北,水歸東南,九州四海俱包羅於其內,與我國版圖的山水形勢,頗為相似,雖由人做,宛自天開。何重義先生更把圓明園一個個精美絕倫的園林景區,形象地比喻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立體丹青。
二、就園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築藝術一端來看,圓明園的園林文化之集大成性,也有突出體現。盛時的圓明園,高度整合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幾乎所有類型與豐富多彩的結構形式,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創新。它可以稱得上是18世紀中外建築藝術、特別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五彩繽紛而又渾然一體的“綜合展覽館”。
圓明園的主要建築類型包括殿、堂、亭、臺、樓、閣、榭、廊、軒、齋、房、舫、館、廳、橋、閘、墻、塔,以及寺廟、道觀、村居、街市等,應有盡有。其盛時的建築樣式,也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建築可能出現的一切平面佈局和造型式樣:既有常見的單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樸素淡雅;又有宮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頂,金碧輝煌;既有一進兩廂、二進四廂的規整院落,又有靈活多變的建築組群。建築平面佈局共有38種之多,除常見的矩形、方形、圓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還有很多獨特新穎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書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環、方勝等,可謂豐富無比。
盛時圓明園的總體建築佈局,採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把絕大部分的建築物集中為許多小的群組,再分散配置於全園之中。全園一百多組建築群,無一雷同,但又萬變不離其宗,都以院落格局作為基調,把我國傳統院落佈局的多變性發揮到了極致。
三、從圓明園的文化收藏來看,其園林文化的集大成性同樣得到突出體現。它既是一座薈萃無數文物珍寶的巨大“博物院”,也是一座藏有眾多珍貴圖書文獻的皇家“圖書館”。
參與焚燬圓明園的侵華法軍上尉巴呂就證實説:“第一批進入圓明園的人,以為是到了一座博物館,而不是什麼居住場所。因為擺在架子上的那些東方玉器、金器、銀器,還有漆器,不論是材料還是造型,都是那麼珍稀罕見。那簡直就像歐洲的博物館。”法國軍醫阿爾芒·呂西更感慨道:“世界第八大奇跡!”“我為我看到的東西所震驚,瞠目,驚呆!現在,《一千零一夜》對我來説,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兩天中,我在價值3000萬法郎的綾羅綢緞、金銀首飾、瓷器、青銅器和各種雕像中,總之是在珍寶財富中徜徉!我想,遠自蠻族對羅馬的洗劫以來,沒有人見到過這樣好的東西。”
大文豪雨果也慨嘆:“法國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1902年,法國地理學家埃利賽·雷克呂和奧內西姆·雷克呂出版《中華帝國》一書,談到圓明園時,同樣寫道:園中那些“包含着大量藝術傑作的珍貴器物,有很多被毀壞、被隨意分掉,或者不可挽回地丟失了。同時,還有大量文物被挑選出來,在歐洲建立新的博物館。”
圓明園中的文源閣,是清代皇朝七大最著名的藏書樓之一。1775年,乾隆帝倣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而建文源閣於園內,它與同期建成的紫禁城文淵閣、避暑山莊文津閣,及稍後建成的盛京故宮文溯閣,合稱皇家“北四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則合稱“南三閣”)。除文源閣外,圓明園散存各種珍貴文獻的地方,還有不少,如長春園含經堂的霞翥樓,即稱為“味腴書室”,具有藏書功能。因此,圓明園中不僅藏有大量圖籍書畫,而且珍品寶冊無數。藏有《古今圖書整合》,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類書;《四庫全書》是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書。還藏有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叢帖,被譽為諸帖之祖和“宋拓第一真跡”的《淳化閣帖》初拓本。
圓明園中收藏的書畫珍品,還有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元代程棨摹自南宋樓璹所繪的《耕織圖》畫軸等。
盛時的圓明園,也可以説是清代五朝的“皇家文化活動中心”。每年正月,山高水長景區都要舉行元宵大型火戲,同樂園則要舉辦大型燈戲。僅在乾隆一朝,這樣的火戲和燈戲,就舉辦過48屆;每年端午節,福海水上龍舟競渡,成為景觀。盛夏觀荷,中元節放河燈,還有壽慶、宴賞、禮佛等活動,亦均有成例。此外,圓明園內還專門設有昇平署和如意館等機構,專事承辦歌舞和繪畫等皇家文化活動。
四、盛時的圓明園,還堪稱當時的皇家植物園和珍稀動物園。園內牡丹臺、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塢、芰荷香、君子軒、松風蘿月,以及深柳讀書堂等多處景點,均以植物風景特色成名。全園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側柏、國槐、楓樹、海棠、山桃、文杏、玉蘭、牡丹、月季、菊花、蘭花、藤蘿等百餘種鄉土花草樹木之外,還引進培植了江南的梅花與芭蕉,塞北的敖漢荷花與烏沙爾器,五台山的金蓮花,新疆的桑樹,南亞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余種樹木花卉。所謂“二十四番風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開競放”,説的就是圓明園四時不盡的繁花、蓊鬱蔥蘢的綠樹,與層層岡阜、潺潺流水和鳥語禽鳴,交織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圓明園內的珍稀動物,則有白猿、麋鹿、朱鹮、仙鶴、孔雀、天鵝以及五色錦鯉。光是西洋樓養雀籠一處,常年籠養的各種鳥類,就有400多只。
總之,最盛時的圓明園五園,一園為主,四園相輔,會通古今,兼融中西,其集大成或集錦式的園林文化,何其洋洋大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