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青龍橋

日期:2023-02-07 09:4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長城腳下青龍橋
  • 長城腳下青龍橋

  原標題:長城腳下青龍橋

  提起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百年小站青龍橋車站,幾乎盡人皆知。這裡有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也是京張鐵路和京張高鐵線跨越百年的“握手”之處。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經還有一個青龍橋村,青龍橋車站就因青龍橋村而得名。

  青龍橋村過去是延慶行政區域內的一個自然村莊。據《北京市延慶縣地名志》載:“青龍橋火車站坐落在青龍橋村東,傳説該村原名董村,夾在兩山之間。”據青龍橋的前輩們講,青龍橋村的得名源於一次山洪衝來一塊青石橫跨山澗,村民以青石當橋來往通行,取名“青龍橋”,並以此命名了村名。

  車站選址在青龍橋村東約1.5公里的地方,因此取名青龍橋車站。青龍橋雖然是三等站,但京張鐵路通車後,經這裡上下車的人熙熙攘攘,遠大於三等站的客流量。當年去山西、張家口、內蒙古的列車都從青龍橋站經過,來來往往的有商人、遊客、走親訪友的,有中國人,還有外國人。

唐納德·曼尼鏡頭中的青龍橋村。拍攝于20世紀20年代。

  唐納德·曼尼鏡頭中的青龍橋村。拍攝于20世紀20年代。

青龍橋村主街道是關溝古道的一部分。圖為1898年正在關溝古道上行進的駱駝隊。此處是八達嶺關溝中著名的地段“五貴頭”,廟宇是五貴頭山上魁星閣,始建於元代。

  青龍橋村主街道是關溝古道的一部分。圖為1898年正在關溝古道上行進的駱駝隊。此處是八達嶺關溝中著名的地段“五貴頭”,廟宇是五貴頭山上魁星閣,始建於元代。

20世紀20年代末,青龍橋村民在青龍橋車站做旅遊生意,他們牽著自家的毛驢或駱駝,供在這裡下車的中外遊客觀光拍照用。青龍橋村民是延慶較早通過車站做旅遊生意的。

  20世紀20年代末,青龍橋村民在青龍橋車站做旅遊生意,他們牽著自家的毛驢或駱駝,供在這裡下車的中外遊客觀光拍照用。青龍橋村民是延慶較早通過車站做旅遊生意的。

  上世紀20年代,蘇格蘭裔美國商人唐納德·曼尼(Donald Mennie)前往長城,途經此地。唐納德是上海屈臣氏大藥房的董事經理,又是一個風光攝影愛好者,北京的頤和園、碧雲寺、市井生活,甚至長江沿岸的三峽景致,都曾進入他的鏡頭。他顯然對青龍橋這個中國傳統小村落産生了興趣,不僅拍了照片,還大發感慨,“這是一個典型的華北山村。近一千年來,這裡的房屋屢拆屢建,可它們的樣式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雄赳赳氣昂昂的勝利之師,抑或丟盔棄甲的散兵遊勇,在這條小道上你來我往。一代又一代外表粗獷、內心溫和的商販們把道路踩得破敗不堪。現在這裡還新建了火車站……”

  唐納德的老照片讓我們看到了青龍橋村其時面貌:春日山花映襯下的村莊格外醒目。村莊街道不長,兩側的住宅大多是明清式建築構架。從房屋的種類看,照片上青龍橋村的房屋主要有三類,分別是大清水脊房屋(比較富有人家的房子),小清水脊房屋(中等人家的房子)和過龍脊房屋(一般人家的房子),看樣子都是近似北京四合院的形制。

1906年修建中的青龍橋車站,近處是“人”字形鐵路,火車頭調頭的轉盤還沒修建。

  1906年修建中的青龍橋車站,近處是“人”字形鐵路,火車頭調頭的轉盤還沒修建。

1906年修建中的青龍橋車站,近處是“人”字形鐵路,火車頭調頭的轉盤還沒修建。

  1909年,美國地質學家張伯林拍攝的青龍橋村照片。青龍橋村主街道為南北向,現在,街道原址的上面是京藏高速八達嶺高架橋。

1937年6月底,年輕學子為主的暑期西北考察團乘火車經青龍橋車站,隨團攝影師孫明經在拍照。

  1937年6月底,年輕學子為主的暑期西北考察團乘火車經青龍橋車站,隨團攝影師孫明經在拍照。

  據判斷,村子位於山區,可供種植莊稼的土地有限,但地理位置的優越為村民提供了相對富足的生活。青龍橋村的主街道是關溝古道的一部分,可以想像,南來北往的商賈從此經過,這裡應有大大小小的旅社、店舖,供過往人流停留歇腳、交易貨物。隨著京張鐵路的修建,青龍橋車站自然也成了村民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

  1922年10月,幾乎與唐納德前後腳,大學生冰心也乘火車去了青龍橋,並留下她早期的散文名篇《到青龍橋去》。37年後的1959年,冰心再次到訪青龍橋,特意來到青龍橋生産隊長李景祥家裏,那是“在坡下綠樹蔭中,潺潺流水的小溪後面,一所被繁花所包圍的小院”。據李景祥説,小小的村子只有二十幾戶人家。

  如今,現行的《八達嶺鎮志》上已尋覓不到青龍橋村的資料。據青龍橋車站老站長楊存信介紹,1961年因國家建設需要,青龍橋村整體拆除,村民們分別被安置在岔道村、石佛寺村和黃土梁村。村子原址建起了八達嶺林場場部處,後來被八達嶺旅遊總公司租用。如果用現在的坐標去看,村子原址大概位於京藏高速輔路的青龍橋隧道東入口北側。

  2008年,青龍橋車站“退居二線”,告別了曾經一日開行32對列車的輝煌,只有京郊鐵路S2線仍從這裡穿行。昔日的火車站變成了火車迷打卡不可錯過的小博物館,舊日的候車室、售票窗口都佈置成了展覽品,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更是經典景點。

1937年6月30日的青龍橋車站,此時距七七事變僅一週,背著大刀的二十九軍戰士正在巡邏。

  1937年6月30日的青龍橋車站,此時距七七事變僅一週,背著大刀的二十九軍戰士正在巡邏。

上世紀20年代,關溝古道一片繁榮,行人絡繹不絕。來往于南口居庸關和延慶懷來的商旅,都從八達嶺關城的東城門(古稱“居庸外鎮”)經過。

  上世紀20年代,關溝古道一片繁榮,行人絡繹不絕。來往于南口居庸關和延慶懷來的商旅,都從八達嶺關城的東城門(古稱“居庸外鎮”)經過。

  有人問,京張鐵路的這段特殊鐵路線路到底叫“之”字線,還是叫“人”字線?在鐵路業內一般情況下是用“之”字來表達,表示鐵道的轉折道岔、折返線。但如果實地從山上俯瞰,青龍橋段的兩條鐵路線有一段合併在一起,然後又分開,像是一撇一捺,各自順著山勢往不同的方向伸展。這情形,恰似一個大大的“人”字。所以青龍橋人、八達嶺人、延慶人、鐵路人,都願意稱它為“人”字形鐵路。

  2013年,在京張鐵路通車104年後,青龍橋車站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從此青龍橋車站和八達嶺長城一樣,同屬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延慶人,真希望目前正在籌備建設的長城國家公園把青龍橋車站隨八達嶺長城一起列入,讓她同長城一樣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保護。(孟憲利)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長城腳下青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