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京新潮

日期:2022-06-08 11:0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舊京新潮
  • 舊京新潮

1909年,北京哈德門(崇文門)大街,圖中“北京日報館”的招牌格外顯眼。北京日報館是由興中會會員朱淇於1904年8月創辦,社址在崇文門內船板衚同,因怕清政府破壞,挂德商照牌。創刊初期叫《北京報》,後改為《北京日報》。畫面右邊的門臉兒是一間照相館。

1909年,北京哈德門(崇文門)大街,圖中“北京日報館”的招牌格外顯眼。北京日報館是由興中會會員朱淇於1904年8月創辦,社址在崇文門內船板衚同,因怕清政府破壞,挂德商照牌。創刊初期叫《北京報》,後改為《北京日報》。畫面右邊的門臉兒是一間照相館。

清末民初,騎自行車在北京成為一種風尚。當時北京有很多自行車行,不生産零件,而是從歐洲各國進口。很多“車迷”讓自行車行的夥計,用不同零件給自己“攢車”。圖為位於東單二條的雲飛自行車行。

清末民初,騎自行車在北京成為一種風尚。當時北京有很多自行車行,不生産零件,而是從歐洲各國進口。很多“車迷”讓自行車行的夥計,用不同零件給自己“攢車”。圖為位於東單二條的雲飛自行車行。

  1919年,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偕夫人到訪中國。在北京訪問期間,他們在寫給孩子們的家書裏,饒有興趣寫道:“我們每天至少吃一次冰淇淋,一次兩大份。”

  不惟冰淇淋,事實上,自20世紀初以來,在“西風東漸”的浪潮下,汽車、電話、高爾夫、蘇打水、咖啡……五花八門的洋玩意兒,不斷涌入北京。人們的穿衣打扮、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悄然變化,逛公園、看電影、跳舞等洋派娛樂方式也日漸流行。歷史悠久的古都展現出摩登的一面。

  1900年,八國聯軍用洋槍洋炮打進北京,引發庚子國難。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之後,“一種求生本能或王朝自救意識,終於把一個油幹燈枯的顢頇王朝,推向了改革之路”。清末“新政”以來,北京的電力照明、電報電話、新式交通等公共事業逐漸起步,電燈點亮了京城夜景,東西南北貫通的大道,讓人們從衚同走向商業新區。

晚清,汽車就在北京的大街上跑起來了。進入民國後,汽車逐漸增多,但擁有者主要是高級官員、外交人員或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圖為1920年代,位於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美國標準石油加油站。

晚清,汽車就在北京的大街上跑起來了。進入民國後,汽車逐漸增多,但擁有者主要是高級官員、外交人員或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圖為1920年代,位於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美國標準石油加油站。

1914年,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開放,成為北京第一所城市公園。圖為中山公園內的中式高爾夫球場。

1914年,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開放,成為北京第一所城市公園。圖為中山公園內的中式高爾夫球場。

1884年8月,在李鴻章的反覆爭取下,清政府同意讓電報線由東便門水關進城,在城內分為兩路:一路進內城,在泡子河邊呂公堂設官電局,專門收發政府電報;一路進外城,在崇文門外喜鵲衚同楊氏園設商電局,開放營業。圖為開設在北京衚同裏的電報局。

1884年8月,在李鴻章的反覆爭取下,清政府同意讓電報線由東便門水關進城,在城內分為兩路:一路進內城,在泡子河邊呂公堂設官電局,專門收發政府電報;一路進外城,在崇文門外喜鵲衚同楊氏園設商電局,開放營業。圖為開設在北京衚同裏的電報局。

  王府井是北京時尚的前沿之地。由於毗鄰東交民巷使館、西交民巷銀行區,周邊富戶集中,且外交使節、在京僑民匯聚,王府井大街高檔洋行林立,西洋百貨無不具備。民國時期,北京38家做西服的裁縫鋪中,有22家在王府井附近。店主們訂閱西方的時裝雜誌,從進口電影中學習服裝樣式,賣的都是最時髦的服裝、配飾,是摩登男女最愛逛的地方。

  穿洋服、吃西餐,成為一種風尚。過去,北京人把西餐廳稱為“番菜館”。1914年,北京較有名的番菜館有4家,到1920年就發展到12家。20世紀30年代,北京著名的西餐館就有十幾家,如廊房頭條的擷英、中山公園裏的來今雨軒、東安市場的森隆、西單的華美等。魯迅、胡適都是“番菜館”的常客,擷英、益昌番菜館在他們的日記裏屢屢被提到。

  西餐館裏不止有西式大菜,還有汽水、蘇打水、咖啡等西式飲料。汽水過去常譯為“荷蘭水”“蘇打水”,清末徐珂在《清稗類鈔·飲食類》中介紹:“荷蘭水,即汽水,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其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吾國初稱西洋貨品多曰荷蘭,故沿稱荷蘭水,實非荷蘭人所創,亦非産於荷蘭也。”

20世紀初,珠市口同信恒綢緞洋貨鋪,門臉上挂着用英文寫的“基督教青年會讀書、寫作和咖啡廳”的幌子。1895年,青年會從美國傳入中國,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基督教青年會機構,同時也將咖啡等洋玩意兒帶入北京。

20世紀初,珠市口同信恒綢緞洋貨鋪,門臉上挂着用英文寫的“基督教青年會讀書、寫作和咖啡廳”的幌子。1895年,青年會從美國傳入中國,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基督教青年會機構,同時也將咖啡等洋玩意兒帶入北京。

1901年,美國人波頓·霍爾姆斯拍攝的北京街景,遠處一家商鋪的門臉上赫然挂着寫有“Ice Cold Soda Water”的幌子。“Ice Cold Soda Water”直譯為“冰鎮蘇打水”,就是最早的汽水,也被人們稱為“荷蘭水”“蘇打水”。1886年,上海的屈臣氏大藥房開始生産汽水、蘇打水,現在仍能買到“屈臣氏蘇打水”。

1901年,美國人波頓·霍爾姆斯拍攝的北京街景,遠處一家商鋪的門臉上赫然挂着寫有“Ice Cold Soda Water”的幌子。“Ice Cold Soda Water”直譯為“冰鎮蘇打水”,就是最早的汽水,也被人們稱為“荷蘭水”“蘇打水”。1886年,上海的屈臣氏大藥房開始生産汽水、蘇打水,現在仍能買到“屈臣氏蘇打水”。

  1892年,正廣和洋行在上海開辦了正廣和飲料公司,製造啤酒、汽水和其他飲料,是當時規模最大的汽水生産商。1902年,英國商人麥沙斯在天津開辦山海關汽水廠。溥儀是山海關汽水的愛好者,1922年12月,末代皇帝溥儀大婚,山海關汽水被擺上婚宴餐桌。據史料記載:“前一天從六國飯店訂的牛奶蛋糕、麵包、奶油布丁、沙丁魚、牛肉、雞肉、鴨肉等擺滿圓桌,法國香檳酒、五星啤酒、山海關汽水杯盞交錯。”

  新興事物不斷涌現,與傳統交織在一起,匯聚成清末民初北京的文化圖景。正如美國學者史謙德所説:“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作為一個人類和物質的實體,清晰地保留着過去,容納着現在,並且孕育着眾多可能的未來中的基本因素。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很少有城市看起來如此既非常傳統和中國化,同時又蘊藏了現代和西方城市生活的內涵。”文/張小英 圖/徐家寧、高一丁、張屹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舊京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