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昆舞臺上的風雪戲
明代趙俊《雪夜訪普圖》
就在頭些年的京昆舞臺上,一位身披斗篷、身材魁梧的君主,在一名手提紅燈的太監指引下,通過樂隊緊鑼密鼓、優美唱詞介紹,和兩個人物形象繁複的虛擬身段,小小舞臺卻呈現出北風呼嘯,銀裝素裹,白雪皚皚,一派北國風光。
這個紅臉的君主便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要拜訪“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這是戲曲舞臺上的一齣名劇:《雪夜訪普》,又名《龍虎風雲會》。本世紀初,上海昆劇院便演出了這出好戲。
當下,北京正舉辦冬奧會,冰雪文化大放異彩。其實,京昆舞臺上也有許多優秀的冰雪戲,比如這出《龍虎風雲會》,便是其中代表。
崑曲《風雲會·訪普》,吳雙飾趙匡胤。
細膩表演“造”風雪
京昆過去都有《龍虎風雲會》這齣劇目,能演好各種行當的京劇鼻祖程長庚,就扮演過勾臉的趙匤胤。京昆的風雪戲,也和運動員一樣,要具有真功夫,不僅同樣講究唱、念的深厚功力,同時,更要特別突齣戲曲的做表特色。觀眾都知道,戲曲的審美考量,講究的是寫意性、虛擬性和戲劇性,比如前面説的這出昆劇,舞臺上空無一物,但是趙匡胤一齣場,在鑼鼓的配合中,用他身上穿的斗篷,幾個帥美的左右擋臉動作,配合腳下漂亮的蹉步、滑步,就把北風肆虐、冰雪路滑的環境,形象地呈現出來,這就是戲曲的魅力,臺上無風卻有風,無冰雪卻冰封雪飄!
早在元末明初,羅貫中寫出了《龍虎風雲會》雜劇。後來崑曲、京劇、川劇、漢劇、高腔、湘劇等,紛紛改編上演,其中崑曲為最。崑曲《風雲會·訪普》經典版本中,方洋扮演趙匡胤,計鎮華扮演趙普,唱念、做表均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趙匡胤雪夜訪普、憂民憂國的初衷以及趙普的睿智沉穩,確實是一齣感人的冰雪戲。
另一齣人皆知之的好戲《李陵碑》,抗遼名將楊繼業受奸臣陷害,被困在兩狼山,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又時值寒冬,如何表現老將饑寒交迫的處境呢?老令公穿的靠,箭袖的袖口翻下來,以便於呵護雙手,他不時托起頜下的白髯口(三綹鬍子)來焐臉,可見當時多麼寒風刺骨。特別是兩個老軍抬上他的金刀,他準備提刀開工交戰時,一摸刀桿,急忙縮手,然後用大靠的小袖墊着刀桿,再用手去拿,這一系列細緻的動作,就把酷寒的環境凸顯了出來。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愛國老將依然具有拼搏精神,他要和數倍於己的遼軍血戰到底,至今令人崇敬。
《鞭打蘆花》,李宗義飾閔父,李慧芳飾李氏。
臘月蘆花見真情
還有一齣世人皆知的風雪好戲,説的是“二十四孝”中“鞭打蘆花”的故事。
春秋時代,魯國少年閔子騫,遭遇後母李氏經常在閔父面前搬弄是非。到了冬季,李氏給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襖,絮的是地道的絲棉,而在閔子騫的棉衣中,竟絮的是蘆花。臘月初八,風雪交加,閔父帶着閔子騫和叧一兒子去鄰村的公冶長家赴宴。風雪中,穿着棉衣的小兒子毫無寒意,而大兒子竟凍得瑟瑟發抖、難以前行,氣得閔父揮起手中鞭子朝子騫抽了下去。幾鞭子下去,驚人一幕出現了:子騫的棉衣中竟飛出了蘆花!閔父頓時明白了。他催馬回家,決心要把這個狠心的女人立即驅出家門。不料閔子騫竟擋在李氏前面,跪求父親不要這樣做,説出“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這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不僅感動了閔父,也深深感動了李氏。閔父接受了子騫的跪求,而李氏也幡然悔悟,從此厚待子騫,一家五口和睦地生活下去。
閔子騫雖年輕,但他以人間之大愛,使這個幾乎破裂的家庭重新和睦,這種孝道,對今人仍然有極大教育意義。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中國京劇院三團的李宗義、李慧芳在老本的基礎上改編了這出《鞭打蘆花》。李宗義扮演閔父,李慧芳扮演李氏。在赴宴一場,天氣突變,霎時風雪大作,場上主要是展現閔子騫饑寒交迫的身段動作,和閔父得知真情後,以高派激昂的唱腔,揭示他怒火三千、憤怒到極點的心理變化。
在接下來的一場,這兩位生旦京劇表演藝術家,大段的感人肺腑的唱腔,和激情又細膩的做表,使演出大獲成功。特別是李慧芳的演唱,先是故作矜持,繼而驚恐,真到閔子騫喊出那句感天動地的名言之後,李氏以同樣激動人心的大唱段,道出她的內疚、悔恨和感動,不但得到閔氏父子,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原諒。
這出好戲還在河北梆子以及豫劇、晉劇、蒲劇,甚至北京琴書等劇種曲種中出現,可以説是一齣對兒童及家長都頗有教育意義的好題材。
林教頭雪夜“開打”
還有好幾齣好戲中,主人公因為冰雪天氣而命運轉折。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京劇舞臺上頗受觀眾熱愛的《野豬林》。
林沖受到高俅父子的迫害,幾乎搭上了性命,後來被發配滄州看守大軍草料場。高俅殺心不滅,再派陸謙去滄州要害林沖一死。
又是一個風雪之夜,陸謙等人悄悄來到大軍草料場,趁着茫茫夜色放起了一把大火,要把林沖燒死在草料場裏。不想大風雪救了林沖一命。早在陸謙放火之前,大風雪把林沖住的茅屋壓塌了,林沖只好到附近的山神廟去借宿。這時他看到的是大雪撲面,感到的是北風刺骨,在這樣的環境中,想到自己九死一生,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係之。亡友高文瀾先生在這裡為李少春寫了一段“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的精妙唱詞,譜曲後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反二黃”。這時,放火後的陸謙等人恰恰也來到此觀火勢,並高興地説:火熄後揀幾塊林沖的骨頭去向太尉高俅領賞。突然,山神廟大門洞開,從門內殺出手持鋼槍、心肺皆裂的林沖,他要手刃仇人!於是,展開了一場驚險環生的“開打”。
這一場不但唱得動人,而且打得出眾,李少春扮演的林沖,一人戰八名惡徒,又是拳腳、又是兵刃,拿出渾身解數,“開打”無懈可擊,精彩極了,也驚險極了!令觀眾目眩心懸,真是非常棒的一場風雪戲。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
楊子榮冒雪突擊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更是一齣絕佳的風雪大戲。在“定計”一場,少劍波唱了一曲海內外馳名的二黃經典唱段:“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當楊子榮化裝土匪,潛入敵巢的“打虎上山”一場,童祥苓扮演的楊子榮,用身穿的皮大氅和手中的馬鞭,跨腿、騙腿、前蹉步、橫蹉步以及大跳擰叉,表現出楊子榮縱馬馳騁在林海雪原之中。突然一陣虎嘯,猛虎來了,楊子榮用摔叉、旋子等武技,又表現了馬驚的場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後面的“急速進兵”一場,戰士們在李勇奇的帶領下,脫下滑雪板,結繩索飛上冰山,又從山崖上縱跳翻騰而下,這種冒雪突擊場面,又真實又藝術化,至今為觀眾津津樂道。
京劇《綵樓記》,又名《評雪辨蹤》,也是一齣經典冰雪戲,更是戲曲舞臺難得一見的、風趣雋永的輕喜劇。這是根據元代劇作家王實甫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並結合同名川劇改編的:宋朝丞相劉懋嫌貧愛富,逼迫女兒毀約。翠屏不慕富貴,只重文才,願嫁於窮書生呂蒙正。劉懋將女兒逐出相府。倒促成二人成婚,同住破窯中其樂不減。一日天降大雪,呂蒙正赴木蘭寺趕齋,歸見雪地有男女足跡,懷疑妻子有外遇,引得蒙正氣急敗壞,後來曉得是老岳母遣老仆及丫鬟來送柴米,誤會解除,夫妻更加恩愛。
該劇一由當時的中國京劇院高玉倩、江世玉主演;一由北京市京劇三團的張君秋、劉雪濤主演。兩位旦角主演,都是了不起的京劇藝術家,唱念做表自然均為上乘,而扮演呂蒙正的江世玉和劉雪濤,都出自小生耆宿姜妙香門下,最擅演“窮生”戲。呂蒙正趕齋回來,大雪瀰漫,把呂蒙正凍得又是跺腳,又是呵手,又是想挺起身子卻又凍得不免縮下身子,從而把這一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一身迂氣、酸腐氣,不時還呈現出呆氣,引得觀眾爆發出陣陣笑聲,成為獨具一格的一齣輕喜好戲。(張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