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京城象房

日期:2021-08-27 10:5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歷史上的京城象房
  • 歷史上的京城象房

1936年出版的《北平風俗地圖》中的宣武門和象房

1936年出版的《北平風俗地圖》中的宣武門和象房

  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民俗中,因“象”與“祥”諧音,故被賦予吉祥、長壽、吉象送財之意。古人云“太平有象”,即有吉祥如意之意。至少從元代開始,北京地區已有大象,而歷史上京城及京郊建有多處象房,均為皇家馴養大象之所。

  元代《析津志》記載:“象房在海子橋金水河北一帶,房甚高敞。丁酉年(1297年)元日進大象,一見其行似緩,實步闊而疾攛,馬乃能追之。高於市屋檐,群象之尤者。”這是北京地區有關大象馴養的最早記述,“海子橋”即今天什剎海東南部的萬寧橋,也稱後門橋。

  另據《元史》記載,元朝皇帝的儀仗裏,除有青馬青車、黃馬黃車等五色車馬外,還有象輦,即由大象駕馭,供皇帝乘坐的象車,也稱象轎,以顯示皇家的氣勢與威嚴。

  到了元末,在今天的昌平區東部另建象房。《析津志》載:“庚子年(即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象房廢。今養在芹城(秦城)北處,有暖泉。”當時的昌平秦城有溫泉,冬季不結冰,周邊植被茂盛,有利於大象的馴養與洗浴,所以在秦城北側,圍繞溫泉建有前、後、東、西四座象房,遂將飼養在海子橋的大象轉移至此。但時間不長,隨着元朝的滅亡,象房便被廢棄了,此後在其遺址上逐漸有人居住。《北京市昌平縣地名志》載:“象房為興壽鄉轄村,位於城鄉北部,西南與秦城相連,西距崔村鄉麻峪上村1.6公里,北面臨山,因元代在該地養象建有象房得名。清代形成村落,村址呈矩形,村內有3條主街,分前、中、後街。”

  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恢復了大象臨朝舊制,仍在海子橋元象房舊址馴養大象,但數量較少。《明史·儀衛志》記載:朝會時“虎豹各二,馴象六”。《萬曆野獲編》則稱:“凡大朝會,役象甚多,常朝則只用六隻。”

  明弘治八年(1495年),皇家建象房於宣武門內西城根,稱“馴象所”。據《日下舊聞考》載:“蓋象至京,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所謂“象奴”即馴象和管象的把式,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大象的飼養員。當時大象都是從南方運來,入西便門,經過一小橋,便來到馴象所,這段大象途經的街道因此被稱為“象來街”。

  大象經過一段時期馴養之後,基本達到“奴知象意,象曉奴語”,即交馴象所開始服役。每逢舉行盛典,如正旦、冬至、聖節三大朝會,象群被牽到皇宮,或駕車,或馱寶,或站班,各有分工。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於午門前禦道左右,蔚為壯觀。

  清朝定都北京之後,接收了象來街旁的象房,並從南亞國家補充大象。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象房42間,大象存欄39頭。到了咸豐年間,因戰亂不斷,養象數量日趨減少。隨着清王朝的衰敗,大象陸續死亡,象房也遭荒廢。宣統初年,在象房舊址上建起了資政院辦公區。民國時又將資政院擴建為國會,舊象房南邊的城墻根土路被改建成“國會街”,東邊的“象房夾道”也被改稱為“眾議院夾道”,後稱“眾益衚同”。

  其實,在京城西北部的頤和園附近,也曾有過一座象房,只因消失年代久遠,已鮮為人知。

  據《大有莊漫志》記載:清朝有個皇家禦馬圈,因地處安河橋東南側,也稱“安河圈”。《日下舊聞考》稱,乾隆五年(1740年),在大有莊增設駕車騾馬一廄。1919年出版的《北平指南》中也有記載:“安河圈”在大有莊村北,名曰“甕山圈”,是為清室畜養出行圍之馬圈。

  光緒年間,有不丹及印度人的馬戲團在京城表演獅子、大象和老虎之戲,後來為慈禧太后所聞,立即傳馬戲團到頤和園內表演。

  慈禧太后看到披掛漂亮的大象非常高興,特別是看了象鼻子噴水、大象拔河、猴騎大象等馬戲,樂不可支,便對馬戲團多有賞賜。表演之後馬戲團就將大象“進上”,也就是獻給了慈禧太后,隨後被豢養在“安河圈”。

  後來,安河圈飼養的馬匹越來越少,這裡就以養成象為主,俗稱“大象房”,也稱“頤和園象房”,並設有象官,負責大象的飼養、表演等。

  大象除供慈禧太后觀賞外,還為她拉輦駕轅,圖的也是一個樂和。安河圈的大象房氣勢不凡,寬敞明亮,冬暖夏涼,裏面用玉石欄杆圍着一個大水池子,供大象洗澡、戲水。欄杆外的紅地毯上放着一把鋪着黃綾子的座椅,是老佛爺觀看大象時的禦座。

  每年陰曆六月初六是大象洗浴的日子,俗稱“洗象日”,象官要把大象牽到頤和園東北墻外,也就是大有莊南面的小河中沐浴。

  大象在北方是個稀罕玩意兒,難得一見,所以到了洗象的日子,附近大有莊、青龍橋、騷子營、肖家河、佟家墳、功德寺的人們都過來觀看。當大象牽出時,有紅帳為引,旗鼓相迎,場面好不壯觀。

  光緒末期,安河圈因餵養不善,馬和象逐年減少,剩下的被送往萬牲園(今北京動物園),再後來安河圈就消失了。

  1951年“馬列學院”(今中共中央黨校)在頤和園北面大有莊附近建設校園,此地被徵用,後在黨校院內發現一個很長的花崗岩石槽,據説是當年大象的飲水池。(戶力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歷史上的京城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