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1.jpg.jpg
原標題:以兒童的名義命名
北京兒童醫院,全稱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外二環路西側。其前身是我國現代兒科醫學奠基人諸福棠院士於1942年創辦的北平私立兒童醫院。醫院擁有中國現代兒科醫學奠基人諸福棠、小兒白血病專業學科帶頭人胡亞美、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張金哲等國內兒科界僅有的三位院士。“公慈勤和”的院訓精神激勵着醫護工作者認真對待每一位患兒。
北京市兒童圖書館,建於1948年,位於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2樓。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不僅是兒童文獻資料的存儲、流通、檢索、諮詢中心,也是對基層少兒圖書館(室)進行業務輔導、開展各類導讀活動的指導中心。同時還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兒閱讀活動,提供少兒資訊諮詢服務。館藏的圖書有《百合花的芳香》《這裡的早晨靜悄悄》《我的理想》《天安門廣場升國旗》《溫度與風度》等。
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始建於1956年,位於王府井大街168號(新東安市場)。店名由宋慶齡女士題寫,有着61年兒童用品專營歷史。如今,這座老字號商店與時俱進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多功能,集購物、教育、娛樂、休閒、餐飲為一體的,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兒童用品專業商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成立於1956年6月1日,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二條21號。2000年,該社與中國少年報社強強聯合,組建了中國首家少年兒童傳媒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該社出版的《大地的兒子周恩來的故事》《少年百科叢書》《中華人物故事全書》曾獲國家圖書獎。《小兵張嘎》《小蝌蚪找媽媽》《阿凡提的故事》等十幾種圖書都曾被拍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成立於1956年,位於東城區東安門大街64號。其前身為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青年藝術劇院附屬兒童藝術學園。後幾經易名,1949年成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兒童隊,1953年改建為中國少年兒童劇團,由宋慶齡題字命名。幾十年來創作並演出了眾多古今中外的優秀戲劇作品,如《馬蘭花》《小白兔》《小王子》《保爾·柯察金》《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演出地點遍佈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並贏得讚譽。
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81年6月1日,位於北京市海淀區。1987年初更名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由鄧穎超同志親自題寫廠名。它是中國唯一一家拍攝兒童題材故事片,兼拍短片﹑電視片﹑動畫片和譯製外國兒童片的電影製片廠。也是蘇聯解體後全世界唯一一家兒童電影製片廠。上個世紀80年代所拍攝的《四個小夥伴》《五虎將》《鴿子迷的奇遇》《少年彭德懷》等作品贏得國際大獎,品質卓越。
中國兒童中心,建於1982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官園,前身是中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和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它集科學宮、藝術宮、體育館、教學樓、影劇廳和多種兒童游藝設施於一體。園內建築雄偉,環境優美,是少年兒童學習科學、藝術知識、開展文藝和體育活動的理想場所。作為兒童發展科學研究機構,“中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項目合作,調查分析中國兒童在保健、營養、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狀況,開展應用科學研究和諮詢服務。
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始建於1984年,位於海淀區清河鎮。它是首都市屬孤殘兒童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幫助社會收養0-15歲的孤殘兒童。“全心全意為孤殘兒童服務”是他們辦院的宗旨。本市市民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方面困難造成家庭無力照料的7周歲以下本市戶籍殘疾兒童的申請人或監護人可提前到所在區殘聯,取得《殘疾證》,然後可送至兒童福利院。
以“兒童”命名的地方還有供兒童們游玩娛樂的場所,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游戲和游樂設備的兒童樂園,目前北京已有大大小小的上百家;專門為兒童提供影像拍攝的照相館;教少年兒童特殊才藝的兒童特長學校;為少年兒童提供各類知識普及的場館等等。(李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