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造積體電路“芯旗艦”見證科技創新“芯聚變”——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建設紀實
為促進積體電路産業發展,進一步發揮“高精尖”産業結構在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支柱作用,按照北京市“北(海淀)設計,南(亦莊)製造”的積體電路産業空間佈局,國家級積體電路設計産業園——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本月在中關村科學城正式開園。
“高精尖”集聚,每公頃土地産值40億元
海淀區北清路,中關村壹號南區,一個集聚了全球領先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的專業園區悄然崛起。人工智慧晶片公司比特大陸、國內唯一記憶體上市企業兆易創新、基於x86架構的自主可控CPU研發企業北京兆芯……30余家業內知名企業入駐園區,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實現年産值近248億元,稅收40億元,專利超過1700件。在北京,高科技産業園區中關村軟體園因每公頃土地産值8.05億,而以低耗能、高産值特色而著稱全國。相比之下,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卻剛剛起步就創下了每公頃産值40億的驕人成績,凸顯出驚人的創新濃度。
2015年1月,園區摘牌取得項目建設用地,2018年6月園區即建成投用——實際建設期僅2.5年,遠超3.5到4年的預期,更是遠短於國內産業園區平均8到10年的建設周期。
濃度與速度前所未有,聚焦服務積體電路科技企業、構建積體電路雙創生態環境、推動北京積體電路産業集聚發展的積體電路設計園,也獲得了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認可。
2016年6月,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聯合發佈支援積體電路發展的14條園區專屬政策;同年10月,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又進一步出臺《關於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在流片、研發、産品應用、房租補貼等方面給予園區定向支援。2017年12月,北京市發佈《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積體電路産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積體電路設計産業服務體系,持續完善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促進積體電路産業集中集約發展,支援在海淀區重點佈局積體電路設計業和創新創業平臺”,明確提出將園區作為北京市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發展的主平臺。
2018年4月12日,積體電路設計園榮獲2018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IC中國”優秀産業園區獎,是8家獲獎單位中唯一的企業主導園區,其餘園區均為政府高新園區。
2018年10月11日,園區獲得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授牌。授牌後,積體電路設計園將獲得中關村管委會在平臺專業化能力建設、設備投入、高技能人才引進、專業化運營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和資源傾斜,這必將加快促進積體電路科技成果在園區的轉化落地。
營造生態,建設世界一流專業特色園區
積體電路産業是資訊技術産業的核心,是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的建設,正是北京市落實國家積體電路發展戰略、落實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全國形形色色的科技園區中,如何脫穎而出,吸引全球一流的積體電路設計企業集聚?栽下梧桐樹,引得金鳳凰——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探索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積體電路設計行業,一套業內晶片設計工具EDA,三年的使用費約為100萬美金左右,而一家晶片設計公司一般需要購買多套工具的使用權才能滿足晶片設計需求。對於初創、中小企業來説,這筆昂貴的費用往往難以承受。但現在,園區依託中關村芯園的晶片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為入駐企業提供靈活的租用方式,能夠有效節約晶片設計公司的使用成本,降低創業門檻。
不僅在設計工具環節,進入流片環節,鉅額流片費用也是晶片設計企業一筆沉重的負擔。園區提供的多項目晶圓MPW服務,能夠將多個具有相同工藝的積體電路設計放在同一晶圓片上流片,流片後,每個設計品種可以得到充分滿足開發階段實驗、測試數量的晶片樣品,而實驗費用可由所有接受MPW服務的公司按照晶片面積分攤。這樣一來,實驗成本僅為原來的5%到10%,極大降低了中小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在起步時的門檻,也為積體電路設計師的大膽創新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設計環境,有效地推動了積體電路産業的發展。
為聚焦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營造有利於積體電路設計企業創新的生態環境,園區以降低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研發成本、培育實用型人才、緩解投融資難題、縮短産品上市周期為目標,構建“四大生態圈”、“十大産業服務平臺”,持續開展産業組織和産業服務,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務,助力積體電路技術和産品實現快速創新發展。目前園區已有産業鏈合作企業約90家,服務企業150余家。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6所在京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共建人才培養基地,開展校企對接活動;成功舉辦2017年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年會,1000余家機構、2000餘人參會,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一屆行業盛會;常規性舉辦沙龍、講座、路演等形式多樣的産業活動,共舉辦70場,吸引4000餘人次參加活動。
中關村從1988年開始建設,如今已走過30年的發展歷程。不同於科技園區開發1.0時代較為濃厚的土地開發色彩,2.0時代較為匱乏的配套設施搭建,積體電路産業園作為“基地+投資+平臺+服務”科技園區3.0時代的代表,依産業建園區、以園區聚産業,圍繞産業定位構建産業生態,依産業生態搭建特色産業服務與生活配套內容,再由服務與配套確定園區運管模式,最終確定載體空間功能區,從而真正實現園區産業定位、服務配套、空間載體與企業需求的高度契合,從而為園區積體電路企業的聚集和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助推力。
積體電路設計園和相關院校密切對接,與北京市6所國家微電子示範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人才、項目、學生分配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對接,形成了長期的人才供給機制;跟研發機構合作,直接關注産業發展趨勢,了解IC設計産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構建IC産業發展上下游産業鏈條,在招商過程當中不僅對IC設計進行聚集,還以IC設計為主體,留出50%的空間用於招商産業的上下游配套;利用金融手段支援園區發展,與銀行廣泛合作,給企業提供按揭、擔保等服務,通過中關村小貸、中關村創投、中關村租賃、首創證券、首創擔保等金融平臺和手段,為園區企業搭建好的金融環境;聚合第三方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ARM服務商等,為園區企業提供需要的專業服務;面向入園企業生活配套服務需求,園區提供餐飲、交通、健身、學習教育等配套設施,營造良好的生活配套環境。
通過3.0産業園的生態化服務配套和先進運營管理,園區向着融合IC設計、物聯網、軟體應用、智慧硬體等關聯産業的世界一流積體電路專業園目標不斷邁進,以産業聚集帶動人才集中,促進區域周邊商業、生活配套的不斷完善,助力海淀北部構建起一座勢欲騰飛的産業新城。
創新機制,國企強強聯合堅守“舍”與“得”
“2萬平方米,我們要了。”一年前,一家知名的保險公司豪擲萬金,表示希望購買園區的大片樓宇。
然而,沒有經歷太多的猶豫,園區負責人就讓這家出價豪氣的“金主”吃了閉門羹,拒絕對方的原因,是其不符合園區的産業定位。
中關村建設國家級積體電路設計園,是為了解決中關村、北京市積體電路企業發展空間不足,生態環境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完備的問題。如果不能填補北京市在發展積體電路設計産業的空白,通過企業空間集聚、産業要素集聚、研發設計資源集聚以及人才集聚給IC設計企業提供完善的發展空間,園區的建設無疑將脫離初心。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財大氣粗的保險公司被園區拒之門外。
為了堅守園區的定位,在“舍”與“得”之間實現平衡,園區需要堅守的,需要抵住的誘惑不少。
當國內某些房地産商打着産業園開發的幌子以産業用地價格拿地開發商業地産時,中關村認真落實北京市發展積體電路的戰略部署,於2015年1月通過公開市場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商業土地,土地總地價款18億元,平均每畝2000萬元,遠高於海淀北部均價400萬元/畝的産業用地,成為國內第一個以商業用地建設産業園的項目。
行銷招商階段,園區在面臨前期投入大、資金回籠慢的巨大壓力下,不忘發展積體電路設計的初心,堅持産業定位,高標準、嚴審核,不讓一家與積體電路産業無關的企業入駐,先後拒絕非積體電路企業10余家,面積累積9萬平方米。同時聚焦“高精尖”,對入園積體電路設計優質企業進行讓利優惠,累計讓利總額超過1.6億元。
經得起高壓、禁得住誘惑,靠得是對園區産業定位、建設初心的堅持,更靠得是機制創新與體制保障。
園區建設運營公司的股東中關村發展集團和首創集團同為市屬國企,有着發揮國企作用、推動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共同使命,有着通過集聚創新資源,推動市國有資本向自主創新核心産業集聚,有效發揮國資的引導與杠桿作用,實現創新資源合作共用、共贏的共同願望,有着在同一個市政府領導下工作步調容易協調一致的天然優勢。
在建設過程中,雙方高效集聚人才、技術、資本、政策、土地等創新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探索共同支援創新創業發展的新路徑。一方面,充分吸取中關村發展集團在産業定位、産業規劃、産業組織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在項目建設的同時前置做好産業規劃、生態規劃、空間規劃、投融資規劃、人口規劃以及運營管理規劃的體系搭建,在園區正式開園之前就已形成良好的産業生態環境與濃厚産業氛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首創集團在綜合體開發、工程管理、市場行銷等方面的經營優勢,以遠高於産業園平均開發速度的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了園區載體的建設,真正實現了“1+1>2”的成效。
放眼未來,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在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完成園區建設的基礎上,將精心構建産業服務體系,進一步營造適合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打造世界一流的積體電路産業新旗艦,成為北京落實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的重要抓手。
十大産業功能服務平臺介紹
圍繞積體電路企業組織、人才、技術、資本等需求,着力打造黨建、技術、金融等十大産業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專業化産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