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日夜夜
王天淇
接電話,到府維修,返回;再接電話,再到府維修……這是吳清強的一天,11月至次年3月的120余天,日夜如此。
入夜,寒風更加囂張,在樓與樓之間的風口,驟然加速,呼嘯而來,吹得人喘不上氣。吳清強摸了摸工具包,使勁握住電動自行車的把手,彎下腰,迎着寒風衝上去……
周圍都是有年頭的老樓,住着1.2萬戶居民,“西便門東、西裏,核桃園,槐柏樹……這都是老舊小區,供暖的事兒,都是我們負責。”吳清強説着,停好電動車,拎起工具包,進了單元門。
現在是22時30分左右,大約半小時前,有居民打來電話——“昨天中午暖氣片突然就不熱了,一直到現在也沒熱,之前還好好的,您來給看看吧。”
敲門進屋,吳清強把屋裏所有的暖氣管、暖氣片、閥門都檢查了一遍,“都好好的,八成是哪家把閥門關了!”
“那我們怎麼辦呀,總不能就這麼凍着吧!”居民火氣很大。
“實在對不起您,今天太晚了,也不好挨家兒地問了,要不委屈您再對付一宿?我明天一早就挨個到府看去,保證給您解決!”吳清強話説到這份上,居民也只好點頭。
第二天一大早,吳清強就來了。一口氣先上了16層。
“誰呀,這麼早!”
“麻煩您,10層一戶暖氣不熱,我看看您家。”吳清強説。
門開了,吳清強只探頭瞅了一眼,就知道問題不在這。“屋裏是鑄鐵的老暖氣片,自己關不了閥門,還得往下找。”
15、14、13、12層住戶,家中都沒人,11層住戶的暖氣沒問題,也開始發涼。沒辦法,吳清強只好找到居委會,聯繫其他住戶,挨家搜尋,忙活了兩天,暖氣終於熱了。
“這到底誰那麼討厭,把閥門關了?”有居民問。
“沒事,沒事,您家裏熱了就行了。”吳清強趕緊岔開話題。
“可不能説是誰家關的,還得鄰里和諧呢。”吳清強説,“那他們吼您,咱就得忍着?”小徒弟問,“忍着唄,大冷天的,暖氣要是不熱,擱誰不着急呀。”吳清強説着,緊緊衣服,騎上電動自行車,衝進寒風裏。
忙碌的日日夜夜,這種小故障很尋常,今年試供暖第一天,吳清強就碰上了大麻煩。
11月7日,鍋爐點火,吳清強守在北京熱力集團廣內供熱服務站監控室裏,監控供熱系統。8時剛過,西便門西裏整個小區的供暖數據竟全部歸零。“麻煩了,整個小區的暖氣都沒了,得趕緊排查!”吳清強抄起外套,招呼着同事,“趕緊,趕緊,八成管線泄漏了。”
漏點在哪兒?從小區外的第一個熱力井室開始排查,30多個井室,查了一上午,也沒發現漏點……
吳清強眉頭緊鎖,“井室都沒問題,那就是剛出熱力站的直埋管線漏了,這可是大工程,幹到明天早上都不一定能完。”
趕到距熱力站最近的井室,同事下去檢查,“咚咚咚……”敲擊暖水管的聲音傳回地面,吳清強側耳傾聽,搜尋着漏點。
“咚咚咚,咚咚咚……嗵嗵嗵”
“停,就這兒!”吳清強舉起對講機,喊了一聲。
啟動電鎬,挖開地面,土已經被水泡成了泥。六根直埋管分成兩組,垂直方向上重疊着“平躺”在泥裏,隱約能看見裏側最下方的管子正往外冒水。此時,已過13時。
“回熱力站,關閉出水”“給各樓門微信群發資訊解釋”……緊急搶修立即開始。
由於空間太小,不能使用大型電動機械,大家只好兩人一組,輪流用小鐵锨、小鎬頭挖出淤泥;
管線腐蝕太嚴重,不能原地切割焊接,只能繼續挖泥,擴大坑面;
管線重疊,距離太窄,想換漏管,必須把上頭兩根管線也一起換;
……
這一幹,就是24小時。直到第二天的15時,搶修才完成。
暖氣通了,居民家裏熱了,滿身泥水的吳清強才算松了口氣,他招呼着大家回去,“趕緊換衣服,瞇一會兒,一會兒居民都下班回家了,又得忙了。”吳清強揉了揉佈滿血絲的雙眼,打了個哈欠。
回到站裏,吳清強脫下濕漉漉的外衣,拿出手機,有好幾個未接電話,那是他家的號碼。
“昨天晚上有急事兒,沒顧上打電話,家裏沒事兒吧?你和兒子都好吧?”……吳清強是河北邢臺人,妻子和兒子在老家。
“兒子前兩天病了,一直念叨‘爸爸要能回來就好了’”
……
聽着妻子的話,吳清強的眼圈暫態紅了,沉默半晌,嘆了口氣,“供暖季剛開始,肯定不能請假,你給他買點兒好吃的吧……”
挂了電話,吳清強用手使勁搓了搓臉,翻出兒子的照片,手指輕輕地劃過兒子的臉,“高二了,大小夥子了,學習可好了!”
在北京幹供暖,吳清強已經連續四年沒回家過春節了。“今年估計又回不去了。”吳清強收好照片,瞅了瞅已鼾聲四起的同事,“為了保證居民供暖,大家都一樣。”
“等忙完採暖季,我一定得好好陪陪他們娘兒倆……”吳清強一邊説着,一邊找了個舒服的姿勢,閉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