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白枕鶴首次放歸野外

日期:2017-02-13 15:2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jpg.jpg
  • 未標題-1.jpg.jpg

  原標題:人工繁育白枕鶴首次放歸野外

  兩隻由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人工繁育的白枕鶴,日前在江西省鄱陽湖放歸。這是本市首次將人工繁育的野生鳥類放歸野外。

人工繁育白枕鶴首次放歸野外

  “從衛星信號發射器傳回來的信號看,它們還在鄱陽湖一帶,似乎已經和大的種群會合。”2月12日,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放飛的兩隻白枕鶴,身上均帶有衛星發射器,可以對活動軌跡進行監測。

  白枕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面部有顯著的赤紅色,又被稱為“紅面鶴”。白枕鶴在北京並不多見。此次放飛兩隻,是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助的白枕鶴孵化出來的。在工作人員兩年的精心照料下,已長成亞成體,相當於鳥兒的“少年期”。

人工繁育白枕鶴首次放歸野外

  之所以選擇在鄱陽湖放飛,工作人員介紹,白枕鶴遷徙時在北京停留的時間較短,大撥兒的越冬種群目前在鄱陽湖一帶聚集。送到鄱陽湖放飛,可以讓它們與種群會合,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野外生存技能,為即將到來的春季遷徙做準備。

  2016年1月份就有兩隻被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助的白枕鶴在鄱陽湖放歸。固定在鳥兒身上的衛星發射器顯示,這兩隻鳥兒跟隨大部隊由南向北,從江西飛回到北京,又一路向北,到達黑龍江一帶的春季繁殖地。

  和之前在野外救助的白枕鶴不同,此次到鄱陽湖放歸的兩隻白枕鶴從出生到放飛前,一直生活在籠舍中,由飼養員照料一日三餐。放飛到野外環境中究竟能否獨立生存?“只能進一步觀測,現在誰也説不準。”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放飛前,為幫助兩隻白枕鶴提前適應野外生活環境,供應的伙食全部由飼料改成了天然食料,包括小魚、小蝦、穀物顆粒等等,飼養的籠舍也擴大了好幾倍以方便它們活動。

  從春節前放飛到現在,衛星發射器以每小時1次的頻率向位於北京的地面監測儀器發送GPS信號。目前的監測數據顯示,這兩隻放飛鳥兒活動區域基本上就在鄱陽湖附近。如沒有特殊情況,衛星發射器可以持續工作幾年時間,進一步的追蹤監測將幫助研究人員掌握白枕鶴放歸後在野外生存狀況、棲息和遷飛情況等。

  據了解,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成功繁育出草原雕、鴻雁、鴛鴦等多種野生鳥類,繁育後的鳥類基本都圈養在籠舍中。此次白枕鶴的野外放歸,將為其他人工繁育鳥類放歸自然提供經驗。(王海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