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有法依

日期:2023-06-05 09: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精神文明有法依
  • 精神文明有法依

  原標題:精神文明有法依

  2023年是《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滿三週年。走進餐館,踐行“光碟行動”;上路行駛,禮讓行人……不少市民發現,發生在自己身上可感可見的文明行為正在悄然提高。2023年4月,最新測評顯示,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達到90.69,再次實現穩中有升,保持了“十七連升”的良好態勢。三年來,首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正在全面融入城市治理,文明理念正在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正在不斷提升。

  首都精神文明是北京的一面旗幟,也是這座城市的精氣神和軟實力。2020年6月1日,25頁、共計六章六十三條的《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為北京深入提升首都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提供了法治保障。《條例》的實施,既為各部門開展文明治理提供了抓手,也為首都市民規範自身行為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8年春分,首都公共文明引導員為玉淵潭公園內的櫻花樹懸挂“文明賞花”溫馨提示牌,倡導文明遊園。

2018年春分,首都公共文明引導員為玉淵潭公園內的櫻花樹懸挂“文明賞花”溫馨提示牌,倡導文明遊園。

  開門立法 打下民意基礎

  時隔三年,曾任北京市文明行為立法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劉小妹,再次翻開《條例》,心情仍然無法平靜。“凝聚共識、反映民意是北京市文明立法的一大亮點,當時140余萬名市民參與其中,為文明行為促進立法打下了紮實的民意基礎。”

  《條例》立法難度大,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和每個人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劉小妹介紹,為了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符合民心,當時的工作專班在法規草案未形成前就廣泛開展民意調查,採取線上線下問卷相結合的形式,拓寬公民參與途徑,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網上共有2200萬人次點擊;線下入戶採集市民意見6400份;還通過本市四級人大代表聯動機制,收回問卷10751份。調查顯示,99.36%的受訪者對立法持支援態度。立法工作專班還充分吸納調查結果,將市民“最反對”的20多項行為,例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空拋物、共用單車亂停放等直接入法。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文明行為還是不文明行為,市民都有較為集中的共識,這些共識成為當時文明行為促進立法的重要著力點。

  “現在來看,經過市民廣泛參與而出臺的《條例》,符合了大家的期待,市民也在文明自覺中共同享受著文明成果。”劉小妹説。

  九倡導六治理 守住文明底線

  文明行為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在一部法規中一一列舉。《條例》通過規定文明行為的定義,將文明行為聚焦在公共領域的涉他行為,其強調“恪守社會主義道德,維護公序良俗,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和自由”,幫助人們從總體上把握文明行為的底線。

  翻開《條例》,倡導九大領域文明行為,重點治理六大領域不文明行為,每一條都和首都市民日常生活、行為休戚相關。《條例》規定了公共衛生、公共場所秩序、交通安全秩序、社區和諧、文明旅遊、文明觀賞、網路文明、醫療秩序、綠色環保生活等九大領域的具體行為規範。如今,文明交通、排隊禮讓、光碟行動、綠色出行等行為規範,正在成為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

  針對與首都城市形象不相符、群眾反映強烈、亟須治理的問題,《條例》對公共衛生、公共場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區生活、旅遊、網路電信等六個領域29類不文明行為,提出了重點治理要求,如隨地吐痰、高空拋物、噪聲擾民、電動車樓道充電、在文物古跡上刻劃涂污等。

  作為構建城市文明的法治保障,《條例》中特別明確了法律責任,對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處罰的行為,做出了銜接性的規定。如,在禁止吸煙場所或者排隊等候隊伍中吸煙的,可依據《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處50元罰款;拒不改正的,處200元罰款;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娛樂、健身時使用音響設備産生噪聲的,可依據《北京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由公安部門給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搶佔座位的,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以刻畫、涂污或者其他方式損壞文物古跡、旅遊設施的,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等。

  三年來,這些法則的銜接,為《條例》實施後全市各主責單位開展“點穴式”專項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德治法治結合 文明實踐融入生活

  2023年初春三月,玉淵潭公園最美櫻花季迎來了大批賞花人,身穿“檸檬黃”的首都公共文明引導員和身穿藍馬甲的學生志願者們走進公園,他們化身“文明使者”,勸導遊客觀賞春花莫“上手”,共同倡導文明遊園;5月11日清晨七點半,西城區廣寧伯街路口,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的志願者王凡揮舞著手中的旗幟,提示路人安全文明通行,作為北京2048家認領路口文明單位中的一員,她感到很驕傲……“對文明行為進行立法、普法、守法、執法,這些過程本身就是在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劉小妹對《條例》實施後,北京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感到欣慰。

  《條例》實施後,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有了哪些進展和成效?2022年9月,《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發展報告》白皮書首次發佈,向社會全面展示了《條例》實施兩年後,全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取得的進展,並總結了工作中積累的有效經驗。

  白皮書顯示,北京廣泛開展《條例》宣傳,統籌多種傳播形式,形成立體化、廣覆蓋宣傳態勢,營造了“學文明條例,守文明規則,建美麗北京”的濃厚氛圍。並通過榜樣示範、文明引導,倡導市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培育文明風尚。截至白皮書發佈時,“北京榜樣”主題活動推出市民身邊榜樣達44萬人。4人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全國道德模範達到22人。同時,紮實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市現有的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62個文明實踐所、6934個文明實踐站,已經成為傳播新思想、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活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重要陣地,“檸檬黃”“志願藍”“平安紅”等為代表的首都志願者,遍佈城鄉基層。同時,北京市還統籌推進文明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五大創建活動。

  北京公安、交通、城管、衛健等各部門在立足自身職責的同時通力合作,持續開展了“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共用單車亂停放、背街小巷環境、文明養犬、公共場所控煙、不文明遊園、醫院安全秩序、垃圾分類、亂堆亂放、社會環境、文明上網等專項整治行動並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4月,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發佈,這一指數一直被看作是體現市民文明素質發展狀況、衡量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程度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成效的重要工具。在最新的成績單中,北京交出了90.69的答卷,比2021年提升0.63個分值,實現了穩中有升,保持了“十七連升”良好態勢。文明指數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北京在持續推進《條例》實施中取得的成效。

  對於調查數據,課題組同時進行了客觀分析。數據顯示,2022年北京在醫療秩序、網路文明、公共交通方面評價良好,同時社區和諧、文明旅遊、文明觀賞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這正説明首都的文明促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市民一起發力,持續推進實施,不斷加大宣傳。”劉小妹説。

  針對當前存在的各類不文明行為,首都文明辦表示將在鞏固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堅持以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為牽引,深入推進《條例》貫徹落實,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協同有關部門持續開展不文明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升首都公共文明建設水準。

  數説文明立法

  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發佈,北京交出了90.69的答卷,比2021年提升0.63個分值,實現了穩中有升,保持了“十七連升”良好態勢。

  140余萬名市民參與《條例》立法,網上共有2200萬人次點擊;線下入戶採集市民意見6400份;還通過本市四級人大代表聯動機制,收回問卷10751份。調查顯示,99.36%的受訪者對立法持支援態度。

  2022年9月,《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發展報告》白皮書首次發佈,“北京榜樣”主題活動推出市民身邊榜樣達44萬人。4人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全國道德模範達到22人。全市有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62個文明實踐所、6934個文明實踐站。

  三年來,北京推動近1.6萬個居住小區(村)、11.7萬個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和廣大群眾實施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1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5%以上,分類效果明顯。

  不文明遊園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三年來,首都文明辦組織“檸檬黃”公共文明引導員19.4萬人次,深入150多家公園景區,勸阻各類不文明行為24.3萬次。(王薇 李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精神文明有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