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體歸來 將變身城市公園

日期:2023-01-11 09:46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工體歸來 將變身城市公園
  • 工體歸來 將變身城市公園

  原標題:一座擁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足球場 一座融匯豐富業態的城市綜合體 工體歸來 將變身城市公園

  新年伊始,63歲的北京工人體育場重回大眾視線。

  2020年8月,工體改造復建工程開工。2023年1月,這座承載了幾代人情感記憶的首都城市地標建築,以嶄新的面貌閃耀亮相——最新的“看臺碗”設計,融匯了排水、融雪、遮陽、光伏發電等多功能罩棚,先進的電視轉播、音響聲學技術,採用國際足壇流行的錨固草技術的專業草坪……軟硬體系統的有機結合,使這裡成為“國內首批、北京首座”國際標準專業足球場。未來,新工體不僅是一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專業足球場,更是一座融匯豐富業態的城市公園綜合體,將為市民提供便捷舒適的大眾健身環境。

北京工人體育場重回大眾視線

  蝶變

  800多天“變出”新工體

  17天完成10萬平方米的老工體拆除,巔峰期創造市中心2萬方日出土量的極限速度,澆築第一方混凝土、立起第一座塔吊、吊裝第一根鋼梁,完成多功能鋼罩棚安裝,鋪設讓運動員盡情馳騁的專業草坪……建設者們歷經800多個日夜鏖戰後,新工體展露出雄偉的身姿。

  改造後的新工體,總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約10.1萬平方米,地下約27.8萬平方米,場內總座席數增加至6.8萬個。除體育功能外,新工體地下還將新建商業廣場,地面除足球場外,其他地方全部建設為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城市體育公園和3萬平方米的湖區,打造多功能健身設施與休憩小景,公園內還將建設環保健身跑道等多種體育場地及設施。

  未來北京地鐵3號線和17號線與工體連接,看比賽、購物消費、餐飲休閒、運動健身……都將在新工體“一站”達成。

新工體罩棚外觀照明色彩繽紛,點亮城市夜空。

  新工體罩棚外觀照明色彩繽紛,點亮城市夜空。(潘之望 攝)

  往昔

  蘆葦塘旁建成體育地標

  此番對工體進行設施改造,是出於安全性和功能性的雙重考慮。

  作為新中國十週年獻禮工程,北京工人體育場建成于1959年,項目佔地35公頃,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有24個看臺,幾乎相當於當時全市各體育場(館)的看臺容納觀眾人數總和,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體育場,併入選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十大建築之一。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首都建設者克服材料技術困難,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僅用了不到12個月時間,就在一片葦塘旁建成了這座中國體育的標誌性建築。

  由於工程原址是一片葦塘,地形東北高、南部洼,北京建工的建設者要將基地填到和馬路相同的標高需要70多萬立方米土方。為此,建設者利用地形從東直門修了一條1000多米長的引水渠,接到南部低窪地區,組成人工湖,既解決了場地標高問題,節約了大量土方,又豐富了場地的自然環境。

  為了保證工程進度,當時北京市7個建築工程公司在這裡舉行了轟轟烈烈的現場競賽。工程還得到全國19個省、市的支援。他們抽調了大批工人來幫助建設,並有多家工廠為工程製造設備。

  1959年8月31日,工程驗收全部合格,此後工體先後舉辦了全運會、亞運會、大運會、奧運會等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建成初期,歡迎國外政要訪華的盛大活動幾乎都在工體舉辦。後來,一些重要的文藝演出、音樂會、演唱會也青睞工體。1996年,工體成為北京國安足球隊主場。2004年,中國男足在工體拿到亞洲盃亞軍。

  60余載光陰倏然而過,工體不僅見證了新中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也見證了首都北京的翻天巨變。

  從建設之初,工體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進行了3次結構加固和一次設施改造。2020年8月,“超期服役”的工體拉開了保護性改造復建的序幕,昔日輝煌無限的場館暫時歸於平靜,靜待“新生”。

“工體碗”結構蘊含很多高科技元素。

  “工體碗”結構蘊含很多高科技元素。(潘之望 攝)

  未來

  智慧工體提供一站式服務

  新工體,未來還有許多高科技元素的加持。業主方中赫工體正在開發運用全新的“數字化工體”,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文體旅商”綜合體,並以大數據、智慧文旅、智慧體育、智慧商業為載體,構建運營模式。中赫工體副總經理靳飛透露,“數字化工體”首先體現在管理上,新工體有一套“智慧工體大腦”,“管理人員在後臺能進行智慧指揮和數據運營,包括對賽事活動的掌握,在指揮大屏上的應急指揮,為文體活動提供保障。”

  其次是設備設施的智慧化,新工體將為碳排放、清潔能源作出貢獻。

  第三是數字服務。“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就秉持這個理念,而且在相關場地預留預埋設備。”靳飛透露,將來觀眾來到場館可享受到“入場前——場內——離場後”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務體驗。足球場內將結合5G、藍芽等技術,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地下停車場可實現智慧尋車、快速離場;通過引入AI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手機APP為每位觀眾現場座位導引;現場還有智慧機器人提供即時服務和互動;足球場內還設置了自由視角觀賽錄影機。觀眾可通過VR設備或自己的手機,對感興趣的畫面進行多角度觀看,實現自由切換、旋轉和縮放的智慧觀賽體驗。

  未來,線上上平臺,觀眾、球迷可查看商家整合的餐飲、票務、停車、導航等多種服務,針對大家的使用需求和習慣,個性化向客戶提供體育場服務體驗。

  靳飛介紹,新工體將打破線上單一消費場景,探索元宇宙虛擬體驗。創立工體元宇宙生態聯盟,基於XR、體育、文化等應用場景,賦能工體成為全球首家以“數字和實體融體驗消費”為核心競爭力的特大型城市公園綜合體。

體育場北大廳寬敞明亮,比賽觀感提升。

  體育場北大廳寬敞明亮,比賽觀感提升。(潘之望 攝)

  亮點1

  傳統外觀 現代場館

  原來的9組雕塑將“回家”

  外立面、樓梯、墻面、看臺……如今,步入新工體,光潔的青灰色工藝隨處可見,這是清水混凝土工藝呈現的素雅效果。

  “傳統外觀,現代場館——在工體保護性改造復建項目的政府批復中,有這樣非常明確的8個字,這也是此次改造復建的設計定位。”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二級巡視員馬希勝回憶,為了再現老工體莊重典雅的建築風格,他們決定選用“沒有雕梁畫棟、沒有華麗裝飾”的清水混凝土極簡風格。

  “清水混凝土一次澆築成型,省去了二次外檐裝修的工序,還保留了混凝土本身的色調和質感,自然又環保。”馬希勝説。

  可難題又來了,10萬平方米的清水混凝土結構施工怎麼在4個月內完成?新工體是一個異面結構,如何保證澆築的精確度?

  項目團隊提前兩個月介入設計端進行優化,對設計圖紙進行BIM三維建模,並在現場配備了6台數控機床對模板精細化加工,實現了模板尺寸誤差在1毫米以內。機械加工的模板數量更多,最大限度保證施工進度。同時,創新採用木模板替代鋼模板,大幅提高了工人安裝時的效率,也節約了成本。馬希勝説,項目還採用了機械臂配合數控機床加工,實現了最大效率,一台數控機床和一台機械臂加工效率相當於17名熟練工人。

  最終,新工體整體外立面以及地上部分豎向結構全部使用清水混凝土,模板用量約22萬平方米,這使得新工體成為國內清水混凝土工藝應用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

  工體周邊的9組雕塑,也是“傳統外觀”的重要一部分。

  眼下,標誌性的男女工人“迎賓”雕塑已重回北廣場,其餘8組雕塑不久後將回歸。這背後,也凝聚著建設團隊的努力。男女工人雕像重達60多噸,團隊對雕塑底部進行切割,製作了一個鋼制“籠子”將它固定住,再用大噸位吊車連底座一起吊裝,連帶著箱子送往工人體育館保存,建設完成後,雕塑正式“回家”。

  足球場屋檐下最具標誌性的190個正方形窗花也是老工體的重要特色元素。憑藉完整的原始圖紙和最新的3D列印技術,“新工體”的窗花實現了完美重現。

新工體4層“碗形”看臺,共設置了6.8萬個觀眾坐席

新工體4層“碗形”看臺,共設置了6.8萬個觀眾坐席

  新工體4層“碗形”看臺,共設置了6.8萬個觀眾坐席(潘之望 攝)

  亮點2

  風雨中吶喊助威成歷史

  “鋼鐵碗”有了罩棚遮風擋雨

  “在風雨中呼喊,為國安而戰鬥!”曾是老工體一道亮麗風景線,令人感動之餘,也因為是露天場地,令觀眾體驗大打折扣。未來,球迷們走進新工體會驚喜地發現,這裡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原來的兩層“盤形”看臺變成了4層“碗形”看臺,除了常規看臺,還增加了包廂層、俱樂部層等;往上看,頭頂增加了鋼罩棚,不僅能為觀眾遮風擋雨,還整合照明、排水、融雪、光伏發電等多種功能。

  鋼罩棚總重量約1.64萬噸,採用了大開口單層網殼結構,看起來就像一個倒扣的“鋼鐵大碗”。為了把這個“碗”扣上去,北京建工集團工體改造復建項目總工程師王猛和同事們頗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鋼結構安裝的技術方案商榷了近半年。王猛回憶,當時有幾個方案列入對比。一個是高空滑移,“類似國家速滑館屋頂的合攏,但這種更適合造型簡單點兒的建築,而工體是一個橢圓形異面結構。”王猛説,另一種是頂升,通過液壓方式將鋼結構撐起來。而相比之下,高空散拼的可行性更好,性價比更高,這個方案最終被採用。

  2021年11月,鋼結構施工正式開始。鋼罩棚由架設在看臺上方的內環梁和場館主體混凝土結構頂端的外環梁組成,中間由起到支撐作用的徑向梁相連接。施工團隊將其分為23個單元,每個單元先在地面進行散拼,再進行分段吊裝,就好比空中“拼積木”。

  為了破解高空吊裝難題,建設團隊啟用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以往,這個堪稱吊裝設備“群龍之首”的“大力士”主要運用在橋梁施工,而這次卻罕見地在建築工程中投用。此外,技術團隊還引進了電磁感應加熱器,通過傳遞磁場勢能使工件自身發熱,保證焊件溫度均衡穩定,解決了寒冷天氣下的焊接難題。

  經過54個晝夜的吊裝施工,由23榀內環桁架拼接而成的鋼罩棚首現閉環。上萬噸、本來6個月的鋼結構工作量,在3個月就得以完成。“鋼鐵大碗”呈現堅固而精巧的形態,與工體莊重典雅的風格完全匹配。

  亮點3

  7700平方米草坪四季常青

  高科技助力草皮“呼吸”加熱

  草坪是專業足球場的核心設施,相當於球場的“眼睛”。北京建工集團工體改造復建項目經理李欣介紹,新工體取消了跑道,草坪達到7700平方米,草坪系統對標世界盃、歐洲五大聯賽專業足球場,採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草坪構造技術和強大的草坪養護系統。

  “草坪整個厚度約兩米,通過前期的技術方案論證和試驗段檢測,草坪的鋪設經歷了素土回填、大小礫石層填充、噴淋系統安裝、通風排水管道鋪設、地暖管道安裝、兩層砂土鋪陳、表面清理、多次澆水、場地找平、接縫拼合、草皮壓實、球門安裝和施劃白線等多道工序。”李欣説,由於新工體採用了“看臺碗”的看臺設計,球場草坪位於水準面下超過10米的位置。相較于傳統體育場在水準面鋪設的草坪,新工體草坪系統需要更多考慮通風、光照以及排水等因素。面對挑戰,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

  為此,施工方專門使用了帶切口和孔洞的“花管”植入地下,讓草皮通過地下管路進行“呼吸”和排水。在鋪設排水流線的時候專門採用了放射狀排列以及中間高四週低的設計,利用重力加大排水效率,方便降水更快速、更順暢排進場地四週排水溝。

  為應對北方冬季寒冷的天氣,新工體的草坪還新增了地熱系統,採用市政集中供暖的方式。針對北京冬季日照少、新增罩棚會遮擋天然光照射的情況,特別引進了補光燈組,為新工體草坪補光,以達到四季常青的狀態。(任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工體歸來 將變身城市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