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新家的背後

日期:2022-12-29 09:3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國寶新家的背後
  • 國寶新家的背後

  原標題:國寶新家的背後  

  2022年,房山頻頻登上媒體頭條!從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石墨烯技術,到紅葉季絡繹不絕的客流,再到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開工建設……曾以“挖煤採石”為支柱産業的房山,不再是原來那個“灰姑娘”了!

  捨棄資源開採型産業、打造綠水青山、吸引生態友好和高精尖項目……在轉型的“陣痛”中,房山有效填補産業斷檔,在疏解中實現自身發展的路徑耐人尋味。

處處層林盡染,房山已成為首都西南生態屏障

  處處層林盡染,房山已成為首都西南生態屏障

百瑞谷風景美如畫

  百瑞谷風景美如畫

 史家營鄉曹家坊礦修復之前

  史家營鄉曹家坊礦修復之前

  國寶新家

  2022年12月19日上午,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項目在房山區青龍湖鎮開工。青龍湖鎮之所以能在眾多候選地中脫穎而出,源於這裡生態本底優越、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齊備,且已建成萬畝森林公園,適合作為大熊貓種群在北京地區的繁衍地、棲息地。

  聽到這個好消息,家住青龍湖鎮辛開口村,曾在煤礦工作20年的護林員老張有些激動,“早年間,因為開礦,空氣裏都是煤灰味兒。誰能想到,現在竟然要成為國寶的家園了!”根據山的走勢,房山有南北兩條溝,青龍湖鎮所在的北溝,是主要的資源開採産業帶。1999年以前,北溝資源開採産業曾佔房山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從事相關産業的農民多達10萬人。

  轉機發生在2005年,房山在內的5個區被確定為生態涵養區。為了彌補生態欠賬,房山向綿延91公里的北溝發起“決戰”。這是一項區級層面直接調動的系統性“戰役”,不僅要關礦,還要進行生態修復,重塑山川生態。

  2010年,房山的千年採煤史宣告結束。關閉礦山之後騰挪出來的土地,不盲目上項目,而是盡最大可能種樹栽花,綠化山川,潔凈空氣。房山還圍繞治水、增綠、建園實施“三個一百億工程”。也就是從那時起,老張由礦工變成了青龍湖森林公園護林員。巡山累了,他喜歡登上湖畔瞭望塔,看看波光粼粼的湖水、鬱鬱蔥蔥的公園,還有遠處的高樓,景色美不勝收。

  截至目前,房山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國家森林城市創建44項規劃任務全部完成。從“挖山”到“養山”,這背後是房山發展思路上的巨大轉變——要想在轉型過程中獲得更多優質資源,唯有把生態文明的旗幟舉得更高些。如今,拂去煤塵的北溝大石河流域已成為黑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等珍稀鳥類的棲息地。

  重塑山川生態,不僅是整飭山水,還有對自然資源管理體系的重新構建。房山2019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座山頭、每一條河溝,現在都能找到責任人。河長制、山長制的實施,讓“守土有責”有了更完備的制度保障。

  一房難求

  在産業轉型的緊要關頭,房山向北溝發起“決戰”,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可是,轟轟烈烈之中,房山關了礦山,北溝的“新翅膀”該從哪生長?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又該如何同步發展?

  北溝盡頭,海拔近2000米的蒲洼鄉東村毗鄰河北。這裡曾經有20多座煤礦。礦山關停後,東村養過狐狸、蝸牛,種過草莓,全都以失敗告終。有村民發出疑問:“青山綠水能填飽肚皮嗎?”

  “咱們村位置偏,交通不方便,可是海拔高,空氣好。”東村老書記隗永功至今記得,産業轉型的“陣痛”期,村兩委班子帶著疑問和思考,特意去了兩趟與東村氣候條件類似的承德“取經”,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帶回全套的種植設備和專業工人後,東村終於找到了新的致富道路。

  “以前,我們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了礦山,總想著養點什麼掙錢。現在我們找對了方向,要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度謀發展。”東村黨支部書記孫廣亮説,理念一變天地寬,食用菌種植已經擴大到300畝,專供京津冀市場;村集體還與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建起了面向京津冀遊客群的歐式小木屋和星空帳篷,在生態旅遊産業的強勢帶動下,村集體每年收入上百萬元,村民們不出村即可就業。

  東村曲折的創業經歷不是個例。關礦後,南窖鄉、史家營鄉、霞雲嶺鄉、大安山鄉相繼組建了19家溝域經濟實體,經營的全都是生態友好型産業。19家公司吸納3349名煤礦職工再就業,佔關閉煤礦職工總數的80%。河北鎮在關閉的礦山上引種玫瑰、提煉精油;大安山鄉將拉煤坡道改造成了越野場地;南窖鄉建起溫室大棚種藍莓……可是,由於前期缺少市場調研,不少項目陸續夭折。

  北溝各鄉鎮在“陣痛”中思考。放在京津冀大範圍內看,原來作為北京西南大門的房山,如今已成為京保(定)石(家莊)發展的橋頭堡。北溝的職責和使命也發生了變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就是北溝生長出“新翅膀”的契機。依託生態涵養成果,北溝開始瞄準京保(定)石(家莊)的巨大客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産業,各鄉鎮要與南溝的週口店、雲居寺、十渡一起打造房山全域旅遊版圖。2022年紅葉季,南窖鄉客流量比去年增加了30倍,北溝很多精品民宿甚至“一房難求”。

  在史家營鄉,把自家礦山關閉的張進寶,把積蓄投進了旅遊業,利用修復後的礦山建成百瑞谷景區,解決了曹家坊及周邊村莊260余人的長期就業問題。按照相關規劃,告別煤炭開採産業的史家營鄉,要進一步盤活資源,力爭把全域打造成5A級旅遊經濟區,讓每家每戶都能享受到生態産品帶來的紅利。

  智造之城

  房山2019平方公里的轄區內,深山、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産業轉型騰籠換鳥,對山區鄉鎮來説是挑戰,對平原鄉鎮來説更是難得的機遇。北溝從“挖山”過渡到“養山”,土地面積更大、距離市區更近、交通更加便利的平原鄉鎮,也不再以農業為主,而是扛起“科創大旗”。這是平原鄉鎮的“新翅膀”。

  歷史上曾經創造多次小麥畝産紀錄,被譽為“農業紅旗”的竇店鎮,成為了“破題一筆”。2011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市唯一一個市級高端製造業基地,就落位在竇店鎮中部,總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

  經過多年發展,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已經有了“智造之城”的金字招牌,入駐15家頭部企業、12家“隱形冠軍”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千億元,累計實繳稅金近80億元。

  “基地成立之前,市裏、區裏經過了週密的調研。”房山區相關負責人説,北京眾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識成果轉化需要承載地,可是在高端製造業領域,城區缺乏好的培育土壤,很多製造業企業甚至無法完成工商註冊,“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的成立,正是要利用房山的産業空間解決企業痛點,快速聚集高精尖項目。”特別是2014年中關村新興産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在基地投用後,越來越多的高精尖項目實現了就地轉化。

  研究院的任務是作為中心城區高端製造産業溢出的承載地,推動重點産業優質項目落地,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大樓內部,排排坐的格子間只佔據了極少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前沿技術實驗室。圍繞研究院,房山區配套建設了一處處現代化廠房車間,正是為了將那些“奇思妙想”的設計進行批量化生産。

  “我們把實驗室稱作‘前店’,廠房車間叫作‘後廠’,彼此之間僅相隔數百米,技術人員穿梭于研究院與標準廠房之間,快速解決生産技術對接問題。我們的目標,就是留住那些願意紮根北京發展的高精尖企業。”房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穿針引線、無人直升機滅火訓練等一系列充滿科幻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園區裏上演。

  近年來,房山又建起一座重點發展石墨烯和氫能産業的“材料創新谷”——北京新材料科技産業基地。本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輸送來的新材料創新課題,都能在這裡進行技術研究。

  “石墨烯技術應用已然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園區已經形成了上下游産業鏈。”入駐企業創新愛尚家科技公司董事長陳利軍毫不後悔把企業從城區遷到房山,“這裡毗鄰千萬噸級煉化企業燕山石化,能提供豐富的石墨烯原材料;園區內建有多個實驗室和技術檢測平臺,並配有專家團隊進行指導,幫助創新人員儘快打通技術節點;園區還成立了專業天使基金、知識産權基金和産業引導基金,幫助企業克服融資瓶頸……”此外,高新技術企業還可享受到房山區減免企業所得稅、政府項目優先扶持等優惠政策。

  房山區還在良鄉大學城大力建設新型研發中心,與高校合作承接的中試項目,全都與房山區新材料、高端製造等高精尖産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20221229_009_75399.jpg

  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航拍圖

  厚積薄發

  房山的“新翅膀”,正揮舞得越來越有力。去年12月,中關村科技園區房山園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北京新材料科技産業基地、北京基金小鎮等一大批高精尖産業園區都劃入其中。這是房山區建立與中關村功能高度匹配新型管理機構的重大舉措,是深度融入北京“兩區”建設、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更是聚焦高精尖、加快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標誌著房山區産業轉型開啟了嶄新篇章。

  發展“高精尖”産業,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可或缺。今年,房山區委、區政府提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代表房山形象”,誓要營造更加便利的政務環境、更加開放的投資貿易環境、更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更加公平的誠信法治環境,為科技創新注入“催化劑”,讓轉型發展進入“快車道”。

  從2022年起,房山區把每月27日定為“愛企行動日”,圍繞惠企政策進行直播宣講,全年共計開展10期,累計觀看人數上百萬;通過打造智慧政務“5G+遠端幫辦+應用場景”服務模式,房山區目前已實現社保、準入準營、涉稅等99個應用場景300個服務事項遠端幫辦,實現全流程“不見面審批”。

  2022年8月,為了讓中關村房山園入駐企業與高校創新項目有效銜接,把更多好項目留在房山,良鄉大學城管委會牽頭,區發改委、區經信局、中關村房山園、北大創業訓練營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協同,組織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促進中心相關人員到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對接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具體需求。

  2022年10月,得益於房山區“拿地即開工”串聯改並聯、前置預審查、告知承諾制、工程預招標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北京建工地産取得土地交接單後,僅隔一天就實現了開工,創造了房山建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的最快紀錄。而在過去,從企業取得土地交接單到開工,週期需要100多天。

  “房山到了實現厚積薄發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全面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房山區委書記鄒勁松表示,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要全力建設紅色房山、活力房山、精緻房山、大美房山、平安房山、幸福房山,接續譜寫“一區一城”新房山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高精尖産業結構面向未來

  作為一家投資機構,我們看到了房山區委、區政府在産業轉型上的決心和行動。從過去以資源型産業為主的“灰姑娘”,到現在瞄準高精尖産業的“俏佳人”,房山選擇的發展路徑面向未來,也為北京高精尖産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中關村前沿基金是一家專注在製造業轉型升級領域的風投機構。房山區委、區政府打造的高端製造業基地等高精尖産業載體,讓很多優秀的製造業企業得到了在北京發展壯大的機會。在我們過往投資的眾多企業裏,有不少已經落戶房山,紮根房山,很多企業創始人都在房山購房安家。

  在當前國際環境下,製造業轉型升級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裝備、先進製造都將直接決定未來十年中國的全球競爭地位,房山區政府能夠在十多年前“壯士斷腕”,捨棄“黑白灰”,瞄準高精尖,真可謂“走了一條難而正確的路”。今天,房山區高精尖産業結構已然成為了“新翅膀”和新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優秀人才落戶房山,這也必將為房山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陳強 賈振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國寶新家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