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日期:2022-10-21 09:3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原標題: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題記

  “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一脈書香不僅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軟實力,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實體書店發展一度式微,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如何守護好實體書店,進而在“書香京城”建設中不斷積蓄閱讀的力量,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大重要課題。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強化政策扶持,用真金白銀紓解書店經營困難;打響閱讀品牌,北京閱讀季每年吸引數千萬人次參與;完善閱讀體系,15分鐘公共閱讀圈悄然走到市民身邊……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北京着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努力走出一條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之路。如今,北京實體書店已超過2000家,居全國首位。大大小小的書店,無形中塑造着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閱讀成為北京的城市底色,“書香之城”也以文化之力積蓄起浸潤人心的豐厚力量。

  最是書香能致遠。讓閱讀成為“北京特質”,進一步讓人與書、人與城相知相擁,營造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將為這座城市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撐。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首善答卷·書香京城篇

  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全社會大興讀書學習之風。突出首都特色,充分發揮首都優勢資源,圍繞傳承發展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推動全民閱讀,營造城市閱讀氛圍。提高優質閱讀內容供給水準,加強精品創作生産,加大優秀出版物宣傳推廣力度,創新活動方式方法,完善閱讀服務體系。十年來,書香京城建設穩步推進,不斷深入,全民閱讀已成為北京這座城市一抹永不褪色的溫暖亮色。

  政策扶持為書香京城建設護航

  多年來,政策扶持為書香京城建設持續深入保駕護航。

  從2016年起,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開始實施,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在不斷增加,實體書店的扶持、引導向更科學化、規範化、精準化方向轉化。

  2016年、2017年北京分別投入1800萬元扶持資金,70余家書店獲獎勵扶持。

  2018年扶持資金5000萬元,151家實體書店獲得扶持。

  2019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1億元,房租補貼共計5300余萬元,143家書店獲得房租補貼,補貼金額佔入圍書店核定房租成本的近60%。

  2020年市級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總金額達到1億元,全市資金超過2.4億元,極大緩解了實體書店的經營困難,有力推動了書店轉型升級。

  2021年,北京市首次對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對148家書店給予房租補貼,對99家書店給予示範書店獎勵,對142家書店組織開展的2151場閱讀及相關文化活動給予補貼等。

  全民暢讀創始人趙傑不禁感慨:“多年來,來自政府的幫扶,對實體書店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讓我能夠更好地思考和調整經營模式。”

  打造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十年來,北京不斷探索,形成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主題(專業)書店、社區書店等為支撐的十五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不斷滿足人們豐富多樣的閱讀需求,成為書香京城建設不懈的追求。

  十年來,北京以示範書店評選推介為牽引,積極推動實體書店轉型升級、融合創新、內涵式發展,促進書店增強服務讀者、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書店+”模式,探索建設城市文化會客廳等新場景閱讀基礎設施,推動實體書店進商場、進校園、進園區等,形成館店功能互補、多業態融合促進、閱讀氛圍濃厚的新型閱讀空間格局。

  2022年9月,北京市新華書店正式入駐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以優質的圖書品類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濃郁的高校閱讀氛圍,打造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

  十年來,北京利用老舊廠房等騰退、改造空間,探索建立以閱讀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位於中央商務區核心的郎園Vintage,2017年將原萬東醫療設備廠的一棟老廠房,改造為虞社演藝空間和良閱城市書房,這裡如今不僅是一處心靈棲息地,更成為城市裏的人文精神園地。如今的首創郎園,在每一個園區都設有良閱城市書房,為人們打造了一處除了家庭和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舉辦了五屆的“北京圖書市集”,將閱讀與文化新消費融合起來,讓愛讀書成為愛生活、愛學習的引領。首創郎園總經理趙春燕説:“文化新消費也反哺紙質書閱讀空間的經營,讓書香可持續、實體可發展。”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十年來,北京文物建築“活化”成公共文化空間,讓市民的文化獲得感、歸屬感獲得極大提升。回龍觀玉光寺有着300多年曆史,經過修繕後,2022年8月開放為公共文化場所,戲劇、藝術、閱讀、手作、茶藝、觀影、市集等多種文化體驗活動讓居民們感到欣喜。看到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昌平區回龍觀街道工委書記霍琨欣慰地説:“我覺得我們的目標達到了。”正陽書局與有800年曆史的萬松老人塔為鄰,已在此開辦8年。深耕北京歷史文化內涵,正陽書局成為探尋北京歷史文化的網紅打卡地,創始人崔勇説,他對未來充滿了無限勇氣和信心。

  全民閱讀深入京城各個角落

  2011年,“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應運而生,北京十六區此後先後打造全民閱讀品牌。十年來,北京全民閱讀活動深入、紮實推進。

  書香飄滿京城,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網路讀書會、新書推薦會、講座等活動,讓全民閱讀深入到城市各個角落,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十年來,北京已建成“市、區、街鄉、社區村”四級閱讀推廣架構,不斷完善“政府引導、業界支援、社會參與、群眾受益”全民閱讀推廣模式,有效凝聚起社會各界資源,大力營造出書香京城的濃厚氛圍。

  北京大大小小的新書分享會、文化講座、讀書沙龍遍佈圖書館、書店、閱讀空間,一年365天,親子閱讀、白領閱讀、銀發閱讀、機關閱讀、鄉村閱讀、企業閱讀、校園閱讀,全民閱讀實現了人群全覆蓋。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在全民閱讀矩陣中,北京加強數字化手段在優化閱讀資源均衡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提高公共閱讀服務觸達率、便捷度。雲閱讀、雲講座、VR展等,令書香網路生動鮮活,2021年全年累計參與人數高達40億人次。

  一批企業在數字閱讀中彰顯社會責任。多年來,掌閱科技已免費向讀者提供超過1億冊電子版“中國好書”;連續多年參與“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等活動,通過數字技術打造閱讀場景,推動“全民閱讀”落地。中文線上積極與各區公共圖書館及各高校圖書館緊密合作,方便讀者暢游中文線上提供的海量圖書、聽書及期刊資源。

  十年來,為了提供優質內容,北京完善全市重點選題種子庫,推動選題孵化、跟蹤指導、重點扶持、宣傳推廣等全流程創作、引導、出版、傳播機制,加大原創精品創作出版扶持力度,《雲中記》《北上》《中關村筆記》《遠去的白馬》《平安批》等一大批北京精品力作頻獲各項大獎。

  在北京,一個個閱讀的節日、一個個圖書的節日、一個個文學的節日,讓閱讀長久、深遠地影響百姓生活。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北京圖書訂貨會、北京十月文學月、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市、網路文學+大會,堅持數載,成為這座城市多彩閱讀生活的美好注解。

  答卷得分

  享譽全國的“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已走過12年,每年數千萬人次參與,每年上萬場讀書活動,鍛造了北京書香氣質,滋潤着千家萬戶、各類人群。

  北京實體書店超過2000家,平均萬人擁有實體書店0.93家,居全國首位。

  北京市居民閱讀總指數、成年居民綜合閱讀率、未成年人閱讀率、數字閱讀接觸率四大指標均得到穩步提升,領跑全國。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通過VR展、雲錄製、E讀等,推動“E悅讀”、建設書香網路,全年累計參與量達40億人次。

  2021年,北京市首次對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對148家書店給予房租補貼,對99家書店給予示範書店獎勵,對142家書店組織開展的2151場閱讀及相關文化活動給予補貼等。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

  閱卷心得

  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李澍曄:閱讀見證成長之路

  走進李澍曄家,客廳裏有一整面“書墻”,家裏隨處都能見到書,1.8萬冊藏書陪伴這個家庭走過日日夜夜,見證了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之路。在這個家庭,還有一個書架上放着很多由李澍曄和妻子劉燕華寫的書,那是這個家庭熱愛閱讀、擁抱閱讀的美好結晶。

  “別亂跑,在家看看書!”父親這句叮嚀深深印刻在李澍曄腦海中,搬個小馬扎坐在院子裏一邊曬太陽一邊讀書成為他永恒的記憶。鄰居們來家裏,也會誇上一句:“看看,老李家兒子多懂規矩。”李澍曄和妻子志同道合,一家人的閱讀生活也因為北京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完善、全民閱讀紮實推進而越來越精彩。他們一家最愛去的地方是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首都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地,至今李澍曄還記得女兒李湉奶聲奶氣的邀約,“爸爸周末帶我去圖書館!”閱讀也為女兒埋下一顆文學的種子。

  受益於閱讀和書香京城建設,李澍曄一家先後被評為北京市“書香家庭”、全國“書香之家”,他本人獲得了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的稱號。李澍曄更將自己多年收穫回饋給社會,這些年,他多次走進北京兒童醫院白血病中心,給患病兒童講故事,鼓勵孩子們戰勝疾病,還與妻子走進社區、小學、中學、大學、機關、企業、養老中心,為不同人群開展兒童安全、閱讀讓人生豐富多彩等知識講座。(圖/方非 文/路艷霞)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書香京城:厚積全國文化中心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