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新空間開闢産業新賽道

日期:2022-04-06 09:1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演藝新空間開闢産業新賽道
  • 演藝新空間開闢産業新賽道

後浸沒式戲劇《畫皮2677》在繁星戲劇村全新的場景裏上演,沒有舞臺,也沒有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在“未來”和“古風”之間穿梭變換的情境。觀眾進入劇場的同時成為更具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戲劇玩家”。(方非 攝)

後浸沒式戲劇《畫皮2677》在繁星戲劇村全新的場景裏上演,沒有舞臺,也沒有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在“未來”和“古風”之間穿梭變換的情境。觀眾進入劇場的同時成為更具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戲劇玩家”。(方非 攝

  老會館、古戲樓,中軸線上的鼓樓、永定門,三里屯的商業街區,王府井東安市場,書店,酒吧,咖啡館……這些地點看上去似乎毫無共同點,但它們卻都“有戲”。近一年多來,北京演出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新型空間悄然出現,為疫情之下低迷的行業發展開闢新賽道、注入新活力。

  老會館新酒吧都有戲

  2021年9月底,近200年曆史的湖廣會館舊址戲樓上演了一場既傳統又現代的沉浸式戲曲演出。演出開始前,觀眾可以在院子裏體驗戲曲《西廂案》“劇本殺”,隨後在演出區再看一場匯聚京劇、評劇、崑曲經典摺子戲的戲曲專場演出。老會館,新玩法,讓前來體驗的觀眾倍感新鮮有趣。

  正是這場演出拉開了“會館有戲”的大幕,顏料會館、台灣會館、臨汾會館陸續上演各有特點的文藝演出,京劇、崑曲、民樂、雜技、評劇輪番上演,各種旋律在會館的雕梁畫棟間縈繞,撣去塵埃喚醒沉睡已久的老房子。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京演集團承接了“會館有戲”多個會館的內容製作,整體將圍繞呈現“小而精”“小而美”的演出效果、強化“會館文化”的核心概念、着力吸引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融合演出項目四個方面進行深度策劃,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走近中華傳統文化,帶動文化消費,努力打造演藝新空間。

  “會館有戲”很新鮮,但有戲的不只是會館。在望京麒麟新天地商街裏藏着開心麻花的磁劇場,觀眾可以從逛吃模式無縫切換到觀劇模式;走進三里屯繁華喧囂的商業街區,滿身疲憊的白領可以在愛樂匯藝術中心欣賞撫慰心靈的燭光音樂會;在西大望路的北化機·

  愛工場文創園裏有一家開心麻花的沉浸式戲劇酒吧,觀眾可以在酒吧裏看戲;在前門大街鮮魚口美食街上,游客們會在眾多餐廳中間發現有一家叫“天樂園”的老戲樓正在演出時尚京劇;剛剛舉行的大戲東望·全國話劇展演季中,“戲潤中軸”活動更是腦洞大開,打造沉浸式演出新場景,在鐘鼓樓讓東西方戲劇文化碰撞,在前門讓戲劇藝術家與風格舞者交匯,在永定門讓戲劇與武術邂逅……

  劇場不再是臺上台下楚河漢界,觀劇也不必正襟危坐,在這些演藝新空間,觀眾正在重新理解自己與文化演出的關係。

  一站式消費留住觀眾

  在愛樂匯藝術中心等待親子音樂會開場前,來早了的於先生先帶着孩子體驗了藝術中心的沉浸式VR電影;和朋友一起來的小劉則預備好了要在這裡消磨大半天的時間,先玩劇本殺,再體驗沉浸式VR電影,玩累了可以一邊聽燭光音樂會一邊休息;親子音樂會、爵士樂、流行樂……豐富的演出內容也讓觀眾捨不得走,有檢票人員發現,有的觀眾一天連聽了三場不同主題的音樂會。

  過去人們進劇場就是看演出,演出結束就離開,但現在許多演藝新空間提供了多元的一站式文化消費,讓人群停留得更久,形成更多消費。在天樂園,游客可以通過固定展覽了解京劇的前生今世、唱念做打,知道“四大名旦”“四大鬚生”,還能看到即將上臺的演員在公共空間化裝,如果還不過癮的話就走進劇場看一場演出,還可以在這裡穿上劇裝留影紀念。天樂園負責人馬瑛瑛説,許多孩子因為偶然來到天樂園認識了京劇,喜歡上了京劇,經常有家長詢問這裡有沒有京劇培訓。看到大家的需求如此強烈,天樂園從去年開始將京劇普及培訓納入經營中,通過幾期訓練班的舉辦,馬瑛瑛發現,原來專業的少兒京劇培訓是一個有很大需求的市場,“我們正在打磨課程,希望給孩子們提供更好更專業的京劇培訓,讓他們能夠真正感受到傳統藝術之美。”

  用一站式體驗留住消費者,也是開心麻花正在打造的戲劇街區想要追求的目標。開心麻花正在與王府井集團合作,在東安市場打造一個兩千多平方米的戲劇街區,以戲劇演出為主要功能,還有可以逛可以玩的空間,其中包含兩個沉浸式演出空間,以及輕餐廳、咖啡和戲劇周邊,讓觀眾走進戲劇街區有了更多元化的綜合戲劇體驗。也就是説,演藝新空間的經營者在門票收入之外,有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讓劇場的生存有了更多可能性。正因如此,愛樂匯藝術中心才能在疫情期間大膽將劇場從一個增加到了兩個。

  小空間也能有大作為

  幾十個觀眾跟隨劇場引導人員走進沒有座位、沒有舞臺的劇場,燈光暗下,沒有人知道演員會在哪出現,有時在觀眾中間,有時就在觀眾身邊……繁星戲劇村的後浸沒式戲劇《畫皮2677》,給了觀眾極大的自由度,你可以跟隨某一個演員的步伐奔走在劇場空間,也可以走上前和他一起演戲。

  過去的文旅演出,要麼建一座城,要麼在山水間構建宏大的演出場所,但這樣的內容形式很難在商業區、古村古鎮、城市更新片區快速實現,而時下出現的演藝新空間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小”,有的空間只能容納幾十個觀眾,最多的也不過三五百人。空間小,觀眾與演員的距離也變小了,“大劇場裏你聽到演員哽咽了,要想像他哭了的表情,但是在這些小空間的演出裏,你能看到淚珠從演員的臉頰滑落,以及演員投入表演中所有情緒的變化。”開心麻花副總裁劉岩表示,今天的觀眾需要更深度的情感體驗和共鳴,小空間的體驗感和沉浸感更強,也讓觀眾有了更真切的精神共鳴。

  從經營角度看大型實景演出成本高、運營壓力大,而小空間在決策經營上更具靈活性,“小空間也能有大作為。”劉岩説,在開心麻花的概念裏,新型演藝空間的劇場未必是傳統劇場的樣子,商業綜合體和旅游街區往往沒有現成的劇場,新建專門的演藝空間投資建造的成本也高,周期長,“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空間去製作不同的內容,為形狀各異的空間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使之成為可以觀看演出實現深度戲劇體驗的場所,這就是我們對演藝新空間的詮釋。”

  開心麻花剛剛在磁劇場首演的音樂劇《致命旋律》,雖然只是一個小劇場劇目,但是在製作上的投入已經不少於一個中型劇目的投資。這個看上去不划算的投資,其實有着更長遠的規劃,“這部戲要是排出來只在一個劇場演當然很難回本,但我們可以複製到開心麻花位於全國的不同劇場,我們就是想讓大家看到,小空間也能夠依靠高頻次的演出和優質的內容盈利。”在劉岩看來,開心麻花對演藝新空間的開拓、運營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在為演出行業開闢一個新賽道,讓整個行業看到更多可能性,為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為文旅、文商旅融合,為這個時代,推出更多有意義的創新和實踐。(牛春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演藝新空間開闢産業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