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三代守護景泰藍

日期:2021-11-04 10: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師徒三代守護景泰藍
  • 師徒三代守護景泰藍

林徽因第二代弟子、景泰藍非遺傳人鐘連盛(右)與學生、員工們一起研究景泰藍製作。 (潘之望 攝)

林徽因第二代弟子、景泰藍非遺傳人鐘連盛(右)與學生、員工們一起研究景泰藍製作。 (潘之望 攝

  灰色的瓦檐、精美的磚雕、“平安如意”的門簪……景泰藍工藝做成的天元瓶上,代表衚同裏四合院的古建元素被淋漓盡致展現出來。

  二環邊,北京市琺瑯廠已屹立半個多世紀。在這裡誕生的景泰藍精品,常常被作為“國禮”,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傳統技藝。但很少有人知道,景泰藍曾瀕臨失傳,傳承至今多虧了林徽因、錢美華、鐘連盛這師徒三代。

  “1955年,林徽因先生病危,她對我的恩師錢美華説,‘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這成為恩師終其一生的追求。”説話的是林徽因第二代弟子、景泰藍非遺傳承人鐘連盛,他牢記著林徽因和恩師的遺志,一直守護傳承著景泰藍技藝。

  步入位於琺瑯廠三樓的景泰藍博物館,玻璃櫃裏、展臺上,一件件金碧輝煌的景泰藍精品映入眼簾。這其中,既有林徽因弟子錢美華的《和平尊》等景泰藍珍品,也有鐘連盛等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力作。

  景泰藍在中國已有600多年曆史。曾是元明清皇家獨享、宮廷御用的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古都北京,正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重要的産地。

  1950年,林徽因與梁思成發現,在北京熱鬧了幾百年的景泰藍,幾乎要絕根了。於是決定在清華大學營建係成立一個搶救景泰藍工藝的美術小組。20歲左右的常沙娜、錢美華、孫君蓮3人加入小組,從此與景泰藍結下不解之緣。

  1956年1月,北京市琺瑯廠成立,由42傢俬營琺瑯廠和專門服務於皇宮的造辦處合併組成,錢美華擔任第一任總工藝師。在前輩們的努力下,景泰藍獲得新生,並開始復興。鐘連盛記得,上世紀70年代自己剛畢業到琺瑯廠青年班,車間、樓道到處是成品、半成品,工人們熱火朝天,景泰藍漸漸復興,並成為國禮。

  接過前輩的接力棒,鐘連盛埋頭學習景泰藍技藝。

  景泰藍製作技藝十分繁雜,分為制胎、掐絲、點藍和燒藍、磨光、鍍金五道工序,其中還有上百道小工序。每一道工藝都考驗著匠心。

  雖已59歲,但他仍潛心創作。鐘連盛從小生活在北京,他經常到北京的老城、中軸線、衚同采風,尋找靈感。北京的衚同風貌,也因此出現在景泰藍作品之中。

  以北京衚同文化為元素,鐘連盛創作了《北京風情》系列,天元瓶、寶罐、圓盤之上,出現了四合院的如意門頭、磚雕的八寶吉祥圖案、大門鋪首、門墩,瓶腹主體“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對聯等元素。“錢美華大師和我們講,林徽因先生説‘新中國的工藝美術要為大眾服務’,所以我們的作品要來源於人民群眾、百姓生活。”鐘連盛説。

  如今,琺瑯廠陸續迎來一撥撥年輕人,他們拜師鐘連盛潛心學藝。“從林徽因、梁思成,到錢美華,再到幾代京琺人的傳承,景泰藍藝術在不斷傳承、創新和發展,也必將薪火永傳,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藝術光彩!”鐘連盛堅定地説。(李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師徒三代守護景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