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多家文博單位137件精品文物

日期:2023-05-09 09:34

分享:
字號:        
區域:
海澱區
開始時間:
2023-05-08
地點:
國家典籍博物館
結束時間:
2023-08-29
活動類型:
展覽
來源:
北京晚報

  原標題:匯聚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多家文博單位137件精品文物 邂逅多彩大明 品鑒文化盛宴

  自洪武到崇禎,明代共經歷了16帝17朝,國祚之久僅次於唐代與清代。其中,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當數第13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他的統治時間長達48年。在這期間,多變的政治環境和發達的商品經濟,使當時的社會呈現出繁榮的風貌與多元的時代特徵,極大促進了晚明文化藝術的興盛。

  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萬曆文物主題特展”匯聚了來自昌平區明十三陵管理中心等多家文博單位的137件展品,通過“以禮永續”“物裏乾坤”“放眼世界”三個單元,將一幅呈現萬曆年間社會風情與皇家生活的歷史畫卷在觀眾面前徐徐鋪開。

  觀展·亮點

  現存唯一一件帝王金冠

  852根金絲手工編織而成

  展廳中,一頂金光閃閃的帽子獨享一個展櫃,彰顯了其與眾不同的地位。它的官方名稱叫“金翼善冠”,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的唯一一件帝王金冠,也是此次展覽最珍貴的展品之一。

  來自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的策展人王宴姝説,翼善冠是皇帝穿常服時所佩戴的帽子,因帽子的折角向上如同一個“善”字,所以名為翼善。定陵一共出土了三頂翼善冠,形制相同,只是質料不同,其中一頂就是這件金翼善冠,另外兩頂是烏紗翼善冠。“金冠出土于萬曆帝棺內右上角的一個小圓盒裏,因此我們推測,它可能是萬曆帝生前最喜歡的一頂帽子。”

  最讓人驚艷的還是金冠的製作工藝——由852根0.2毫米的金絲純手工編結而成,採用了掐絲、碼絲、焊接等多種工藝,通體卻看不到任何的接點和斷絲,可謂是明朝金銀製作工藝最高水準的代表作。稍微湊近,可清晰地看到,金冠上兩條左右對稱的金龍昂首相對,中間鑲嵌了一枚火珠;似乎下一刻,兩條金龍就要淩空而起,堪稱是金冠的點睛之筆。“這裡是金冠造型裏最生動的部分,同時也是最難製作的部分。”王宴姝説,製作這樣一頂金冠需要耗費能工巧匠數十年的時間。

金翼善冠

金翼善冠

  體量最大青花瓷大缸

  首次走出庫房與觀眾見面

  步入展廳,觀眾絕對不會錯過一口青花瓷大缸,這是展覽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展品。“布展的時候,我們七八個工作人員都抬不動。”王宴姝説,展出的青花雲龍紋缸是一件陪葬品,出土自定陵,類似的器物還有兩件,分別放在玄宮中殿萬曆帝及兩位皇后的神座前。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口大缸是首次走出庫房與觀眾見面。

  這麼大的大缸是為何用?答案藏在內部。湊近看,缸內表面似乎附著一層黑乎乎的臟東西,“這其實不是灰塵,而是燃燒過的痕跡。”王宴姝接著揭秘,剛出土的時候,缸內儲有油脂,經鑒定表面油脂為蜂蠟,大概5到6釐米厚,下部為植物油;油麵中心還有燈芯,頂端有燃燒過的痕跡,大概是由於玄宮封閉後缺氧而熄滅。專家據此推測,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長明燈”。“古代君王在陵墓中放置長明燈,是希望陵墓可以像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輝煌。因為要儲存足夠多的油脂,所以缸的體積一定要足夠大。”大缸的頸部還有一行小字,從右向左連起來為“大明嘉靖年制”。“大件瓷器的燒造極為困難,非常考驗工匠的能力。到了萬曆年間,這個工藝已經基本失傳了,所以萬曆帝用的是他祖父年間的大缸。”

  展廳中最小的一件文物同樣出土于定陵,只有啤酒瓶蓋大小,是一件青花雲龍紋盒。盒子遍身飾有海水江崖和龍紋,上面的龍也是定陵出現的最小的龍。“它出土于孝端皇后的棺內,我們推測它有可能是孝端皇后的胭脂盒。”王宴姝指著盒內殘留的褐色塊狀物體接著説道,“這些有可能就是胭脂。”

  十二龍九鳳冠

  奢華待遇告慰逝者

  定陵出土了四頂皇后龍鳳冠,分別是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孝靖皇后的十二龍九鳳冠、三龍二鳳冠。其中,十二龍九鳳冠(複製品)在展廳中驚艷亮相:龍鳳交錯,口銜珠寶串飾,之間還插飾著翠雲、翠葉。數百年過去,龍鳳冠依然不失富貴光鮮,盡顯雍容華麗。

  從規格來看,其主人生前應該享盡榮華富貴。事實上,主人孝靖皇后生前並無機會佩戴。王宴姝講述了背後的故事:孝靖皇后原為慈寧宮宮女,生前不受萬曆帝的寵愛,誕下皇長子的她不僅沒有實現母憑子貴,反倒在宮中受盡冷落;去世時,皇貴妃的身份使她沒有資格和萬曆帝合葬在定陵。直到其孫子朱由校即位後才為她正名,追封了孝靖皇太后的謚號,並將她的陵墓遷到了定陵。十二龍九鳳冠和三龍二鳳冠也是朱由校為自己的祖母追加的陪葬品,使其在死後多年終於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

  謚冊謚寶聯袂展出

  講述孝端皇后的人生故事

  展廳中,有兩件展品為我們講述了整個展覽另一主人公孝端皇后的人生故事。它們是孝端皇后的謚冊和謚寶,為首次對外展出。

  王宴姝説,孝端皇后王氏是萬曆帝的原配妻子,她素有孝慈之稱,居皇后之位長達42年。去世後,萬曆帝尊謚其為“孝端皇后”。展出的謚冊和謚寶均是其孫朱由校下令製作並陪葬。其中,謚冊共十版,第二至第八版刻著正楷謚文。仔細看,還能看出“孝孫四皇帝臣由校”的字眼。謚寶是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後謚號的璽印,上面雕有龍鈕,鈕與印可以分開;該謚寶的印文為篆書“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寶”。

  展覽還展出了孝端皇后生前佩戴的簪子,樸素典雅的風格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她本人淡泊溫和的性格。

  觀展·解碼

  燈箱造景感受明代風情

  展覽還打造了多處景觀,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明代風情。步入第八展廳,掀開透明的紗簾,迎面便是一幅生動的明代中期蘇州的社會生活圖景,圖景兩側亮起的燈籠更添別樣韻味,吸引觀眾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畫作為仇英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卷》,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此次,主辦方從館方得到授權,將高清大圖呈現給觀眾。繪製時,仇英參照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構圖佈局,從郊外到虹橋、城門、城內大街,再到城外,2000多個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從書坊、紙鋪到當鋪、紗羅店舖,畫卷涵蓋了明代經濟、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是研究明代中後期社會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圖證。

  燈箱造景對面,便是一處名人書房。受濕度等因素限制,書房展出的是現代倣明傢具,不過,觀眾依然可以從流暢的線條、簡單的造型、素雅的佈局中,感受到明人的審美情趣。未來,主辦方還將在此舉辦相關互動活動。

  拓展閱讀全方位了解歷史

  《天工開物》《牡丹亭》《徐霞客遊客》……展覽展出了一批明代典籍書影。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説,觀眾可以將該展覽與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中華傳統文化典籍陳列展”對照來看,進一步了解明代文化藝術、科技醫學方面的突出成就。

  普通讀者也可以在看展之後,走進國圖各個閱覽室開展拓展閱讀,進一步深入了解萬曆時期的方方面面。張志清還列出了書單:通俗看《明朝那些事兒》,細節看《萬曆十五年》《顯微鏡下的大明》,全面看彭勇的《明史》、樊樹志的《明史十二講》、孟森的《明史講義》、南炳文的《明史》,追溯看二十四史《明史》、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這就是在國家圖書館看展的妙處,讀者可以不斷拓展視野和深度,去捕捉自己感興趣的每一個話題。”

  觀展·提示

  展覽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第八展廳

  票價:58元至88元

  購票方式:小程式“博物觀世界”或貓眼、大麥、摩天輪等合作平臺購票

  展期:至8月29日

  (牛偉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