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非遺之平谷方言、驢皮影雕刻技藝、平谷區抗日歌謠

日期:2022-06-21 16:24    來源:平谷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平谷方言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平谷方言,是指在平谷地域形成的,在北方話基礎上,具有獨特語音、語調,並對人、事、物等多方面的名稱和稱謂具有獨特表達的語言。它是地理位置、獨特水系和歷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平谷方言主要特點有:一聲與二聲相反;三聲和四聲變化不大;語音偏重且發“艮”;“兒話韻”在不同情況下運用以及本土特色的成語、俗語和歇後語。

平谷方言透著一股樸實、厚重、勁朗的鄉音,它是平谷歷史文化發展活化石。

驢皮影雕刻技藝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平谷驢皮影雕刻技藝,是伴隨冀東皮影戲傳入平谷域內,在與當地文化融合過程中傳承、發展而成今日樣貌。

傳統“皮影人”製作,以驢皮為主要原料,包括設計、鏤刻、染色等流程。如今,“皮影人”製品也由最初作為皮影戲的演具,發展為同時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平谷區從事驢皮影雕刻的老藝人主要有2位,一是興谷街道中羅莊村賈和順,另一位是金海湖鎮胡莊村胡長友。

平谷區抗日歌謠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平谷區抗日歌謠,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平谷地域流行的,通過口頭傳播的民歌、民謠。歌詞簡單、質樸,具有平谷土語化、口語化等特點。

這些歌謠控訴了日本鬼子暴行,歌頌了共産黨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英勇的抗敵鬥爭事跡和樂觀主義精神。代表性作品有《挖壕歌》、《鬼子太無理》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