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探访科技园区,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日期:2022-06-30 17:09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成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就是这样一个“闷头做大事”的科技园区。不仅围绕机器人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布局,展示了诸多行业顶尖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还孵化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公司,打造了瞄准全产业链的生态平台,为首都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落地贡献了力量。

  顶尖机器人各显神通

  “过去汽车变速箱组装是重复的人力劳动,原理虽然不复杂,但很容易出现偏差和失误。” 走进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展厅内的不少展品让人耳目一新。

  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史先程指着一款机械臂介绍说,这是一款用来组装汽车变速箱的工业机器人,装上力反馈装置后,机器人在工作时可以根据力的作用自行调整,大幅提升了安装精度,还减少了人力成本。

  这款机械臂的生产商是来自中关村的企业珞石科技。珞石科技生产的柔性协作机器人已经应用到了汽车零部件和3C电子产品生产、医疗等不同行业的场景中。

  像这样“大显神通”的顶尖机器人展示品,在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展厅内还有很多:深度集成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和数字双胞胎虚拟调试等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轮毂的全自动流程安装;模拟人手造型的轻型协作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所有关节都可以自由活动;翻转跳跃灵活的四足机器人,是全球首款伴随仿生机器人不仅适用于教育、娱乐,还能在安防、救援等多种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中心展厅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代表北京机器人发展水平的前沿核心关键技术,吸引了遨博、珞石科技、华航唯实、极智嘉等产业领军企业的最新机器人产品。

  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年底成立至今,创新中心以市场化机制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和特色化产业园区同步落地,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孵化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行业公司。

  国内第一家研发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的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能够双足行走的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也就是能够独立行走的“双足机器人”,填补了国内机器人技术空白。

  公司研发负责人张超杰介绍,钢铁侠科研团队攻克了机器人结构设计、机电一体化配合、算法落地等挑战,突破了诸多核心底层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五代机器人研发,实现ART机器人直立行走上下台阶。目前公司的第六代双足机器人产品即将上市。

  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研发协作机器人的遨博智能是我国首家从事模块化轻型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可以在餐饮、医疗、生活服务甚至核酸检测等多领域工作。遨博最新研发的协作机器人,包括控制器在内,零部件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替代,不仅提高了产品抗风险能力,也为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新系统

  近年来,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作为首都加快布局高精尖产业,完善机器人生态的重要举措,创新中心于2020年底正式成立。结合机器人产业实际特点,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和公共服务三个板块内容,两年来成功打造了一个聚焦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中心围绕产业发展实际打造的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模块,是国内首家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史先程表示,该平台运行以来,打通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本链,助力了机器人行业创新创业发展生态的完善。

  同时,创新中心还注重加强“企、产、学、研”的合作,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院所,开展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认定和概念验证计划,充分发挥创新链效能,助力北京创新资源产业化。

  截至2022年3月,创新中心已经汇聚了不同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代表入驻,吸引了1400家生态企业参与相关工作,发布成果和供需匹配突破了10万个,用户交互超过1000万次,落链数据突破13亿条,为提升北京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