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解读

日期:2021-04-09 08:38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分享:
字号:        

  近日,《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方案》)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对首都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对《方案》出台的背景、特色亮点、重点任务进行权威解读。

  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发展单独成章

  问:《方案》为北京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描绘出一张全新的“施工图”。请问,对照中央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北京版的国企改革方案特色有哪些?

  答:当前,“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首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关键时期,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对首都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做到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

  总体而言,《方案》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色:一是全面贯彻中央要求与突出北京特色相结合。《方案》对中央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逐条进行梳理,逐一对照落实。同时,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首都新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将“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发展”作为单独一章,提出国企发挥作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是突出放活与管好相结合。既坚持深化改革又注重加强监管,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针对国资监管的薄弱环节,将“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作为单独一章,对京外、境外投资、债务风险管控、国有企业土地利用等提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和要求。

  三是坚持稳慎推进与注重创新突破相结合。考虑到首都国有企业特殊的功能定位,《方案》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举措较为稳妥审慎,但在市场化改革、加强国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比如在激励约束上,提出对引进核心关键人才实行差异化薪酬,可不计入工资总额基数。针对国资监管抓手不足的现状,在监管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提出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派出总会计师,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构建“六位一体”协同监督机制等。

  分层分类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问:近万字的《方案》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导向非常明确、清晰,提出一系列的新机制、新举措,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围绕“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改革目标,《方案》重点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选人用人、中长期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把上市作为主要形式。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支持混改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经理班子成员达到一定数量。大力推行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三是优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足用好股权和分红激励、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种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鼓励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

  推出不少于100个新应用场景

  问:在科技创新中,国企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请问,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举措有哪些?有何创新做法?

  答:“十三五”期间,市管企业创新发展加速推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库入选项目近300个,累计拥有各类创新平台近500个,专利申请量、专利授予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7%、13.6%、18.3%,均高于全市水平,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1500个。

  为推动国有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方案》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大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要带头落实好北京市与国务院国资委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加强与央企合作,争取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加强国有企业与中关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国有企业优先采用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开放应用场景,主动参与“三城一区”建设。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过去相比,《方案》提出的改革举措,更加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明确提出“到2022年,市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三年累计新增研发投入不少于1200亿元,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提出国有企业要“加大与中关村企业的协同创新,在自动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技战略任务和全市重点科技项目”等;

  更加注重创新成果转化,提出了要聚焦“高精尖”产业,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落实攻坚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城市出行、科技冬奥、智能工厂等领域推出不少于100个新应用场景,加强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加快将符合功能定位的国企向城市副中心转移

  问:国企在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发力的重点?

  答: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加强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作出更大贡献,《方案》聚焦“十四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梳理了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和具体举措。

  具体而言,一是围绕服务“两区”建设,提出:建设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推动王府井免税店在京落地,打造市内免税标杆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发展首店经济,激发时尚消费和品牌消费,全力服务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国有金融企业深度参与金融要素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二是围绕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出: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组建数据交易运营公司,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鼓励国有企业加大“五新”领域基础设施投入。

  三是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统筹指导国有企业在津冀集中布局,主动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将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向副中心转移,扎实推进城市绿心三个文化设施、行政办公区二期、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等。

  四是围绕积极参与北京城市更新行动,提出:加快国有企业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推动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改造升级,做好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鼓励国有企业利用五环以内和城市副中心的土地空间优先引入补齐产业创新和城市功能短板的设施项目,支持五环以外土地空间优先用于高端制造项目;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中轴线申遗保护,服务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等。

  五是围绕联合中央企业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发挥央企的产业优势,在轨道交通、氢能利用、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加大对接合作,积极争取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借力北京金融、人才、政务服务等支持政策,集聚央企优势资源,共同支持“三城一区”建设等。

  六是围绕服务保障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提出:引导国有企业加大交通、水务、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优化地面交通线网,开通轨道新线,方便市民出行;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房、人才公租房及养老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加大环保技改投入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