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怀柔影视产业走上快车道 百余家“影视+科技”型文化企业让影视行业插上科技翅膀

日期:2020-11-01 07:3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打印
字号:        

  原标题:科技赋能怀柔影视产业走上快车道 百余家“影视+科技”型文化企业让影视行业插上科技翅膀

  中科院力学所的专家为电影《流浪地球》剧本策划出脑力、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中有3个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中影集团出品大片《金刚川》的制作管理已采用大数据支持下的制作管理模式……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专场推介会上,一个个科技赋能影视的小故事,让人们看到了怀柔文化产业越来越细腻的“颗粒度”。

  说起怀柔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不是外景拍摄基地、大型影棚租赁、艺术家工作室等基础业态资源。2020年以来,该区通过引进酷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楚天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盈科旅游文化科技公司等100多家“影视+科技”型文化产业企业,从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成片宣发等各个环节助推影视产业发展,让影视行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已在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应用起来。”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主任陈军介绍,比如拍摄时,相距较远的导演和副导演、演员之间不必再拿着大喇叭喊话,平板电脑里的一个小程序就可以实现实时画面的标注、编辑、修改,方便主创团队理解导演意图提高准确度。虚拟影棚也已应用起来,无需绿幕抠像,LED屏幕就可以营造拍摄所需的环境氛围,光照自然、场景逼真。后期制作时,人工智能可以先为影片色彩做粗调,人工再做精调即可,提高效率。中影集团出品的大片《金刚川》《流浪地球》在拍摄制作中都不同程度实现了这些应用场景。

  落地怀柔的爱奇艺影业则纯熟运用虚拟制作,把艺术家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剧本输入系统中,15至30分钟就可以把所有角色拆分出来,做出人物关系图谱。大主角由制作团队来选,许多小角色则由人工智能来选择和分析。”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薛中说。

  而在两个月后,一处由怀柔某废弃老厂房改造而来的楚天云影视数据中心即将正式运营。有了这个数据中心,高科技含量较高的影片就有了高性能、统一稳定的大数据物理运算环境,可以节省影视制作能耗约40%。

  从业20余年的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王丹戎感慨,中影2008年就落户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前几年感觉影都建设较缓,而怀柔科学城的崛起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巨大希望。“中科院多个院所的落地带来了最扎实的基础研究,代表了最尖端的科技水平,电影人都期待着让艺术与这些研究成果相结合。”

  眼下,怀柔区正在构建以科学城为统领“1+3”融合发展新格局。该区文促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拥有亚洲第一的“大后期”制作系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硬科技越来越多应用于影视产业,影视与科技的结合必然为全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该区文化产业走上快车道。(李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