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招标垃圾分类 三十余家企业涉足

日期:2019-07-02 08:37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打印
字号:        

  原标题: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参与——三十余家企业涉足垃圾分类

  在东城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已经有8个街道引入了名叫“绿猫”的专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仅东花市街道,垃圾分类参与率就已达到了40%。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市共招标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308包,有三十多家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参与了垃圾分类等业务。

  专业企业进驻东花市街道以后,在辖区内设置了204处厨余垃圾回收点,原本绿、灰、蓝三个颜色的垃圾桶,被一大一小的两桶取代。小的垃圾桶专收“厨余垃圾”,大的垃圾桶回收“其他垃圾”。这正是市城市管理委正在推广的“干湿分离”新模式,居民生活垃圾由原来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简化为更直观清晰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

  忠实里南街1号楼下就有个回收点。观察了半小时,10多位居民全都能做到将厨余垃圾倒进桶内,随后再将塑料袋扔进旁边的“其他垃圾”箱内。将厨余垃圾分离出来后,居民只需拍照并上传至“绿猫”客户端,就能参与“厨余垃圾分离21天打卡”,获得一定积分兑换小礼品。收集上来的厨余垃圾,每天被记录数据,并由专车清运。

  利用客户端,居民还可以呼叫指导员上门回收可回收物,不必再亲自下楼卖废品了。当天,家住东花市街道忠实里南街2号楼的居阿姨就通过客户端给指导员李明下了单。没过10分钟,李明就来到了居阿姨家,熟练地将塑料瓶、箱板纸分类称重。客户端上,20多种可回收物都明码标价,李明只需要把数量和品类填上,系统就能自动计算出价格,并发送到居民账户。居阿姨说,账户里的钱不仅能提现,还能通过“让废品在有爱的地方萌发温暖”活动捐助给社区困难群众。李明从居民家收来的可回收物,还要再进行细分,仅纸张这一项,就要被细分为打印纸、报纸、钢板纸、箱板纸四类,然后再分类打包运输到处理机构。

  与东花市街道仅购买一家服务不同,与之相邻的龙潭街道则购买了两家企业的服务。可回收物由一家收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则由另一家收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两家虽然在业务上各自独立,但事实上存在竞争关系,同为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各自都有一套垃圾分类模式,一旦本企业工作效果不好,街道完全有可能用另一家来取代自己。

  郊区的一些街道,也正在用通过引入企业这一方式来提升垃圾分类专业化水平。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在专业企业入驻后,沿街商户的厨余垃圾回收玩出了新花样。每天,指导员都会驾驶垃圾清运三轮车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厨余垃圾。车头有个小喇叭播放音乐,店主一听到乐声,就将提前准备好的垃圾桶搬出来交给指导员。这些三轮车还装有北斗定位系统,每一辆三轮车的位置、行驶轨迹,都会出现在电子地图上。这6辆三轮车在完成回收任务后,最终将会把厨余垃圾倾倒至大型垃圾车,由大车按照流程运送至处理厂。(陈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