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京 > 专题视频 >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整体筹划上是如何考虑的?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整体筹划上是如何考虑的?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5-08-21 18:00 
分享: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以往全国科普日活动,基本上是利用每年9月的第三周一周左右时间,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主要突出的是示范引领性。此次新修订的《科普法》把每年9月设立为全国科普月,更加明确了科普地位、职责和社会责任,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稳定、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更有助于汇聚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的效能,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今年科普月活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高举科技科普的旗帜,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科普法》的贯彻落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展现首都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二是建强科普之翼,准确把握“首都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的定位,组织科技成果走进公众系列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深入挖掘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重点领域科研成果科普化,举办2025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采用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三是开展“有组织的科普”,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汇聚优质的科普品牌,推动“科技馆之城”等阵地建设的整合提升全覆盖。依托纲要实施办成员单位汇聚优质科普资源举办区域主场或行业的特色主题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沙龙论坛、展览展示、互动体验、成果发布等;依托“科技馆之城”主阵地打造主题体验路线,推动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展馆展厅和重点实验室等设立公众开放日,开展科技文化进商圈活动,打造科普促进新消费的场景;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推动一批优质科普品牌活动服务社区乡村,进一步探索推动区级综合科普场馆的全覆盖。
  四是加强国际国内科普交流,拓宽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推动科普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开好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推动科普月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活动,加强京津冀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互动交流,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