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的工作进展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4-09-05 17:20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为了积极应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工作,我们近几年来出台了像《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等系列的配套政策,应该说初步构建了,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包括安宁疗护在内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简单作一个汇报。
第一是坚持预防为主,让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比如,聚焦失能预防,开展老年人失能健康管理项目,累计筛查重点老年人32.4万人次;聚焦失智预防,开展脑健康体检项目,累计筛查92.2万人次;聚焦口腔健康,开展老年人“口福”项目,累计为6万多名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口腔健康检查;聚焦心理健康,在70个社区(村)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第二是关于医养结合方面,是要让老年人能看上病、看好病。依托北京老年医院和各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市区两级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构建了“1+17+N”的工作机制,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共同推进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一对一”的对接机制,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我们建设了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2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3家,搭建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在这个上面我们有220家医养结合机构入驻,在这个平台上为老年人提供科普讲座、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等(服务)。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到去年年底,全市友善医疗机构595家,创建比例达到98.7%,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5%。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6%。
第三方面是在补齐短板弱项,让老百姓能得到更好照护、生命能够更有尊严。随着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安宁疗护需求快速增长,我们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把老年护理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建设纳入到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有效弥补了老年健康设施资源不足的短板。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21家,新增床位500张,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12家,新增床位有600张。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北京市有近百家医疗机构注册了临终关怀科(也叫安宁疗护科),开放安宁疗护床位达到1100张,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需求应该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北京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