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京 > 专题视频 > 北京法院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北京法院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4-07-12 14:45 
分享: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张晓津: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也就是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1993年8月北京市高、中两级法院在全国法院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以来,北京法院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工作已三十年,三十年来,北京法院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北京法院在积极服务保障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做的一些工作,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是依法妥善审理典型案件,明确依法保护创新的裁判规则。2023年发布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典型案例(1993-2023)》,其中包括多件涉及专利权、植物新品种以及数字经济领域新产业、新模式的典型案件。比如我们审结的导航电子地图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入选了全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明确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导航电子地图的著作权法保护路径。审结的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审结的“强硕68”玉米植物新品种无效行政案,入选了最高法院种业保护典型案例,确保育种成果获得保护,有效激励育种创新;审结的“刷宝APP”不正当竞争案,探索完善数据保护规则,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方面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在前期专项调研的基础上,北京高院发布了《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的工作规划(2023-2025)》,针对数字经济各重点领域的产业特点,提出并按照年度清单任务逐项落实了确立涉数字经济新类型案件裁判规则、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构建专利行政案件绿色通道机制等20余项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司法举措。北京高院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同承办了202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发展专题论坛,围绕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相关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探讨平台数据分类和分层保护的相关路径。同时,就我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海牙协定等国际条约对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我国加强数字环境下司法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等公正的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规则。
  第三方面是不断强化能动履职,营造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北京法院去年新设了中关村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实现了“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的巡回审判全覆盖,全年开展巡回审判、调研座谈活动160余次,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实行芯片、通信等重点领域技术类案件审理的绿色通道机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审理,切实提质增效。京津冀三地高院签署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服务保障京津冀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法院下一步将不断地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和水平,积极回应创新主体的司法需求,为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保障。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