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2-11-03 16:23
发布会日期:2012年1月19日
简介:“2011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王惠: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各位出席北京市政府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是向各位介绍2011年北京经济运行有关情况,专门请到了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女士来给大家介绍2011年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我想大家都很关注这个情况,2011年北京的经济发展,这是全世界关心的题目,也希望媒体朋友给我们做一些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于局长。
于秀琴:各位记者、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的北京政协、人大两会已经把2011年的数据在会上做了一些介绍,在两会的报告当中使用的数据是2011年的预计数据,我今天发布的数据是正式数据,下面我把2011年的总体情况做一个介绍。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经济运行基本稳定,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会上预计增长8%以上,最后核实的数据是增长8.1%。从三产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4.4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3039亿元,增长7.4%,建筑业705.4亿元,增长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19.8亿元,增长8.6%。这是经济运行的一个主要数据。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我们知道上一年刚刚公布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961万人,到2011年的年末,全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2018.6万人,比上年末又增加了56.7万人,增速比2001-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42.2万人,增加37.5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7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按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北京实现的人均GDP12447美元已经接近富裕国家地区的水平。
1.农业生产小幅增长。全市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全年粮食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3%。主要农副产品中,生猪出栏数增长0.1%,禽蛋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牛奶产量分别下降2%和0.2%。
2.工业生产增长趋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3.第三产业稳中趋好。从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2.9%和18.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与零售业分别增长10.4%和8.9%;金融业增长4.4%,房地产业下降3.2%。
2011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的商品购销总额89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整个国外的市场需求复苏比较缓慢的情况之下,北京市的贸易总量,我们的购销总额仍然实现了21.2%的增长,其中,购进总额44617.4亿元,增长24.6%;销售总额达到44636.2亿元,增长17.9%。从地区的进出口情况看,全年实现的地区进出口总值38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进口总值3304.7亿美元,增长34.2%;出口总值590.3亿美元,增长6.5%。
二、价格涨幅高位稳步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回落。12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1%,,烟酒类上涨3.5%,衣着类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3.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涨幅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4%,涨幅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三、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
1.受小客车限购政策影响,机动车销量降幅超四成。全年共销售机动车79.7万辆,比上年下降44.3%。其中新车40万辆,下降56.3%;旧车39.8万辆,下降23%。
2.商品房销售降温,保障房建设大力度推进,房价涨幅持续回落。全年销售商品房14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2%;其中销售住宅1035万平方米,下降13.9%。全年政策性住房完成投资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新开工面积为1726.8万平方米,增长59.7%。销售政策性住房422万平方米,增长51.2%。12月份,全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新建住宅价格下降0.1%,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2%,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
3.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品市场多点带动。从投资情况看,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反映实际工作量的建筑安装投资完成25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受汽车、电子、医药等项目带动,工业投资完成751.9亿元,增长4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多点带动。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是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吃类的商品增长17.3%,穿类的商品增长21.3%,用类的商品增长5%,烧类商品增长27.4%。从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看,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3%、54.8%和43.2%。
4.工业高耗能行业大幅收缩,重点发展领域增势较好。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设施农业和籽种农业分别实现收入45.6亿元和1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24.3%。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接待户分别实现收入21.7亿元和8.7亿元,分别增长22%和18.2%。
工业高耗能行业大幅度收缩,医药、装备、汽车制造业较快增长。受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停产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全年增加值下降73.3%。与此同时,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别增长27.2%、13.6%和13%。
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较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6560.3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快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趋于活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增长16.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1亿人次,增长16.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4.3亿元,增长18.1%;接待入境游客520.4万人次,增长6.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增长7.4%;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9.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四、经济运行质量较好
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3.2%和25.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3.3%和26.7%。
2.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其中,两次提高社保标准、发放生活补贴、个税起征点提高、公交系统调资等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984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其中,受农民外出从业人员增加、工资上涨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19.6%;受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及惠农政策带动,转移性收入增长30.8%,是拉动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78元,比上年增长9.6%。
3.企业利润保持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31.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36.5%、23.3%和10.8%。1-11月,全市限额以上第三产业企业实现利润9339.4亿元,增长22.5%。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零售业利润分别增长30.2%、29.5%和23.9%
4.电耗低速增长。受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度推进的带动,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821.7亿千瓦时,比上年仅增长1.5%。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310.9亿千瓦时,下降5.2%(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6.1%);第三产业用电量349亿千瓦时,增长7.1%。
2011年,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调结构转方式的大背景下,北京经济增速出现回调,但总体运行基本稳定,符合调控预期,主要指标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展望2012年,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实现“稳中求进”。我介绍的情况到此结束。
主持人:谢谢于局长非常详尽的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各位,请大家提问。
北京日报:我想问一下,刚才提到北京的人均GDP接近富裕国家的水平,这个GDP水平决定北京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会体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联合国对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GDP的衡量指标具体是怎么分级的,富裕国家上面还有没有其他的发展水平之类的衡量指标?谢谢。
于秀琴:刚才介绍了2011年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1%,也介绍了2011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2000多美元,这个情况跟国际世界银行的标准来看,我们应该处于中上等收入上限水平,2011年的标准是12275美元。北京作为首都,人均GDP达到这样一个水平,说明北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的富裕程度已经在上中等收入的上限,我们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情况从国际的一般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都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可能会出现放缓的趋势,这也是根据世界各国所走过的经济发展的路径所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2011年我们进入“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收获到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十一五”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二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8%的速度对今后北京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速度,也就是说进入“十二五”改革开放进入后30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前30年放缓一些,这是符合趋势,也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但是8%的速度仍然属于一个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分组的标准。我们拿到的2010年世界银行按人均GNI不同国家的收入标准,低收入国家是1005美元以下,一般世界银行就把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划入到了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在中等偏下国家划定在1006美元到3975美元,也就是说这个区间之内的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上中等偏上,也就是上中等水平的划分是人均GNI3976美元到12275美元,如果在这个区间的话,应该是属于上中等国家的水平。从北京的情况来看,离12275美元还有一段差距,这仅仅是数据上的,只能说明一个基本情况。另外我们算的人均GDP,世界银行用的是人均GNI,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到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的平均富裕程度,达到了一个上中等,仍然处于上中等这样一种状态。进入了上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经济发展应该也像我回答第一个问题一样,经济结构要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北京的经济发展是更加注重第三产业,更加注重信息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个是经济结构方面一个最突出的变化。
新华社北京分社:数据里说1到3季度增长8%,全年是8.1%,意味着第四季度经济出现了一个比前三季度或者是第三季度好的发展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您对今年也就是2012年北京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怎么样的判断?谢谢。
于秀琴:2011年北京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1%,这个速度应该说达到了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增长的目标。从全年的走势来看,我们能够关注到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翘尾,这个翘尾因素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从我们分析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是不是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第一方面是工业情况。我们看到的数据从工业情况来看,第四季度有一点小小的翘尾,主要有22家企业的新建项目集中在年底投产,这些企业集中年底投产和春节期间我们1月份的工作日比较少,这些企业提前备案,使得11月、12月份工业的增速有所上翘,但是总体的增速是低缓的速度。从第三产业情况看,第三产业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从全年来看,贡献度超过80%,也就是8%的经济增长当中有80%是靠第三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当中我介绍的数据也能看到,特别是我们拿到的1到11月份第三产业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北京的第三产业在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它的基本面表现良好,大多数的行业实现的总收入和利润都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有几个行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使得第三产业在第四季度的增长当中也有所翘尾,使得北京的增长速度在年末有一个略微的往上翘一点。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物价,我们知道GDP的增长速度是剔除价值上涨,我们介绍的数据当中,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出现了四个月的涨幅回落,对缩减GDP来说也起到了一个往上翘的影响。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您是不是能介绍一下北京分区域对整个GDP的贡献结构,比如你说的第三产业里面科研技术服务增长比较快,是不是都是集中在比如中关村,还有一些新的投资区域。第二个是我们现在有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减税了,我到税务局去看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做了登记,明年我们市的财政收入会不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于秀琴:关于GDP分区域的数据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因为分区域的数据我们使用的行业更要细化,那个数据要等到GDP的年报数据才出现,年报数据是每年的5月到6月之间才能算出来。但是这里我可以给您一些跟您问的问题相关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来用创新来驱动北京的经济发展。主要指中关村板块,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1到11月企业的总收入和利润都好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房地产结构调整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资源更多的向中关村区域涌动,无论是中关村企业当中的有创新投入的企业数量,还是科技人员的数量上来看,2011年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如果您要了解相关的数据,我们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会给您提供很详细的数据。也就是说,2011年作为转方式调结构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年头,北京市在大力发展中关村,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这方面投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后期我们更加关注它的产出情况,这是我们统计上也需要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您谈到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会不会对GDP产生影响?我想这个问题最好是由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来谈,从我们感觉来看,北京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昨天刚刚看到1到11月份服务业企业当中,小企业,我们现在统计的是限额以上的企业,分大中小,小型企业,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大大快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国家的减税政策对中小企业更是一个带动,我想2012年小企业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北京晨报:材料里面讲到去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突破2千万大关,人口调控的状况下怎么认识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增加的数据?谢谢。
于秀琴:人口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数据。我刚刚发布了北京的常住人口数据,2011年年末已经突破了2000万的大关,对北京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人口的数据来看,应该说外来人口它的比重是上升的,外来人口对北京经济发展应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北京作为首都这样一个特大型都市,中国发展还很不平衡的情况下,人口向北京集聚,向北京涌动,确实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市应该说非常重视人口工作,也非常重视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在北京的发展问题。随着北京的经济发展进入我前面已经介绍到的,北京的快速经济发展进入稳定期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应该也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有所缓和,因为经济增长快速是人口集聚的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人口也会放慢。我介绍的数据,2011年人口增长的情况比前十年的平均增长幅度要下降一些,这个也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的客观的趋势。谢谢。
记者:我看CPI数据比年初政府制订的要高一些,而且波动很大,其中原因是什么?另外因为快过春节了,大家会关心物价,今年1月份的CPI会怎样,今年预计是多少?谢谢。
于秀琴:谢谢你的提问。CPI的数据我刚刚已经公布了,2011年全年是5.6%,这个数据也在我们预期当中,这就谈到了2011年政府确定的目标是4%,这个4%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引导性的预期目标,从制订计划和最后敲定的背景来看,应该说实现4%不仅难度大,而且可能性是很小的。随着2011年各方面推动物价的因素都在往上走,使得8月份北京的CPI的物价的涨幅达到6.6%,从九月份开始政府出台了一定的稳物价、保民生的措施,两会当中市政府做了非常充分的表达,我这里讲一讲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从政策上北京坚决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货币的收紧,是不放松的。第二方面是保供给,北京抓住菜篮子工程不放,不仅从北京市本地的农产品的生产上,也从外部提供给北京市场的农产品,包括其他消费品来看,北京都做了大量的保障性的工作。供给增加就能使得物价相对平复下来。第三方面是市政府在流通环节做了大量的工作。流转环节多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2011年物价涨幅当中食品类上涨最大,食品类涨幅也是市政府在本轮物价调控当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重点,实施了农超对接以及其他的减免税费的方法,使得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有所下降,使得后四个月涨幅回落,到12月份,北京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4%,这个涨幅应该说也接近了全年的预期目标,这个情况是政府在物价上调控取得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效,你谈到进入到12月底,1月份物价涨幅又有所提升,这个和每年的一般的规律都是一致的。这个时候我们两节气侯变化都会使得价格有所提升,一月份的数据怎么样,我现在无法作出预测,我们物价的数据是鲜活产品五天采一次价,大多数的产品是十天采一次价,现在采价的点在原来1400个上的基础上也在扩大,采集上来以后才能最终发布向社会发布。2011年总体的价格走势,外界做了很多的分析,这个分析给我们道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物价的走向轨迹,总体来看,2012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说没有一些外部市场在增加的新变动因素,2012年的物价涨幅可能会略低于2011年,但是我们都知道国际局势目前动荡不安,目前国内成本,工资涨价的因素,这些成本因素都在推动CPI上涨,国际上的因素,包括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如果继续上涨的话,也会对国内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北京又是一个主要靠外部市场供给的这样一个大的城市,这个价格肯定会受到全国以及世界价格波动的影响,2012总体上不能掉以轻心。
竞报:去年我们知道,北京市实施了小汽车限购和商品房限购,对北京的GDP影响到底有多大?因为之前有很多人推测,北京的GDP和经济增长是有影响的,能不能详细说一下?另外今年两会市领导明确指出,北京今年将继续执行限购政策,您能不能展望一下今年限购政策会对北京GDP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要加重?谢谢。
于秀琴:2011年北京的工作重点就是调结构转方式,这个调结构转方式实际上有几个大的举措,第一个就是小汽车的限购,第二个是房子的限购,第三个是首钢的涉钢产业全线的搬迁,第四个是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关停搬迁。从这四方面来看,2011年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第一方面是汽车,我们是摇号,全年售出24万辆,非家用小客车是不限售的,全年销售是40万辆,从汽车限购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我们每个季度都大致做一个估计,只能是大致的估计,它不仅影响工业,也影响商业,两部分加起来大致影响一个百分点。房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整也是2011年推行力度非常大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我们推出一系列严格的限购措施,确实也收到了限购的效果,纯商品房出现了下降,但同时政策性保障性住房也在大力推进,由于我们一方面减少纯商品房的销售,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销售,使得房地产的限售的影响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大致算了一个数据是0.5个百分点左右,这个数据也说明房地产对北京的影响不像人们夸大的那么大,由于我们实施了非常正确的调整结构方式,把住房方式向民生倾斜,向居住性倾斜,使得房地产行业销售下降对总体经济的影响限制在0.5个百分点左右,比预期好得多。第三方面是首钢,刚才我介绍到了不仅工业的增长速度,现在是7%左右,涉钢的黑色的这一块增加值下降70%多,我们也看到工业的用电量也下降6.1%,这些将会为北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打基础的工作,首钢的迁走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在0.4个百分点,这几个方面加起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是近两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十二五”我们北京的经济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的起点是北京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进入1万美元之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调结构转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2011年我们大力推进这些措施,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落下一些,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主持人:谢谢于局给我们做了这么好的回答,今天提供的数字都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全面了解2011年北京的经济运行情况,也可以展望2012年北京经济运行发展,感谢各位对新闻发布会的关注,谢谢大家,春节快到了,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市统计局的领导向各位致以新春的问候,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了,再见。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