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视频北京 > 访谈 > 关于肿瘤您了解多少

关于肿瘤您了解多少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4-06-09 15:50

分享:
访谈时间:2014年4月23日
  访谈嘉宾:
  曹邦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简介:什么是癌症?恶性肿瘤的病因和诊治手段都有哪些?平时又该如何对恶性肿瘤进行预防?本期节目嘉宾将为您做详细解答!

  主持人:各位首都之窗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您现在收看的是北京市卫生局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医德昭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欢迎您跟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大家了解到,最近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癌症的一些情况,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跟肿瘤相关的话题,首先认识一下今天到直播间的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主任曹邦伟。
  曹邦伟:各位网友大家好!

  一、癌症的定义和分类
  主持人:针对今天的访谈我们在京友网上做了调查,收到284份问卷,男女比例是61.6%和38.4%,大家对肿瘤关注的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当时对于肿瘤的一些说法,大家对于肿瘤是也了解的,但不是特别明确。有80.30%的人认为肿瘤是有良性和恶性的。14.4%的人认为肿瘤就是癌症。3.2%的人认为癌症跟肿瘤是没有关系的。另外关于肿瘤大家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对于饮食健康和生活健康和避免肿瘤有没有直接关系,这部分人群占到了59.5%。大家关注的还有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占54.2%,53.2%的人想知道早期肿瘤是如何发现的,另外还有41.5%的人想知道如何避免能够患肿瘤。
  根据咱们的问卷调查,对于大家的一些认识,还有想了解的一些情况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也知道,肿瘤可能对于现在生活来说越来越接近我们,我想知道的就是刚才有人问了,肿瘤究竟是不是癌症,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曹邦伟:你认为肿瘤是不是癌症?
  主持人: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我觉得肿瘤可能有良性和恶性。就我感觉恶性肿瘤是癌症,良性肿瘤不是。
  曹邦伟:基本是对的。从医学教科书上来讲,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叫癌,来源于其他组织的不叫癌,比如说骨头叫骨头瘤,脂肪叫脂肪瘤,但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比较多,所以老百姓就认为都叫癌。恶性肿瘤现在有一个就是老百姓版本的就是癌,实际上是有区分的。良性肿瘤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粉刺瘤这些。
  主持人:刚刚看到了肿瘤现在已经作为一个对于大家来说危及生活比较严重的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比较高的有哪几类?
  曹邦伟:现在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两个趋势,一个是所有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第二个是肿瘤的发病年龄是逐年下降的,也就是越来越年轻。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因区域不同而不同。在中国或者说在北京的话最高应该是肺癌、肝癌、胃癌占的比较大。女性的话是乳腺癌、宫颈癌方面占的比较大一些。
  主持人:您说到咱们对于年龄的发病率在逐年的降低,这几种癌症,每种它的年龄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曹邦伟:相对来讲这种年龄是越来越低,像肺癌的发病年龄降低的程度是比较快的。女性的话,乳腺癌和宫颈癌,尤其是宫颈癌年龄下降也比较明显。
  主持人:这两种癌症发病的年龄降到多少岁?
  曹邦伟:肺癌的话平均年龄可以降到50岁左右,宫颈癌的话据一些区域统计应该是40到35岁,这个是危险年龄,所以检查和检测是比较重要的。

  二、肿瘤的病因和诊治方法
  主持人:我们在每种肿瘤的检测和检查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不一样的一些地方和一些手法?
  曹邦伟:这是肯定不一样的。因为每种肿瘤的发生器官不一样,所以诊断的仪器设备不一样,另外病因不一样,针对病因做的排查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肿瘤是可以在血里面反应出来的,比如说前列腺癌,PSA可以提早的抽血检查,比如说肺癌就很难有一个肿瘤标志物,所以我们会现在CT,乳腺癌虽然C153可以提示,但是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准确,所以会选择彩超,比如说胰腺癌就只有CT,比如说还有宫颈癌可以做宫颈图片,是HPV的感染,因为这是一个高危因素,每一种肿瘤的筛查不是简单的体检能涵盖的,如果您认为家族里面有家族史的话,还是建议您去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告诉你检查什么。
  主持人:我们做调查的时候,网友最想了解的部位18.2%关注肺癌,17.1%的人关注肝癌,15.4%的人关注胃癌,8.6%是乳腺癌,肠癌8.6%,宫颈癌8.2%,剩下的有白血病、食道癌、鼻炎癌等,占的比例小一些。您提到了年龄在逐年的降低,发病率增高,肺癌这个癌症主要的一些原因,您能跟大家稍微做一下介绍吗?
  曹邦伟:关于恶性肿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相信很多网友通过媒体,网络传播途径,各种电子或者说是平面的来源有了很多的知识的传播,他们了解的很多。肺癌来讲的话,主要的诱因来自于环境的污染,像空气污染,尾气污染等等这些工业污染是占主要地位的。
  主持人:网友提到,吸烟对肺癌有没有一个“促进”的发病情况?
  曹邦伟:吸烟导致肺癌,这在十几二十年前已经是定论的东西,现在的数据还是支持吸烟可以导致肺癌的发生,这种易感因素非常强烈。
  主持人:吸二手烟的网友也会想,还有网上有说法,二手烟比一手烟还要严重,对健康的影响大吗?
  曹邦伟:二手烟和一手烟基本上是一样的,并不是成倍数的增加。
  主持人:网友还关注,肿瘤开始的时候临床表现不是特别明显,大家想了解一下,哪怕有一点的表现,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可以提示我们做检查的。
  曹邦伟:一旦成为肿瘤之后表现的症状是很难察觉到的,当你出现局部或者是全身症状的时候,往往肿瘤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比如说肺癌会出现咳嗽,带血丝。比如说肝癌会出现乏力,肝器的疼痛。乳腺癌会感觉到乳房的肿胀、疼痛。这些提示你的时候一定要做检查,不一定是。因为比如说肺炎也可以出现咳嗽,支气管扩张的话也会咳血,当你出现不适的时候不是先就诊肿瘤科,而是相关的专业科室,比如说呼吸科、肝病科、消化科,他们认为不能排除肿瘤的时候,一定要去肿瘤就诊,直接去肿瘤科就诊的话,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因为肿瘤的大夫毕竟少。
  主持人:网友说,有一些病可能会转化成癌症,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说法,您跟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病容易转成癌症?
  曹邦伟:这个问题,这个网友也接触的肿瘤知识比较多,不满足于一般的普及知识了,提的问题非常漂亮,也是一般人考虑不到的。他提的问题是良性肿瘤能不能转成恶性肿瘤?是不可以的。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有没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良性肿瘤,就是肿瘤。比如说食管胃炎有可能经过长期的演变变成肿瘤。所以你一旦发现有家族性的结肠息肉的病史,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所在器官的密切观察,出现一些可能的时候要及时切除或做一些处理。
  主持人:您说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像良性肿瘤我就可以比如说放着它不管,不去治疗是没有问题的吗?
  曹邦伟:良性肿瘤理论上讲是不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比如说脂肪瘤,随着身体的生长它也在生长,一般不需要处理。一般来讲两种情况要处理,一种是影响到他的机能,比如说肘关节影响到你的胳膊,在头上,影响美观,你可以处理。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主持人:刚才看到了,可能现在有很多的手段来检测肿瘤,在前期就已经可以检查到或者是监测到,做这些检查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哪些?
  曹邦伟:防癌体检这个词我个人不太赞成,体检不可以检测到肿瘤,但体检可以早期的筛查出肿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或者是CT,核磁,也可以通过代谢的检测,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体格检查,这也是最早的一种检查手段,现在的医生已经忘记了听诊器还有很多的作用,已经忘记了体格检查的视触扣听这些手段。
  主持人:现在医生做一些简单的问询就需要做检查,最早的时候有一些口腔的检查,听诊器的检查,现在慢慢的被仪器的检查就代替了,大家还是关注检查报告。
  曹邦伟: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一个医生读书的时候视触扣听这几个必备的检查每个医学生都是学会的,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这几点会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他应该选择的下一步的检查是什么。而不是随便说来了之后查这个查那个。比如说你怀疑这个病人有肺癌,起码你听一听他没有肺炎你再做。比如说你怀疑乳腺癌先做一下触诊有没有疙瘩。比如说你怀疑有肝癌,看一下有没有水肿然后再做下去。当然一个完整的体格检查,是发现了很多病人可能没有告诉你的事情,比如说这个病人说咳嗽怀疑肺癌,或者是家族里有得肺癌的,你听完,你触诊的时候甲状腺长了一个结节,医生学的体格检查的东西都是有必要的。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刚刚聊了很多恶性肿瘤的话题和一些现在比较多发的一些肿瘤,现在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没有什么新的手段?
  曹邦伟:现在是这样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是非常多,包括以前最早的手术,放疗,化疗,还有现在的靶向治疗,一些微创治疗,前提是你要确定是和不是肿瘤,才能确定肿瘤。是和不是的确定,不是说你拿一个CT片子,这个医院说不是,那个医院说就是,诊断依据就是一个细胞学和病理学的诊断,确实在身上找到癌细胞才有了后续的治疗。现在的治疗跟以前讲的话,手术、化学治疗跟以前没太大的区别。现在手术可以更多的采用微创的手术,化疗近十年以前化疗药物非常少,近十年以来很多的三代的或者是四代的化疗药物呈现的是高效低毒的作用,所以不是你想想的这个病人一化疗,身体就完了。比五年前或者是三年前更新的手段就是靶向药物治疗,利用肿瘤这个本身有一些特殊的标志物,你存在的时候,我用抗体识别它,杀死它。以前用药的时候,只要是肿瘤所有药物都上去,没有选择。靶向药物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肿瘤概念的选择,第二个是这个病人适不适合这个治疗。也许下一个十年肿瘤的治疗就是一个靶向药物的时代。
  主持人:我们在对于癌症的诊断这一块,如何确诊,您再介绍一下准确的证明是有这个癌症现象。
  曹邦伟:你在影像学CT,核磁,彩超一定要找到癌细胞,如果乳腺癌的话穿刺的话是最简单的,胃癌做胃镜,肠癌做肠镜,肝癌可以做血胎蛋白的检测,找到癌细胞就可以确诊为肿瘤。为什么要强调肿瘤的诊断那么重点呢?因为它对于肿瘤下一步的治疗的选择非常重要,包括一些化疗药物的选择,同一个肿瘤病理类型不一样,化疗方案的选择也不一样,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我们刚刚说的靶向治疗,这是必须以肿瘤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来选择不同的靶向药物。基于以上两点,化疗的选择,病理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
  主持人:网友说,现在癌症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头号杀手,死亡率挺高的,大家都关注的就是现在这个癌症还是不可治愈的一类疾病,他想知道,既然不能治愈,我们能不能研发像其他疾病一样的疫苗呢?
  曹邦伟:这网友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资料才提这个问题,疫苗有很多的公司在研究,但是成功的不多,可以说目前为止没有特别成功的。比如说我们古巴研制出一个肺癌的疫苗,现在在做三级临床,目前的效果不是让肿瘤科医生或者是肺癌的患者感到欣喜若狂。还有一个预防HPV的感染的疫苗,这个效果还可以。为什么对肿瘤的疫苗很难做到有跨时代的变革或者是作用,因为肿瘤本身一个患者的肿瘤里面是有异质性的,所以很难做到一个疫苗全部覆盖的。所以疫苗只是一个手段,它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一些进步,但是终究可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主持人:体检的时候做一些甲胎蛋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曹邦伟:你体检的时候检测过这些项目吗?
  主持人:应该是在血液的时候有这些项目。
  曹邦伟:有升高吗?
  主持人:这个其实我没有关注。
  曹邦伟:肿瘤的特异性抗炎非常多,跟肿瘤密切相关的比如说前列腺抗炎,比如说153跟乳腺癌就存在不是一对一确定的这种配比。它的升高是不是就是肿瘤,这是你所关心的,它的升高这么说吧,真正的恶性肿瘤未必标志物就升高,标志物升高的话有可能是肿瘤,有可能是其他因素,比如说你最近抽烟,过渡饮酒,休息不太好,甚至重感冒,甚至女性怀孕,甚至有乙肝活动性的情况,你抽出来也会升高。肿瘤标志物是第一提示体内可能会有肿瘤的存在,第二是一旦诊断为恶性肿瘤之后,肿瘤标志物升高我们把它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措施之一。如何选择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体检筛查,我还是建议你都查吧。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标志物升高了并不代表有肿瘤的存在,只是个体情况或者是身体在某一时段不适应,或者是身体免疫力的降低导致了这种现象,大家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曹邦伟:如果你将来体检肿瘤标志物如果升高,不要自己翻书或者是检索或者是琢磨,你会害怕,找一个合适的医院,合适的专家,他会给你负责解读。
  主持人:网友问到现在饮食的情况,吸收的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比较多,肥胖对癌症的得病情况会高于普通的比较瘦的人。
  曹邦伟:一般我们认为得肿瘤的人都很瘦,胖子不会得肿瘤。现在肿瘤也算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肥胖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热量的饮食,意味着你吃的食品可能是油炸的,可能是经过一种处理的,也会是一种间接的致癌物,另外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消化系统负担的加重,比如说胰腺、胃肠,所以对消化系统来说也是一种诱因,所以建议大家远离肥胖还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网友在说,自身体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对癌细胞的存在或者是成病的原因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您跟大家解读一下,对我们自身的健康来说是不是有影响?
  曹邦伟:体内酸性、碱性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平衡,肿瘤细胞生长的环境也是在体内大环境生长的,这个环境可不是你吃一点酸吃一点碱能调整过来的。你天天吃发面馒头也未必能改变你体内就是碱性的环境。这个酸性或者是碱性能不能对肿瘤的细胞是一个预防,可以准确的告诉你,在体外是可以的,比如说癌细胞放在更酸一点或者是更碱一点的能杀死,但是体内是肌体的状态,很难通过外面的改变它,所以也不一定要强调吃酸性的东西,非爱吃碱性的东西,结果肿瘤没得,倒得了胃病了。
  主持人:网友说,他身边的亲身得癌症的多,他的爷爷多了食道癌,大爷得了肺癌,他想了解癌症是不是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另外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没有直接的影响?
  曹邦伟:第一个回答你这个遗传,肿瘤会遗传,但是遗传的是一种倾向,就是遗传的易感性。你生之前你的父母给你的基因的时候是不是具有癌基因,如果有,比如说肺癌的基因,你生下来之后从事的是一个汽车修理工作,可能很快在年轻或者是中年的时候就得了肺癌,结果你生下来之后没有做汽车修理工,你游山玩水,可能终身就不得。另外一个你说生活习惯能不能导致肿瘤?这个问题就跟现在很多的网友都知道的生活习惯,一些不良的习惯,肯定对于肿瘤的发生是有害无益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肿瘤会不会传染?不会传染。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夫妻俩比如说60多了,一个人得了胃癌,过了一两年那个也得了,并不是传染,而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比如说她的丈夫喜欢抽烟,她就天天抽二手烟。所以说肿瘤不传染,但是共同的生活习惯可以导致得同样的肿瘤,这也提示我们,如果夫妻俩一方得肿瘤的话,另一方考虑他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存在问题,可以及时修正。
  主持人:大家知道癌细胞存在转移的特点,针对这个属性患者注意什么?
  曹邦伟:患者得肿瘤,就是如何预防或者是阻止肿瘤的转移,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他得了肿瘤,手术以后,我们为了防治他远处转移,要做术后的辅助化疗,就是清理他身体内的残留癌细胞。结束之后,定期的检查和随访,比如说手术之后,三个月一次,四次是一年,之后是六个月一次,四次是两年,三年之后一个月一次,这样提前知道他是否会转移。
  主持人:等于对患者进行一个随访。
  曹邦伟:监测。第三个方法来讲的话,可以用一些药物作维持治疗,比如说一些化学药物,另外我们提到的一些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三个途径,第一是术后化疗,第二是密切的监测,第三是药物维持的预防。

  四、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对于肿瘤对于大家来说是得到了新的信息,让大家更加明确的对待肿瘤的疾病,节目最后的时候,向我们这种健康人群介绍一下,如何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远离癌症?
  曹邦伟:你做节目之前的话,你肯定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你先说你认为会怎么样。
  主持人:我这之前可能会感觉相对来说,我在节目之前可能对癌症的人事部像今天这么深刻,可能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初步的认识,可能通过您的讲解,我了解到癌症的危害性很大,我们现在周边的环境当中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对于这一点,很多网友还是相对来说希望您能告诉他们有一些比如说我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或者是我需要如何注意我的生活或者是饮食。
  曹邦伟:可以导致肿瘤的很多原因,就是说应该做预防的因素,中心思想跟你说的差不多。就是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预防或者是阻止。如果工作压力大可以导致你的心情很烦闷,这样的话,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工作,那我们就选择工作以外的东西,我们健康的生活,比如说多去锻炼,多去运动,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或者是粗纤维的东西。当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愉快,心情愉悦,可以找朋友聊天。一个人牵扯肿瘤的因素特别多,当一个因素没有改变的时候,我们活的更健康会更好。
  主持人:我们无法对肿瘤进行最初的监测,只能提示网友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我们的免疫力大大增加,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健康的饮食,这样我们就能远离癌症,远离肿瘤,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阅读全部
立即发布

图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