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丰台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近期将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中国戏曲文化周迄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成为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振兴戏曲艺术的展示平台,百姓体验戏曲文化的盛大节日。
今天我们非常邀请到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大家介绍本届戏曲文化周的相关情况,回答各位记者朋友提的问题。
接下来介绍出席的领导嘉宾,他们是: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 黄小驹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 马文
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韩新星
首先,请大家观看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宣传片,请看大屏幕。
-
主持人
叶昶:下面,有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先生介绍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的活动内容和安排。
-
嘉宾
马文: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多年来关心支持首都戏曲文化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希望大家继续为我们今年戏曲周的宣传推广鼓劲加油!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以及丰台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国家级戏曲文化活动。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举办演出、论坛等活动2200余场,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已经成为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今年北京市工作政府报告中提出打造“演艺之都”的重要任务,制定并推出《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方案》中将聚集演艺精品、演艺主体、演艺市场、演艺空间、演艺品牌、演艺传播、演艺生态七个方面,推动北京建成精品剧目荟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演艺之都”。
中国戏曲文化周作为“演艺之都”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推动专业品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相融合,全面展示戏曲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将于今年9月28日-10月4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围绕“山水大戏 园博有约”这一主题,将呈现以下几大亮点。
一、三大板块十大主题,活动内容全面升级,本届戏曲周包括梨园精品、梨园荟萃、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由“经典永续·开(闭)幕式”、“大咖云集·名团名剧名家”、“文化沙龙·国际学术活动”、“戏韵园林·地方园地方戏”、“武林戏台·戏曲票友大赛”、“薪火相传·校园戏曲展演”、“潮玩戏曲·跨界破圈演绎”、“国风雅韵·戏曲行业交易会”、“好戏好味·戏趣梨园市集”、“戏炫生活·戏曲惠民进万家”十大主题活动组成。从活动内容上看,既有专业演出、学术研讨,又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互动体验活动,还有市场消费、行业交易等衍生内容,可以说充分体现了戏曲周作为国家级文化活动的高水准和覆盖面。
第二,名团云集名家荟萃,专业品质全面凸显。
作为国家级戏曲展演平台,一直以来中国戏曲文化周都将专业品质放在首位。今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来自上海、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江苏、四川、广东、福建等20个省市近50个优秀院团将带来100余场经典剧目演出。届时,观众除了能够欣赏到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等在京各大院团精彩演出之外,还将欣赏到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天津市评剧团白派剧团、内蒙古艺术剧院、山西省晋剧院、甘肃省陇剧院、四川省川剧院等众多精品院团的名家表演,全面领略戏曲多彩魅力。此外,本届戏曲周期间,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一批知名老艺术家将带来深度访谈,其中,尚长荣先生还将在开幕式上以一首京歌《盛世日月新》,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戏曲人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第三,跨界融合促进消费,破圈效应全面呈现。为进一步提升戏曲周的互动体验性,在为观众奉献众多精品演出的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特点特别是年轻群体需求,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戏曲+潮玩”活动,如戏曲快闪、戏曲电音演出、戏曲时尚秀、戏曲剧本杀等。为强化戏曲文化氛围,北京园博园内各服务场所、服务设施及工作人员服饰中也将巧妙融入戏曲元素,带给游客“入园即入戏”的沉浸式体验感。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戏曲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今年戏曲周期间还将举办戏曲行业展示交易会、戏曲梨园市集等活动,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让戏曲周不仅是一场戏曲文化展示的盛宴,同时也成为激发文化消费潜能的盛会。
第四,搭建平台支持人才,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今年戏曲周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丰台区积极策划,围绕青年戏曲人才发掘培养,组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戏曲剧本交易、中国戏曲文化周青年英才榜等活动,以专业演出、专业学术沙龙、青年戏曲人学术论文征集、优秀剧本征集为平台,鼓励青年戏曲人才精进表演技能、加强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戏曲文化创新发展。此外,在中国戏曲票友大赛的组织过程中,不限剧种、行当、国籍,采取“线上+线下”形式,让更多戏曲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能够参与进来,让戏曲周成为挖掘和培育优秀戏曲人才的沃土,也让戏曲周在新时代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常态活动持续不断,文化惠民全面体现。扩大中国戏曲文化周的辐射效应,做到“主场结束不散场,常态活动贯全年”,是我们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今年,在办好主场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大戏看北京”任务和“演艺新空间”建设,在北京园博园、市内外专业剧场以及学校、街镇等地,组织开展戏曲进社区、戏曲进学校、戏曲进军营等一系列经典剧目展演,以及戏曲专家“传戏”教学活动等,以高质量戏曲文化供给提升广大市民的戏曲文化体验感,提高票友群体的戏曲艺术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朋友们,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在展现戏曲百花齐放气象的基础上创新突破,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文化盛宴!再次感谢媒体界的朋友,欢迎大家届时走进北京园博园,走进各大剧场,欣赏国粹艺术之美,宣传推广戏曲艺术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马局的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提问。
-
记者
中新社记者:谢谢。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您介绍文旅部将如何以戏曲周等文化活动为抓手,更有效地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主持人
叶昶:谢谢中新社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先生回答。
-
嘉宾
黄小驹:谢谢这位记者,6月份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同时总书记也对“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进行阐述,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植传统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同时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地相关的政策和要求,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关心、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识。
我们通过实施《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规划》,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这里面我们三年的行动计划包括重点剧目的复牌计划,折子戏的复排计划都是从今年开始实施的。通过这些工程推动戏曲的精品创作和经典传承,同时持续实施戏曲公益性演出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227个濒临失传的剧种开展免费或者低票价的公益演出,以演出为核心推动濒临失传的剧种保护和扶持,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涵养基层戏曲生态,加强戏曲普及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戏曲观众。
同时我们还持续实施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这些项目,推出戏曲艺术的传承英才,带动戏曲创作、表演、评论、一体化协调发展,包括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内的各类展演活动是展示戏曲创作成果,培养戏曲人才,开拓戏曲市场,普及戏曲艺术,促进戏曲传播,推动戏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已经举办了全国戏曲北方片和南方片会演,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等活动,并且在活动举办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像这一届戏曲文化周就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比如面向全国邀请各省市选派精品剧目和优秀团队进京演出,提升演出质量,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传播。
围绕北京市演绎新空间的建设,开展常态化的戏曲演出,拓展戏曲文化周的时空范围,推出优秀青年演员和优秀学术论文,积蓄了青年的戏曲人才力量,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刚才马局介绍了还举办快闪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扩展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些创新举措都是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黄小驹副司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您刚才介绍本届戏曲周将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破圈效应,请您具体谈一谈本届戏曲周同往届相比有哪些突破?
-
主持人
叶昶:谢谢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回答。
-
嘉宾
马文:感谢您对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关注,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坚守戏曲专业品质的同时,将在全面呈现剧种艺术、跨界融合表现形式、激发文化消费活力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突出专业性,增强体验感,实现消费升级。
一是戏曲剧种覆盖面广。为提升戏曲覆盖面和代表性,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邀请全国各省市院团进京汇演,囊括20个省市近50个优秀院团。演出剧目紧扣“山水大戏 园博有约”的年度主题,结合“演艺之都”建设,充分展示出不同地区的各个剧种的魅力与风采。在开幕式演出上,观众除了能欣赏到在京各大院团带来的经典剧目京剧《四郎探母》、评剧《花为媒》、昆曲《游园惊梦》等这些名段,还能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比如说潮剧、齐剧、黔剧、滇剧、豫剧、粤剧、晋剧、越剧、藏剧、花鼓戏、黄梅戏等经典选段串烧,充分领略全国各代表性地方剧种的风采。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剧种覆盖面,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348个剧种全覆盖。
今年戏曲周还将利用首都资源,落实“大戏看北京”要求,联动山东郯城、福建厦门等戏曲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置分会场,进行多点联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共享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是在融合创新中不断破圈。本届戏曲文化周着力打造艺术跨界融合内容,呈现戏曲舞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本届中国戏曲票友大赛首次不设剧种,面向全球戏曲爱好者进行征集。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近半数为18岁以下青少年,参赛剧种近20个。
获奖选手代表将与学生戏曲社团、戏曲网红达人等一同参与专场展演,同台切磋技艺。再比如,戏曲周期间还将举办“戏曲+潮玩”活动,包括耍叉、踢枪等一系列武戏绝活,以及经典唱段《铡美案》《定军山》《穆桂英挂帅》等戏曲快闪,让观众在园中能够近距离体验戏曲之美;同时,我们还首次推出《园博大侦探—戏班谜云》沉浸式游园活动,通过“沉浸体验+剧情推理+戏曲演绎”的娱乐项目,借助时下火爆的推理类社交游戏“圈粉”青年观众。此外,我们在闭幕式上还将与中央电视台《国风超有戏》栏目进行合作,知名歌手将与戏曲名家联手路演,为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国风现场音乐会。
三是推进戏曲文创产业发展。在这次戏曲周将开展戏曲行业交易会、衍生品研发、戏曲梨园市集活动,搭建戏曲特色消费场景,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其中,以“国风雅韵”为主题的戏曲行业展示交易会,将通过戏曲剧本推介、民族乐器交易展卖、戏曲服饰展等,为戏曲行业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行业发展。同时,本届戏曲周将推出7款卡通戏曲人物文创产品,通过市场化方式生产和售卖。本届戏曲周还将引入新兴消费项目——戏曲剧本杀游戏,以实景开放剧场,探索戏曲艺术沉浸式体验。同时,在戏曲展期间,我们还组织了戏曲梨园市集,“以戏观城”特产展卖、非遗手作、戏曲绘画等丰富多样的内容还将为游客打造体验式消费空间,满足文化消费新需求。
未来,我们还将在总结前几届的基础上,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联动全国广大戏曲人共同擦亮“中国戏曲文化周”这张亮丽的名片,也希望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更加关注、更多的宣传和积极的参与。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马局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您好,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丰台区已经连续举办六届,请问韩部长如何围绕本届戏曲周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承、发展与传播,谢谢。
-
嘉宾
韩新星: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丰台区戏曲文化的关注。
丰台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和核心功能主承载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戏曲文化是丰台区特色文化之一,丰台区戏曲资源丰富、人才聚集,不仅有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专业戏曲人才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汇聚了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曲剧团等北京市主要戏曲院团和多家戏曲相关文化企业。此外,丰台区还拥有“隆韵戏迷社”“长虹京剧团”“和韵京剧团”“赵辛店评剧班”“方城东里越剧队”等群众戏曲社团60余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类群众性戏曲活动非常活跃。
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在于基层群众。近年来,丰台区以中国戏曲文化周为平台,整合戏曲资源,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涵养戏曲生态,让基层的戏曲文化“阵地”更加牢固。针对青少年,开展“嬉戏亲子剧场”原创戏曲儿童剧《三打白骨精》《东海寻宝》等演出; 针对高校,开展“传戏”行家传习班,对大学社团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培养戏曲“新生力量”。依托“小戏台”项目,鼓励辖区的戏迷票友在社区、公园“嗨戏”千余场;打造戏曲特色“升级版”街区,将“穆桂英挂帅”“林冲夜奔”等戏曲场景融入3D墙画,装点街巷;在丰台区文化馆、各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周末场演出”,京剧、北京曲剧、河北梆子、昆曲、曲艺等轮番上演,将戏曲艺术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北京园博园全年好戏不断,园林版《花为媒》驻场演出、阳光剧场各大剧种演出、梦唐园相声专场、国潮艺术节、传统乐器培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园博园已成为百姓深度沉浸的“戏曲百花园”。
此外,丰台区依托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探索让戏曲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拓展戏曲文化发展空间,为大众奉上更多优秀专业演出及戏曲互动体验项目;结合丰台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在重点商圈开设戏曲文创市集,并探索开设戏曲周线上线下专卖店,推出戏曲网红产品,逐步形成戏曲文化消费产业链;以更好服务大众为宗旨,进一步提升辖区酒店、餐饮、交通、文娱项目的消费体验感,努力实现集游客深度参与、市场化营收提升、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为戏曲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丰台力量。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持续加强戏曲文化普及力度、青少年群体覆盖面、戏曲惠民活动普适性,实现专业品质与群众参与互动、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韩新星的回答。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我们热忱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届时到活动现场采访,大家如果在采访之中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