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新闻发布会”,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的筹备情况和特色亮点,今天发布会专门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大家作介绍,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孙尧先生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 陈嘉贤先生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龚维幂先生
北京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黄克瀛女士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 隋晓峰先生
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 武凯先生
下面,有请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孙尧先生 介绍本届京港洽谈会及投资香港推介大会总体情况。
-
嘉宾
孙尧: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第二十七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相关情况。
京港洽谈会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26届。二十多年来,京港洽谈会为两地经贸、科技、服务等多领域合作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朋友圈”持续扩容、交流形式丰富多样,两地经贸稳定增长,文化交融多元互鉴,两地经济、社会逐步形成了兼容并蓄、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次大会以“优势互补 共创繁荣”为主题,充分发挥两地在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上的互补优势,聚焦金融、科技、商贸物流、专业服务、消费、文旅等重点产业领域,展示两地合作发展新场景、新生态和新机遇。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为支持指导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贸易发展局分别为两地的承办单位。
北京方面协办单位及机构有9家,分别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方面协办单位有7家,分别是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国商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总商会。
大会将安排开幕式、主题推介、15场专题推介以及参观考察等配套活动。
开幕式定于9月20日上午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海慧厅举办。届时,中央部委、北京和香港两地政府高层领导将出席并发表致辞,国家部委将介绍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措施。
开幕式后将举办主题推介活动,将着重介绍京港两地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内地企业赴港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创新举措等。
15场专题推介活动将于9月20日下午至21日同期举办。主会场将举办包括金融合作、科技创新企业“拼船出海”、商贸物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区域战略对接、京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暨第七届“京港青创杯”创业大赛和人工智能等8场专题推介活动。
分会场将举办“专业服务”交流合作、“商务+科技”深度融合、智能应用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和医药健康、人才交流、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等7场专题活动。
参观考察配套活动将于9月21日举办,将安排4条参观考察路线供参会嘉宾选择:一是以探访中关村科学城为主的科技创新路线,二是以调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路线,三是以走访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等机构和企业为主的金融服务路线,四是以观摩海淀绿海能垃圾焚烧厂、海淀稻香湖污水处理厂为主的生态环保产业路线。
本届大会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
1.首次增设“投资香港”主题推介活动。围绕香港独特优势、营商环境、服务京港两地企业合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主旨演讲和推介。此外,还在金融、科技创新、商贸物流等专场活动中设了“投资香港”的相关主题,届时京港两地将共同探讨深度合作模式,两地企业也将分享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投资香港的成功经验,携手谱写京港双城记。
2.增加专场活动场次、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去年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数字经济、国际消费、协同发展举办了14场专题活动。今年在活动安排上、专题设计上更加突出优势互补,在金融、科技、商贸物流、专业服务、消费文旅等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扩展合作覆盖面、凝聚更多合作共识,通过举办15场专题推介活动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京港,推动两地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交流合作。
3.强化成果预筹。经过前期扎实筹备,在会议期间预计将有一批京港合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一是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涉及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制造、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二是结合目前项目征集情况,拟发布双向投资招商引资项目170个,招商总额420亿元人民币,涉及空间资源、企业融资、科技合作、企业出海等四大类。三是两地金融、商务、文旅等部门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数字金融要素流动、商文旅体多元消费业态融合,进一步密切两地交流合作。
4.增强互动参与。大会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开展政策和环境推介、研讨交流、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参观考察等方式,广泛地邀请两地政府有关部门、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跨国公司、驻港中资企业和机构等相关负责人,在京大型央企和市属国有企业、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际商协会、国内外投资促进贸易机构等相关负责人参会,围绕两地关注的发展热点,深入开展讨论和交流,精准对接需求,挖掘合作新潜力,共话合作新愿景。
各位媒体朋友,高水平办好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对进一步推动京港两地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大会开幕在即,我们将努力做好各项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在京港两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努力为大家呈现一场共商、共享、共荣、共赢的京港盛会!让我们共同期待大会顺利启幕,也真诚期待大家的关注、参与、支持以及报道!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孙尧先生的发布。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请问一下陈嘉贤先生,请介绍一下,截至目前,京港洽谈会香港方面的筹备情况怎样?还有京港合作未来在哪些领域值得大家关注?
-
嘉宾
陈嘉贤:谢谢大公报香港文汇报媒体朋友的提问。
首先,京港两地的经贸合作一直都非常地密切,今年迎来了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也可以说是隔了六年香港经贸代表团再次来到北京出席京港洽谈会会议。
香港经贸代表团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次组织了超过100多位的代表来出席,包括香港特区政府领导、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国商会、香港中华出进口商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总商会等代表,以及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及企业代表等等。
这次京港洽谈会的主题是“优势互补,共创繁荣”,探讨京港在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范畴的合作机遇。与洽谈会同时举办的投资香港推介大会三场专题推介会活动,将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及运输及物流局,以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北京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围绕金融、科技创新及商贸物流合作来展开合作探讨。
另外,今年我们也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会场设立“香港通道”连接全球的展示区和咨询台,展示香港在金融、科技、创新以及商贸物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现场我们还会安排咨询服务,为出席参会的企业代表提供香港在开拓市场、投资环境以及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信息,牵线搭桥。
除了开幕式和主题推介活动以外,贸发局也将分别参与不同专题的推介,涵盖领域包括商贸物流合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战略对接、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主题活动,同时也邀请香港企业代表参与北京不同地区的专题推介活动等等。
刚才问题提到京港未来合作的一些想法,我个人认为两地在未来可以在创新科技、金融以及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北京作为内地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香港也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我们大力推动不同的产业,包括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京港在人才交流、创客融资、成果转化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发展空间我感觉非常巨大,贸发局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京港洽谈会期间也共同发起了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机制,打造了科研合作、市场对接、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服务体系,推动两地协同创新的务实合作。
第二方面是关于金融方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可以帮助北京的企业对接全球资本。北京我也知道今年要积极将绿色融入到城市的发展核心,对ESG或者是绿色金融解决方案有很大的需求;香港作为区域内绿色金融的枢纽,京港两地可以发展更多绿色金融的合作,就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绿色项目的融资服务领域开拓更多的合作机遇。
第三方面就是服务方面,特别是专业服务,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占我们GDP超过90%,京港服务贸易合作发展迅速,在北京扩大服务业开放过程中,两区建设给予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政策红利和便利措施,为企业在京的创新发展、为北京的服务业开拓国际商机(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新的合作机会。所以香港贸发局一直在推动京港两地的经贸合作,发挥好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重要角色,希望未来共同携手,为京港两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香港贸发局华北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经济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提给龚维幂先生,请介绍此次京港洽谈会—京港“智”创未来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的特色亮点有哪些?谢谢!
-
嘉宾
龚维幂: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本次京港“智”创未来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为这次京港洽谈会专题推介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京港两地各相关机构共同主办。论坛由京港科创合作成果签约、主旨演讲和第七届“京港青创杯”总决赛等环节构成。将围绕智慧城市领域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热点话题,邀请京港两地的专家学者、科创机构、企业和园区代表开展广泛的研讨交流,共话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共谋京港科创合作的新发展。同时,在京港洽谈会期间还将举行由我委推动的“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揭牌仪式。
自从2022年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深化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备忘录》,共同搭建“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以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深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6+1”服务体系,深度链接香港各科创主体,积极组织京港两地开展系列科创活动。截至今年8月,已经组织京港科创交流活动38场,参与机构200余家,线上线下覆盖人群累计超过37万人次。本次京港“智”创未来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是京港科创系列活动之一,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主要特点,共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前沿技术应用场景。论坛围绕智慧城市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及应用展开讨论,邀请京港两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主旨演讲,共话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为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搭建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数据决策、智能交通、健康医疗、灾害与应急管理、智慧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是推动京港两地的联合创新转化。本次京港“智”创未来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将推动首批4家中关村科创企业与“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签署联合研发协议,并且以联合研发为主导,引进香港乃至国际的优质创新资源和优秀科技人才,在京港两地培育更多“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世界产品”,实现京港科技创新联动,助力(京港)两地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拓展京港青年创新的朋友圈。京港洽谈会上,“京港青创杯”总决赛一直是两地青年创新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平台,今年我们首次推动“京港青创杯”和中关村论坛联动,将香港选拔赛纳入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港澳台赛区范畴,进一步推动了香港科创团队与北京、内地其他省市以及海外科创项目的交流互动,为“京港青创杯”总决赛开拓资源、增添活力,也为香港科创团队提供了更加广阔和更受瞩目的舞台。
下一步,我们也将围绕加强京港创新合作,开展更多深入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围绕京港两地重点发展产业,推动重点实验室、高校、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联合研发等合作,在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联动推进我们创新之路的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合作。结合北京在科技创新、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合作,助力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为优秀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国际化金融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创新交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京港两地在科创领域的国际化优势,共同支持(京港)两地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参与(国家)科创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国际化发展,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北京市海外联谊会黄会长,请您介绍一下,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的基本情况?谢谢!
-
嘉宾
黄克瀛:感谢媒体朋友对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的关注。大家都知道,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这几个区域中,北京的智力资源汇聚、科创产业集聚,而香港和澳门两地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近几年来,京港澳三地在科创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升温,三地在产业、科研、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北京海外联谊会成立于1988年,是由首都各界代表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组成的社会团体,我们一直以服务首都发展、促进京港澳合作、推动中外民间友好交流交往为己任。自2022年以来,北京海外联谊会支持联合有关机构,在促进京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京港澳青年科学家系列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京港洽谈会期间,我会将携手北京市科协、北京工业大学、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华润科技研究院、澳门科技总会,联合举办“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大会主题是“青科智创 向新同行”。大会的目标是搭建京港澳青年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平台、京港澳政产研学金各界与青年科学家之间的赋能合作平台、助力青年科学家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
大会将于9月20日(周五)至21日(周六)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主要环节包括开幕式、主活动、京港澳青年科学家沙龙、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北京行、京港澳青年科学家科创成果展等。会议期间,来自京港澳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科创企业的400多位青年科学家,以及京港澳3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出席活动。
在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上,我们邀请了科技领军人物和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将共同分享科技创新的前沿研究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还特别邀请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管科技创新的有关部门代表出席到会,宣介解读港澳地区的科创支持。
大会有一个重头戏——“京港澳青年科学家沙龙”,北京市科协特别邀请了港澳的多家科技团体来京参会。京港澳三地青年科学家将围绕未来健康、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四个领域开展4场沙龙交流活动,与会的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将深度参与沙龙交流,寻求进一步的合作机会。
前期在大会筹备过程中,组委会广泛征集有京港澳跨地区合作需求的科创项目,各方反响热烈,报名踊跃,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了58个项目作为本次大会的重点推介项目。经过前期的对接,一些项目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将会在大会期间签约。这其中既有未来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有教育合作、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这58个重点推介项目我们会在大会现场向与会嘉宾进行集中展示。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通过大会组委会、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工业大学、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华润科技研究院和澳门科技总会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黄克瀛女士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谢谢主持人。作为本届京港洽谈会主会场所在地,请问海淀区的专场活动主要亮点有哪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紫荆杂志的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副区长隋晓峰先生来回答。
-
嘉宾
隋晓峰:好,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海淀区非常荣幸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承办地,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是全球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区域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网络安全、医药健康、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海淀区专场活动以“聚势AI,智投海淀”为主题,充分展示海淀区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资源、优良生态和投资环境,在以往深厚合作基础上,全方位加深与香港在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应用场景、资本市场、企业出海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合作。本次活动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充分展现海淀与香港投资环境互补优势。海淀正积极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生态;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是科技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和出海发展的首选地。本次活动将邀请海淀区和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领导就两地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进行推介,进一步加深海淀和香港两地产业界、金融界的互相了解,为后续继续融合互惠发展奠定良好合作基础。
二是进一步扩大海淀与香港合作的丰硕成果。本次活动将重点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加速计划”集合企业出海、投资对接、合作交流三大业务场景,聚焦企业落地、合规经营、市场开拓、联合研发等各类需求,搭建全过程、全链条的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定期组织两地交流活动、组建国际合作网络、开展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形式,帮助海淀科技企业链接海外高能级创新资源,促成香港资本、政府部门、产业资源等与海淀达成实际合作,帮助企业提高海外市场竞争能力,高效匹配全球资源,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助力海淀国际化发展水平提升。该计划的发布也是在7月中关村科学城代表团前往香港开展创新交流活动达成的合作基础上,两地创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三是深度聚焦海淀人工智能企业出海关切。专场活动将邀请香港投资推广署、港交所和创新平台、法律专家等,就科技企业出海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政策环境、资本市场、法律合规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助力海淀人工智能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和出海发展。活动现场将安排海淀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企业进行路演,通过本次活动搭建的高水平平台,与香港投资机构进行充分交流,助力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出海发展。
四是有力传播海淀科技服务业声音。当前,海淀区正着力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业两个“1”为支撑,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科技服务业是海淀发展的坚实底座,围绕科技创新全流程环节提供专业服务,并在企业孵化、科技推广和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细分领域持续扩容,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优质企业快速成长,为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支撑。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海淀科技服务业的优势和效能,以吸引更多优质团队和优秀人才首选海淀发展,打造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
本次会议,京港两地再次聚首一堂,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意义深远。主会场所在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今年已成功举办了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等多场盛会,成为科技和相关行业炙手可热的活动首选场地。海淀区已就京港会服务保障和专场活动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区内相关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会议服务、安全保障、专场活动、宣传报道等相关工作,确保会议安全、顺利、高质量举办,更好地助推京港经贸合作,促进两地政府、企业及产业交流合作,携手实现产业导向、驱动经济持续发展,为京港合作注入更大动能。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隋晓峰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您好,想提问一下武区,今年京港洽谈会期间,我们看到丰台区要举办一场商贸物流合作专题推介活动,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活动举办的具体时间,以及对商贸物流合作将起到哪些作用?谢谢!
-
嘉宾
武凯:好,谢谢这位朋友对丰台区的关心支持。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丰台区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京港(洽谈)会开幕式当天下午14-16点,丰台区将与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运输及物流局、贸易发展局共同在主会场,举办商贸物流合作专题推介活动,邀请两地相关领域的优质企业、机构超60家,通过专题推介、专家分享、现场签约、圆桌论坛等形式充分交流,力争实现三大目标:
一是释放丰台商贸物流发展潜力,助力京港两地优势互补。丰台区发展商贸物流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作为首都前院、城市门户,很多人来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在丰台,区内汇集了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丽泽城市航站楼“三站一楼”和京港澳、京雄、京沪等7条进出京高速,高铁客流量占全市75%以上。草桥航站楼和正在建设的丽泽城市航站楼可实现20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丰台区作为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区内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首都7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中国物流集团作为一家以综合物流为主业的驻区新央企,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落户在丰台,丰台在商贸物流行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香港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便利的港口口岸、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众多的商贸企业集聚以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丰台区将充分释放在供应链及商贸物流领域积蓄的发展潜力,以此次活动为媒介,积极与香港有关方面联系对接,助力京港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是拓宽产业链供应链的“朋友圈”,“链”出合作发展的新思路。今年5月份,北京市首个由政府主导的“大平台+高垂直”供应链服务平台——丰台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成立,包括华电招标、国能易购科技、物流数科等30余家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入驻,产业范围覆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力能源、医药健康等领域,所属平台年度总交易额达到1.5万亿。
加强同香港地区的供应链协同合作,顺应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趋势,对于发挥区域协同优势,打通供应链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实现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运输及物流局、香港贸易和发展局,以及数家行业头部企业的多位专家将在活动中充分研讨,丰台区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也将与香港工业总会、香港运输与物流协会进行深度的对接交流,让丰台区位、交通、空间、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与香港在商贸物流领域发展优势相结合,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这是北京区级供应链服务平台首次与香港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将加快丰台由商贸大区向供应链强区转变,为加强京港两地供应链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贡献更多丰台力量!
三是力求推动长效合作,实现两地高水平互利共赢。近年来,丰台区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构建现代产业新高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2+4+6”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新兴金融、高端商务、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做精做细智能建造、商用密码、综合能源管理、新材料、都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智能医工、商业航天等产业新赛道,持续向全球释放合作发展的强烈信号。
丰台与香港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商贸物流等领域发展高度契合,香港已经成为丰台区最主要的境外投资方,也是我区外资注册投入最多的地区。我们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香港地区深入交流,推动两地在更多领域长效合作,实现高水平互利共赢。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丰台区有信心在推动京港两地产业合作和供应链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和粤港澳区域联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我们期待与各界朋友相聚在金秋北京,诚挚邀请大家在本届京港洽谈会期间,关注丰台,走进商贸物流合作专题推介活动,感受无限“丰”采,同时,更期待大家加入丰台“朋友圈”,与我们合作共赢。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武凯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出席发布会。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参加第二十七届京港洽谈会的宣传报道,如果大家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