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等5部門近日發佈《關於加強和改進全國鼠疫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建立和優化鼠疫疫情風險、警示資訊的通報和傳遞流程,及時通報或發佈疫情資訊和健康風險提示。
鼠疫是我國法定甲類傳染病。近二十年來,我國境內人間鼠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數維持在每年個位數的較低水準。然而,當前我國鼠疫防控工作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我國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世界上面積廣闊且類型複雜的疫源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人員流動和貨物貿易增加,鼠疫疫情跨區域遠距離傳播的風險增高;同時,相比較為嚴峻的防控形勢,我國鼠疫防控人才仍顯匱乏。
意見明確,各地要進一步健全鼠疫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完善人間及動物間疫情監測,健全和暢通多渠道資訊報告。各地應建立和優化疫情風險、警示資訊的通報和傳遞流程,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及時通報或發佈疫情資訊和健康風險提示,實現預警資訊的及時、準確發送和轉化利用。
此外,各地要規範重點鼠疫防控地區發熱門診開設和預檢分診制度運作,提高各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鼠疫疫情的早期發現、診斷、報告和處置能力,嚴防鼠疫病例“異地就醫”情況發生。重點鼠疫防控地區探索建立鼠疫防控網格化管理制度,提高鼠疫防控干預措施的執行力度。
各地要加強應急隊伍和專家委員會建設。對於疫情風險較高的省份,鼓勵建立獨立的鼠疫防控應急隊伍,以提高省內鼠疫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各地可研發鼠疫防控大數據挖掘、融合和應用軟體平臺,實現疫源地鼠疫潛在風險的監測識別、時空分析和智慧預警。(柴嶸)